传销的心理分析
2018-08-21 22:11:24
松果小编
媒体曝光过不少陷入传销致死的受害者个案,引起了社会广泛的关注,也勾起了我在2005年高考落榜后在广州找工作时险困传销组织的记忆,结合个人感受,本文试图对传销进行心理学分析。
当然,传销组织者不是专业的心理学家,他们有意无意地使用了心理技术,这也更可见心理学是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连的,不管你有没有注意到它,它时刻在生活中起着作用。岂止媒体上传说的传销组织把人骗去后进行“洗脑”,传销者一开始就用上心理学了。
传销者拉人入伙,喜欢从亲友等熟人下手,因为熟人对他们更信任,容易被介绍工作、旅游等名义欺骗。我们对他人的认识往往难以即时更新,常停留在以往的刻板印象上,这就决定了当熟人向我们发出邀请时,我们会根据与这个人以往的交往经验来判断其是否值得信赖,哪怕已经是儿时的熟人了,我们也会搜索多年前的记忆来帮助自己认识对方。有时,曾经接近过或者生活在同一个圈子并不熟识的人,哪怕并没有给我们留下什么印象,我们仍会选择对他信任,因为在我们的心理上,接近即意味着可信,除非这个人曾经让你有明显的反感。
虽然我们更容易相信熟人甚至未曾谋面的老乡,但并不意味着他们一定能对我们进行欺骗,我们也会注意到如“无事献殷勤,非奸即盗” 之类的生活常识,那为什么还容易上当呢?因为欲望。
我们所欲所求决定了当我们面对自己非常想要的东西时,会忽视风险或一些不正常的迹象。心理上,我们总是看到自己喜欢看到的东西,忽视自己不喜欢看到的东西,在我们身上,理智总是频繁缺席。陷入网恋的人,当身为传销者的恋人对他们发出邀请时,他们陶醉在爱的憧憬中,把很多明显的风险警示给忽略了。渴求好工作的人,有传销者虚构的单位对他们发出了诱人的邀请,他们同样容易主动过滤掉一些显而易见的危险因素。那些被拉入传销被成功“洗脑”的铁杆粉丝,他们做着大富大贵的迷梦,还以为自己是勇于改变命运的励志哥呢。
我们如何在自己的心理上建立防护网呢?除了我们易于学到的一些生活常识,在此,我们还可以注意以下两个方面的心理现象。首先,我们不喜欢被比较,尤其是熟人之间的,同圈子同行业的,被别人比下去会严重伤害我们的自尊。如此,那些对你发出友好工作邀约的亲友,他们真的希望给你提供一个可以追上或超过他们的机会吗?大概率是不会的,兄弟之间都难避免,除了能克服这种怕被比较心理的人。其次,人际交往遵循互惠原则。俗话说“天上不会掉馅饼”,与我们没有物质来往的人,通常不可能无私地为我们提供工作、免费旅游的机会。那些久已失联的伙伴,突然给你发来了诱人邀约,你自然不能轻易相信。那些好工作,自然也需要你相应的付出,当我们刚走向社会,经验技能缺乏,又怎么可能骤攀高位。
据说传销有北派和南派之分,北派暴力强迫,南派温情洗脑,都旨在改变被拉入者的认识和行为。暴力强迫制造的恐惧更多改变行为,但不是内在的认识改变,当恐惧摆脱,还很可能纠正过来。在内心上,被暴力强迫对待的人对施与方是排斥的,最近出现的陷入传销组织致死的极端案例,就是强烈反抗在行为上体现出来后,因个人的弱小不敌所造成的悲剧。温情洗脑是从内心改变认识,让人产生了错误的被接纳的归属感,用强烈的成就欲望去压制和混淆是非善恶。尽管传销中的所谓成就是不可能实现的,极少数人获取了不义之财,也承担着违法的成本风险,但如果参与者认为他们总有一天能大富大贵,得到自己认为的成功,哪怕时间漫长,他们仍然会坚定信奉传销,直至被逮捕还执迷不悟。
“洗脑”,目的是改变人的认识,实际上是中性的,可以改变偏见,也可以植入偏见。我们的头脑里有什么,才更容易相信什么,德国纳粹党对德国人民关于犹太民族是劣等民族的“洗脑”,正是基于民族间的矛盾和偏见。因此,“洗脑术”并不神秘,别人向你成功推销一件商品,就是一次成功的“洗脑”,做一个清醒的人,远离传销等陷阱,需要我们更多反观自身,认清自己,合理对待自己的各种欲望。这样,哪怕一时误入传销身不由己,仍能迷途知返。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