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输不起,家长该如果正确引导?

2018-07-29 15:42:56 松果小编
我将会从两个方面来分享这个主题: 第一个方面:谈谈现在的孩子为什么会“输不起”; 第二方面:面对孩子的输不起,家长怎么调整自己的心态,怎么正确引导。我会教大家一些小技巧,小方法。 我想线上听课的很多爸爸妈妈们可能都曾有过这样的经历,孩子跟小朋友玩游戏,玩赢了就开心地继续玩下去,但是玩输了就一哭、二闹、三打滚。这其实就是孩子输不起的表现。我家小朋友也是这样,大概从三岁开始,跟我们玩抛球的游戏或者玩扑克牌的游戏,如果输了,那就开始发脾气,摔东西。 那为什么现在孩子普遍存在“输不起”的现象呢。孩子刚出生的时候就是一张白纸,他们分不清楚什么是输赢的。但是后来怎么会变得那么在乎赢,那么害怕输呢?我们回忆下,在我们养孩子的过程中,有很多人是秉承着一个理念:好孩子是夸出来的。当孩子做的好的时候,赢得时候,是不是经常会脱口而出说,“哇塞,你做的太棒了”;“你真的太聪明了”;“你好能干呀”。那如果孩子没做好的时候,我们父母会怎么表现呢?“这点事情都做不好?”、哎呀,跟你说了多少遍了,又做错了?诸如此类的。那么在赢的时候,在孩子做得好得时候,我们去表扬孩子厉害、聪明,能干,在输的时候,我们给出的是指责、不耐烦或者抱怨。那孩子最在乎的是什么,不就是父母的关注嘛,那孩子慢慢的就知道了赢是爸爸妈妈喜欢看到的,我赢了,爸爸妈妈对我关注就多了。如果输了,爸爸妈妈会不开心,我会挨骂的。久而久之,孩子心中对输赢有了概念。这个还不算问题的严重,对输赢有概念其实是件好事情,我们紧张的是孩子因为输了就不愿意去尝试新的挑战,是不是?这个其实也是体现了孩子自信心不足。那什么是“自信心”:在我们心理学的概念里面,自信心是对自身力量的确信,深信自己一定能做成某件事,实现所追求的目标。换句话说,自信心,是指不断地超越自己,产生一种来源于内心深处的最强大力量的过程。根据马斯洛的人本主义心理学认为,人具有一种与生俱来的潜能,发挥人的潜能,超越自我是人最基本的要求。也就是说,每个人生来就隐藏着信心。所以,我们做为家长的,要把孩子内在的这个自信心激发出来。 下面我就自己的实践过程中总结的几点跟大家一起做个分享: 第一点:如果孩子已经存在这个“输不起”的问题,或者表现出自信心不足的现象,家长要接纳孩子的问题,当孩子做不好的时候,失败的时候,我们不要用一些消极的话,去否认孩子。比如孩子做不好一件事的时候,哎呀,这点事情也做不好。笨死了。不会做就不要做了。等等此类的话。这个会让孩子的自信心更加不足,更加不愿意去尝试、去挑战。所以首先做到不说消极的话,打击孩子的话。在孩子小的时候,我们要多给孩子机会去尝试。比如现在孩子吃饭的问题,是家长比较头疼的事情。吃饭墨迹、要喂饭才能多吃2口。那我有个朋友,她的孩子吃饭从来没有操心过。她是怎么做的呢?在孩子大概一岁的时候,她就让孩子自己吃饭了,孩子不会用勺子,就手抓饭,孩子会吃的到处都是饭,一般情况下,家长就会心里打鼓了,浪费,打扫很麻烦啊,还是喂吧,省心省事,各种声音都出来了,但是我这个朋友愣是默默的打扫孩子吃完后的那个现场,慢慢的孩子学会用勺子,用筷子,顺其自然的,吃饭这个事情,越来越省心了。孩子在愿意去尝试的时候我们作为家长的要敢于放手。这个道理是很简单,但是要做好真的不容易,要家长全然的信任孩子,接纳孩子的基础上。这个是需要家长修心的。 第二点:多鼓励,少表扬。表扬:是一个人给另一个人下美化或满意的定义。鼓励:是给人信心、勇气,帮助找到方向和目标。表扬我把它比作甜点,偶尔吃一下,感觉还是很美好的,但是不能多吃;鼓励我把它比作主食,每天都可以喂给孩子吃。多鼓励,少表扬,培养孩子的自信、自立、抗挫折是非常有帮助的。那怎么鼓励孩子呢?突出过程,注重描述细节。我先说2个句子,大家比较下有什么不同:宝贝,你太棒了;宝贝,我注意到你主动收拾好了玩具,妈妈觉得你做的很好,很自觉。第一句这个是表扬,通常我们用“棒呀、厉害呀、聪明呀等等的词语来表达;第二句是鼓励,有描述了过程——主动收拾玩具,有定义——这个行为是自觉。孩子在不同阶段,我们可以用到不同的鼓励方式。比如2-3岁的孩子,很喜欢去尝试,当尝试成功的时候,我们要及时给予鼓励,比如孩子搭了很高的积木。哇,积木搭的这么高,你太棒了!---这个是表扬,对不对,我们可能平时就在用,那听了这次微课后,爸爸妈妈要用到鼓励了哦。我们可以这么说,哦,宝贝,妈妈注意到你搭积木的时候特别认真,能把积木搭的这么高。强调了过程是认真的。那孩子再大一点,比如5、6岁甚至更大龄的孩子的时候,我教大家一句神奇的问话,“你是怎么做到的?”,别看很简单的一句话,是特别有力量的,需要我们家长认认真真的去问。比如孩子从幼儿园回来,一般都会兴致勃勃的告诉你在幼儿园里发生的很多事情,那我们家长可以在孩子讲的事情中截取某个事,加上这句神奇的问话:“能告诉妈妈,你是怎么做到的嘛?”不同的孩子可能会又不同的表现,有些孩子一开始可能会说,不知道,或者不想说,那我们可以用一小步技术(这个是我们心理学焦点解决的一种技术),鼓励孩子说一点点就够了,也可以稍微启发下孩子,一旦孩子讲了一点点后,我们可以继续问:还有呢?还有呢?慢慢的孩子就会讲很多。这个问句可以让孩子在做完事情后去反思过程,反思事情的很多细节,然后看到很多自己都忽略的地方。这个神奇的句子“你是怎么做到的,还有呢,还有呢,对于提升孩子的自信心,是非常有帮助的。听了这次微课的家长们课后可以多运用,保持着对孩子的一份好奇心去使用这个句子,你会看到孩子奇迹般的变化。这个在我自己孩子的身上得到了验证。今天因为时间问题,我就不举例了。 第三点:当孩子玩游戏输了,“输不起”发脾气、哭闹,怎么办?以前我的做法是这样的:哎呀,就玩个游戏,输了没关系的。孩子会不会听?还是哭,“好了好了,哭什么哭,还是不听,对不对?好,火就一下子上来了。”你怎么回事,玩个游戏哭成这样,以后不要玩了。。然后小孩哭,大人火,乱成一团。现在,我教给大家三部曲:首先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们大人真的要冷静,首先孩子输了很难过,这个是很正常的,我们大人输了也会难过,如果一个人对输没有任何反应,反而我们要打个问号了?所以第一步:接纳孩子的情绪,“这个游戏输了,你很难过,对嘛?”做到接纳、认可;第二步:其实妈妈小时候玩游戏的时候也经常会输的,那个时候我也哭的——告诉孩子,输了很正常,哭也很正常;第三步:可是,后来妈妈想了想,哭完了,我们是不是还可以再做些什么?——让孩子自己动脑筋,转移注意力。当然这个三部曲,不一定在你家孩子大哭大闹的时候,就是一剂马上见效的良药,但是如果我们的爸爸妈妈认识到这个问题,有耐心,愿意陪伴孩子,去面对这个问题,那我们的孩子也会逐渐的从“输不起”这件事情上慢慢的变化。另外,我家还会经常玩一个游戏,叫“输了有糖吃”,让孩子觉得输了不一定都是不好的事情。这个你们也可以尝试跟孩子互动。
文章推荐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