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一个依赖的女人吗?

2018-06-07 23:32:14 松果小编
今天我想和大家一起探讨一下关于“依赖和独立”的话题。 一、你是一个习惯依赖的人吗? 其实很少人会因为自己的依赖问题来寻求帮助,她们寻求帮助的大多是因为情感问题。正如前几日来找我的小美。 小美一直是个乖女孩,爱学习,自律,很少让父母操心,22岁之前一直和父母住在一起,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22岁认识了男友,发现了爱情的魅力,只身一人放弃家乡安稳的工作投奔千里之外的男友,俩人过了半年形影不离,神仙眷侣般的美好生活。然而有一天,男友说:小美,我需要空间独处一下,你回父母家里去吧。这对小美来说,简直是晴天霹雳。她马上陷入悲伤、无助和纠结之中。她很着急的来找我,不断的问:男友是什么意思?他是不是要分手?我们的感情算什么? 我仔细的听了她焦灼的描述,原来这半年他们一起生活的日子,小美还是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完全享受男友的照顾。小美委屈的诉说:我放弃家乡安稳的工作,千里迢迢投奔他,事事以他为中心。我还开始做家务,学习做饭,我为他付出了那么多,他怎么能这样? 听完小美的故事我终于明白,是因为小美的依赖,成为了他们感情的障碍。很多年轻女孩的情感问题,都是因为依赖造成的。女人喜欢依赖,男人需要空间,这两者之间的矛盾造成了非常多的情感问题。 二、依赖的人具有哪些特点呢? 1.很难单独一个人完成一件事,尤其是需要外出做的事情,比如一个人去逛街,一个人去餐厅吃饭,一个人去旅游。严重一点的,一个人无法乘坐火车出门。 2.非常在意别人的眼光,假如让她一个人去餐厅吃饭,她会想:天啊,别人会怎么看我啊? 3.非常在意所爱的人的情绪,如果所爱的人的情绪不好她就会不安,会不自觉的讨好他。甚至在生活中会不自觉的讨好周围所有的人。 4.习惯性考虑别人的感受,很容易委屈求全满足别人的期望,忽略自己的意愿。 5.遇到事情犹豫不决,很容易受别人影响。 如果上面的描述跟你有几分相似,那么很可能你也是个喜欢依赖的人。 三、为什么女人大多喜欢依赖呢? 1. 这有着很深刻的社会原因:男权社会不支持女人独立,觉得女人依赖没什么大问题。 我有个朋友因为工作原因与妻子两地分居,他妻子住在岳父母家,他妻子对自己父母依赖非常严重,严重到不想和丈夫一起住,我这个朋友很郁闷,找我诉苦,问我怎么样才能让他的妻子从她父母家搬出来啊?我说最好做个夫妻治疗,你妻子的依赖有点严重,我朋友说:“那不是问题,只要跟我住,就会听我的。”我听了非常无语。 你们的男友会不会也像我的这个朋友一样,只想让自己的爱人听自己的,根本不在乎她是否的独立?而我们自己,也很少意识到依赖造成了生活中的很多问题。 前面提到的小美的男友说他需要空间,小美的反应是很普遍的:她会想男友是不是厌倦了,要分手?而很难意识到因为自己的依赖让男友觉得窒息,他只是想要自己独处的空间。 2. 从依赖者角度讲,依赖是有好处的,比如小美,她一直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不需要面对生活的压力,也不需要为自己的事情负责,反正在家有父母,出门有老公嘛。依赖可以让我们理直气壮的享受别人的服务。 3. 从心理学角度讲,婴儿生下来都是全然依赖母亲的,觉得自己和母亲是一个人,母亲的照料是理所应当的。随着年龄的增长,孩子发现母亲和自己是两个不同的人,孩子有了自己的意志,开始学习独立。 喜欢依赖的人就像没长大的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没有建立起明确的心理界限,分不清哪些是自己的事,哪些是父母的事。依赖的人注意力经常放在别人身上,很关注别人的情绪、期望、态度,却很少关注自己,缺乏自己为自己的事情负责的力量。 在亲密关系中,依赖的人很容易使被依赖者产生窒息的感觉,产生情感问题。从依赖者本身来说,她们很难把自己的意志变成实践,经常觉得委曲求全,无法实现自己的价值。像前面的小美,把自己的委曲求全当做为感情的付出,如果男友没有像自己想象的那样的对自己好,就很容易产生愤怒。小美的男友说他需要空间,这令小美崩溃又很愤怒,我对你好才依赖你,你怎么能这样?于是感情问题就产生了,而小美这么年轻美丽的女子,有了怨妇的倾向…… 四、怎样才能走出依赖呢? 下面我就重点讲一讲我们该怎么做才能走出依赖,成为一个风华独立的女人。 第一步,发现自己的力量,迈出去? 第一、发现自己的力量。 喜欢依赖的人注意力往往都在别人身上,大功率雷达开足马力,时刻不停地搜索着别人的信号,总能在第一时间感知别人的情绪、态度、期望,然后根据别人的信号,调整自己的反应,最后,她们就忘了自己的初衷。 比如说她想去逛街,首先想到的是一个人逛街很奇怪,别人会怎么看啊?于是去邀请男友,男友说:你怎么又要去逛街啊?!她马上明白:额,男友不乐意去。那邀请闺蜜去吧,结果闺蜜也没空。于是她就放弃了,觉得还是改天去逛街吧。把自己想要逛街这事忘在脑后了。 这虽然是一件很小的事,但是我们可以体会一下,如果我们把注意力放到自己身上,会发生什么:我想去逛街,但是他们都不想去,那么我可以自己一个人去逛街,因为我真的想逛街。想象一下自己一个人逛街会发生什么?街上的人会看你笑话吗? 换位思考一下,自己逛街的时候,会不会笑话一个人逛街的人?肯定没有,因为我忙着淘衣服,没空看别人啊! 把注意力放到自己身上,感受一下自己想要干什么,体会一下自己想象的那些困难是不是会真实发生。我们听从自己内心想要的声音,力量从此产生。 第二,寻求支持 如果你已经想明白,自己想要去逛街,但是因为没有人陪还是有些怕,不敢迈出第一步,那么你需要一个团队来支持你! 加入一个成长小组吧,个人成长微信群就是个很不错的小组,你可以把你的计划公布在群里,接受小组的支持和监督,每天设定目标,及时完成。 在通往独立的路上有人陪伴,是件很美好的事情。比如你决定一个人出去逛街,我们大家都会给你加油;一个人感觉无措的时候,随时可以找我们求支持和鼓励。等自己一个人完成的事情越来越多,独立完成的美妙感觉会令你充满力量,慢慢的就不再那么需要依赖别人了。 第三,强化成功经验 事情做完之后,还有一个步骤,是写“成功日记”。准备一个精美的笔记本吧,每天把自己成功完成的事情记录下来,把自己的每一次努力和每一点进步都记录下来。比如,今天第一次一个人逛街,买了一条裙子。可以在笔记本上记上浓重的一笔,把自己的忐忑,犹豫,兴奋都记录下来。当我们在前进过程中感到脆弱和无助的时候,打开“成功日记”来看,看看自己已经完的事情,唤回消失了的自信。 第二步——建立心理界限,明确是谁的事 当我们发现自己内心的力量,可以勇敢的尝试一个人去做事情之后,就要开始第二项工作:搞清楚在亲密关系中哪些是自己的事,应该由自己完成,哪些不是自己的事,不能由自己负责。 你可能要问:谁的事情这不是明摆着,还需要学习吗?那让我们通过几个具体的案例来分析一下,看看这到底是谁的事情。 1,还说昨天提到的小美的故事,小美的男友向小美提出,他需要空间,让小美回她父母家。 这是小美的事还是她男友的事? 小美的男友需要空间,这是小美男友的事,是俩人的同居生活让小美男友发现,他有空间的需求,他解决自己空间需求的方式是他希望小美回父母家。而小美把男友的要求当成了自己的事,觉得男友提这个要求是嫌弃她不好的意思,只要她改好了,男友就不会嫌弃她,于是她开始伤心、愤怒、纠结,无数次的问我:“他是什么意思?他凭什么这么对我?” 事实上,这件事的确只是他男友的事,是他需要空间。他所需要的空间并不一定是被小美侵占了,这只是他的一种心理需求,想要回避如此亲密,保持一些距离。 2,小黄的妈妈天天跟小黄控诉小黄爸爸的恶行,说他不顾家、没能耐等等。这种情况太常见了,我们的母亲总是很习惯向我们抱怨各种事情。这是谁的事情? 在这件事里,这是小黄妈妈的事情,是她自己选择和小黄爸爸在一起生活的,这些与小黄无关,与小黄爸爸的关系也不大。小黄小时候非常同情母亲,觉得父亲是个大坏蛋,努力协调父母之间的关系。直到成年之后才发现父亲其实还挺不错,根本不是妈妈说的那么回事。小时候的小黄就是把妈妈的事当成了自己的事,这是孩子们的特点。 你们可以回忆一下,有没有把父母的事当成了自己的事?或者现在已为人父母,总不小心把自己的事说给孩子,让孩子帮我们扛着? 3,小红的男友对小红说:你要是跟我分手,我就从18楼跳下去。 这是一个40岁的来访者咨询我的问题,她的男友威胁她如果不同意她男友的要求,就让她后悔,这让她不胜其烦,可是她还是不知道该怎么办。她问我:“如果他出意外,那岂不是我的责任?”我只反问了一句:“这事和你有什么关系?” 在这件事里,小红是否想和男友分手是小红的事,男友是否跳楼是男友的事。尤其是对于一个40岁的成年人来说,他需要为自己的言行负责。我们每个人都有选择爱人的权利。 4,大花已经30岁,还没有结婚。她妈妈愁的都睡不着觉,快得抑郁症了。如果你也是个大龄单身女青年,肯定能特别深刻地理解大花的处境。春节期间刷遍朋友圈的爆文,就是《春节反逼婚攻略》。 大花是否结婚,这是大花的事;大花的妈妈对大花这件事的态度,那是大花妈妈的事,大花妈妈的抑郁症是大花妈妈的事。如果大花为了妈妈的心情,随便找个人结婚凑活过,那大花就是把妈妈的心情当成了自己的事,界限不清了。 5,小丽非常在意老公对她的态度,如果老公对她温柔热切,她就能开心一整天;如果老公对她不冷不热,她就会忐忑不安一整天。小丽这样跟我讲:“如果他对我好一点,我就像在天堂一样幸福,我的要求如此简单,他为什么不肯满足我?” 在这件事里,可能大家都很清楚了,这是小丽的事情,小丽的幸福感是小丽的事情,不是她老公的事情,像小丽这样把自己的幸福感寄托在老公身上,这是老公实在是无法承受之重啊。 通过上面这几件事情的分析,你对分清这是谁的事有把握了吗? 总结来说就是:行为,态度,情绪和身体都是自己的事,不能让别人为自己负责;我们没必要,也很难为别人的行为、态度、情绪和身体负责。 像央视广告里的“孩子,等你长大了,我就享福了!”还有求婚时说:“我一定会给你幸福!”这都是典型的界限不清的表现:我们是否幸福只能由自己感觉,不取决于别人啊!如果我们认为“如果你怎么样,我就幸福了”,那就是打开了地狱之门,幸福永远等不到了…… 如果我们经常把自己的事当作别人的事,比如把自己的幸福寄托到别人身上,那难免出现依赖别人的现象;如果我们经常把别人的事当作自己的事,就难免去控制别人。 第三步,学会为自己负责。 一,我们要为自己的行为负责。 为自己的行为负责,意味着自己选择了这么做,并愿意面对这么做的后果,不指责和迁怒别人。 咱们还从前面提到的案例分析,怎么算为自己的行为负责。 1. 小美的男友需要空间,想让小美回父母家。 小美来找我咨询的时候,我花了很长时间让小美把注意力放到自己身上,想想自己想要什么,而不是探究和纠结男友的话到底是什么意思。 静心思考后小美告诉我,她不想放弃这个男友,也不想回父母家。这是小美想做的事情,于是她决定给男友空间,在男友所在的城市找份工作,在合适的距离上继续经营这段感情。 如果小美迫于男友的态度,回了父母家,那么她回家这个行为就是为了服从或者讨好男友,是对自己不负责的行为。只有尊重自己的内心,才是为自己负责。 2. 小红的男友威胁小红说要自杀。 这是用极端的方式要求小红为她男友的行为负责,是极端的控制。 如果小红迫于压力继续和男友在一起那是小红委曲求全,对自己的行为不负责任。 那么我们就不管不问,眼看着悲剧发生吗?不是这样的,如果小红担心男友的安全,可以通过男友的家人一起寻求心理师的帮助,来解决男友的问题。小红可以既为自己负责,不必委屈自己在一段不满意的感情关系中,也为男友的安全负责,请求专业人士的帮助。 3. 30岁还没有男友的大花。 大花怎么做才是为自己负责的行为呢? 首先要深入自己的内心,了解自己是不是想要一个男人建立婚姻家庭。 如果她很享受单身生活,那就继续这样的美好生活吧,直接告诉母亲真相。 如果还是想要白马王子,只是觉得缘分没到,没遇见合适的,那就要积极动起来,转个念,发个愿,学习如何恋爱,制造机会认识更多的男人,总能遇到自己想要的人。 母亲的抑郁怎么办?这是母亲的事情,还是交给专业人士来处理吧。让母亲自己决定如何对待女儿的婚姻问题。 4. 把幸福感完全寄托在老公身上的小丽。 小丽的情况比较复杂,她把自己的幸福,撒手不管扔给了老公,还觉得自己要求的很少:“我只想让他对我好一点,为什么他不愿意?”小丽的要求我可以理解,其实我也希望我老公如此对我,时刻都温暖的,无条件的支持和爱,那该多么美好啊? 事实上,这种无条件的关注和百分百的接纳,是婴儿对母亲的期望。如果在生活中要求爱人时刻这么对自己,那实在是超出了爱人的能力范围啊。 亲爱的朋友,如果你也有类似的心理需求,那请你来找心理师吧,这才是对自己最负责任的行为。把爱人当做心理师,解决自己内心的创伤,这会成为情感关系中不能承受之重。 自己为自己的行为负责,说到底,就是做好自己的事,不让别人代劳,也不越俎代庖,把别人的事情当做自己的事。 二,为自己的情绪负责 除了为自己的行为负责,我们还要为自己的情绪负责。 有朋友会说,我就是不开心,难道这还是我的问题?可以这么理解,如果你就是不开心,那么就是你的问题,意思是,你自己选择了不开心。 我们还说前面提到的小美,男友说需要空间后,她非常伤心难过,因为她觉得这是男友嫌弃她要抛弃她的意思。小美的伤心难过看起来是由男友说需要空间引起的,实际上小美伤心因为她觉得男友嫌弃她,要抛弃她。 在心理学情绪管理理论中有个很有名的ABC理论,A是事件,在外发生的事,B是固有的信念,也就是我们对事件的解读方式,C是我们对事件产生的情绪反应。事件A经过当事人的解读B,致使当事人产生了情绪C。 小美男友提出空间需求,让小美回父母家,这是事件A;男友嫌弃自己了,要抛弃自己,这是小美对事件的解读B;小美伤心、难过、愤怒,这是小美产生的情绪结果C。 如果小美换一种解读B:男人都害怕过度亲密,需要个人空间,可能最近我们过分亲密让他不适应了。这样小美的反应C就不会那么伤心愤怒,而是思考怎样的空间距离才是两个人都适合的呢? 事件A经过解读B,才导致我们产生情绪C。 当我们沉浸在某个情绪中无法自拔的时候,可以尝试转个念,把注意力放到自己心中的念头上来,看看自己心中涌动的是个什么念头,这个念头就是导致自己强烈情绪的固有信念B。 比如小美听到男友需要空间,要把自己送走的话,马上陷入无助的困境:他是不是不要我了?他是不是想分手?他是不是嫌弃我了……这一系列解读令小美深感沮丧,无法解脱。 如果小美把注意力集中到自己身上,看看自己的念头,会发现自己原来这么怕被他抛弃,这么没自信。 怕被抛弃和没自信,才是产生那些悲伤和无助的原因。 安全感和自信不能靠别人给予,小美这么优秀的女孩子很快就发现了自己的力量,不再纠结男友的态度了。 查看和管理自己对事件的解读方式,是深入认识和了解自己的方法之一,我们以后有机会可以专门讨论这个话题。 三. 为自己的身体负责 只有我们自己是我们身体的主人,身体的健康,快乐都需要我们自己来负责。 大花的妈妈因为大花嫁不出去这事都要得抑郁症,这是大花的妈妈不为自己身体负责的表现。如果大花的妈妈换一种对事件的解读方式,努力改善生活状态,可能抑郁的状态就改善了。 我们要为自己身体的欲望负责,如果你在两性亲密中无法享受愉悦,那你就要采取点措施了,因为你的身体取决于你,而不是你的男人哦。被动等待永远等不来幸福和快乐的。取悦自己的身体也是一门课程,朋友们要认真学习哦。 第四步 摆脱控制,拒绝双人舞 通往独立之旅还有一个重要问题,就是摆脱控制,因为依赖和控制是一对双人舞。 每一个依赖的人身边,都有一个控制的爱人,或者控制的父母。 控制者与依赖者一样,心理界限模糊,总是习惯性替别人做决定,干预别人的事。 前面提到的案例中,小美的男友,他需要空间,于是安排小美回父母家,这是打着“为你着想”的旗号进行控制; 小红的男友更可怕,直接用自杀来威胁她不许离开,这是赤裸裸的控制; 小黄的母亲在家庭中为了获得小黄的支持,天天跟她讲父亲的坏话,这是隐形的控制,让小黄不得不为父母的事操心,不能离开妈妈; 大花的妈妈更夸张,用疾病来给大花施压,这也是隐形的控制,潜台词是:不听我的我就死给你看。 你在生活中是不是也经常遇到各种控制压力,感觉只能委屈自己来服从对方? 我来教你两句“反控制咒语”,摆脱控制非常有效哦。 一句是:“这是我的事!” 一句是:“那是你的事!” 我们在前面学会了区分到底是谁的事,如果他们干涉我们的事,我们就使用第一句咒语:“这是我的事!” 比如小美的男友说:“你回父母家吧!”小美可以说:“谢谢,这是我的事!” 大花的妈妈催大花找对象结婚,大花可以温柔的对妈妈说:“这是我的事,我知道怎么做对自己最好。” 如果是别人的事非要让我们来负责,我们就使用第二个咒语:“那是你的事!” 比如小红的男友威胁要自杀,小红可以坚定的说:“那是你的事!” 小黄的妈妈向小黄诉苦,小黄可以温和的对妈妈说:“那是您的事!我不想知道!” 让咒语生效的关键是:态度坚定,语气温和。 在这种控制与反控制较量中,“温柔的坚持”是关键,谁的情绪失控谁就输了。 如果我们对别人控制我们的行为产生很大的愤怒,那是因为我们期望他们改变,期望他们不再控制我们,期望别人改变意味着对别人的控制。 明晰的心理界限意味着,我们坚定的对自己的事情负责,不期望别人的改变。 只要我们能坚定的维护自己的立场,周围的人慢慢都会学会尊重我们的界限,让我们拥有足够的空间成长。 最后,让我们用舒婷的《致橡树》来结束这节课: 我如果爱你——绝不像攀援的凌霄花,借你的高枝炫耀自己: 我如果爱你——绝不学痴情的鸟儿,为绿荫重复单调的歌曲; 也不止像泉源,常年送来清凉的慰籍; 也不止像险峰,增加你的高度,衬托你的威仪。 甚至日光。甚至春雨。 不,这些都还不够! 我必须是你近旁的一株木棉,做为树的形象和你站在一起。 根,紧握在地下,叶,相触在云里。 每一阵风过,我们都互相致意,但没有人听懂我们的言语。 你有你的铜枝铁干,像刀,像剑,也像戟, 我有我的红硕花朵,像沉重的叹息,又像英勇的火炬, 我们分担寒潮、风雷、霹雳; 我们共享雾霭流岚、虹霓, 仿佛永远分离, 却又终身相依, 这才是伟大的爱情, 坚贞就在这里: 不仅爱你伟岸的身躯, 也爱你坚持的位置,脚下的土地。
文章推荐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