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情绪”这个宇宙顽疾过招,我们需要多一点点常识
2018-04-24 21:50:10
松果小编
心理学教育一直在说:你要原谅你自己,你要爱自己,你要接受你心里那个不完美的自己。
双脚同意~ 道理杠杠地。
但生活不是漂浮在空中的理论而是生猛无情的实战,在tough的时光里,我们都需要一点点干货防身。
讲真,微小如我们,能做什么呢?
首先,也是最重要的,请重新捡回,那些应对情绪化的最基本的常识。
1.情绪看似微小,但扒光了总是会回到一个最深层的原因,所以请,做好长期战斗的准备。
情绪来的快去的快,所以往往被认为不是什么大事儿,就是有点磨人而已。
这恐怕是很多人对情绪最深的误会。
“我有一个朋友”,因为从小被妈妈管的太严了,大学毕业几乎是逃命一般的奔赴帝都做北漂,这么多年无论多辛苦都过来了,也成功转型了白富美,但一碰到妈妈的电话唠叨,不发飙的记录最长保持在15分钟。
“我已经尽全力了。”她很沮丧的说。
这种心情,你我都懂。
坏情绪总是会因相同相似的事情重复出现,犹如一个戒不了的瘾症,又像一个碰不得的雷区,其实它在提醒一个很深刻的问题:你心里的某个部分一直没有被满足过,所以它像小孩子一样一直哭闹,不肯罢休。
要时常提醒自己这一点:那些小情绪里藏着你最深的伤痛和期待。你不能奢望一个十年累积的病症在一夜之间消除,就像你不能期望一夜之间瘦回18岁一样。
也因为如此,面对恼人的情绪,首先要做的——认真面对,不要只定睛理论,也不要刻意逃避,而是要在每一次发飙、痛哭后的面对、处理、接受中,给出自己一个宽恕和成长的空间,正确的态度打开通向自由的第一道门。
2. 一个更加基本的认知是:在当下的社会里,比起外表的生活,人心是被严重忽略的,也因此是格外需要关照的;照顾好自己的情绪这件事应该成为一个rountine和日常。
每天给身体洗完澡,也要每天给心灵排排毒。每天辟出一块儿时间,哪怕只有半个小时,来对自己的心说说话。
比起那些悲喜自如的人,那些面对世界压抑自己的人,那些因为各种忙碌拼搏等借口而忽略自己的人,那些思考方式过于理性化以至于你压根看不到她有什么情绪的人,反而是最可怕的。
以忙为借口是最要不得的,而事实上不论你多忙,你都可以自己来决定是否拥抱生活。
明星忙吧。 曾经的李孝利抑郁爆发,意识到自己是“只有金子,没有大米的可怜人”,勇敢转型后在济州岛过着安静的生活,也并不在意所谓的辉煌;
曾经“人生只有一次,所以要分秒必争,每一刻都做最好的自己”的李开复在走过癌症之后谈到最大的收获是价值观的改变:“做人真诚平等,善待周围的世界让自己每一天都有成长,这就足够了。”
堪称中国女性第一本心灵时尚读物的《悦己》创刊主编陈贺美更直接坦言——“你想改变?真相往往是没有蜕变就没有改变。”
“太阳底下无新事。”,人性千百年来从来没变过,我们天然倾向在一个模式里重复、扩张,直到被迫改变。“
“当身体被叫停,其实意味着你内在累积的负面能量已经达到了一个峰值,与生命格格不入时,你会被宇宙大boss主动调整。”
已经有太多的人用健康和生命的代价在诉说一个简单的真理:你的内在会深深影响你的外在,我们要在生活里摆出一个真正的位置给它,像对待吃饭睡觉工作一样尊重它,关心它,“温柔对自己” 这件事,是需要持续学习的。
3.从点滴做起,亲测有用的小tip
生活中有时会无端的冒出一个念头,可能在一个晴朗的天气你无端的闪过前男友曾经说过的一句话,然后你想到了当时的整个场景,那时你们远距离恋爱,彼此压力都很大etc......
魔鬼就这样通过一个微小的裂缝,把你拽进坏情绪的世界。
最新的一组科学数据表明:人类从负面情绪转回正念思考的时间只有17秒。
17秒,你需要当机立断,斩断与“暗黑世界”的联系,在17秒内拿回你的主动权;在17秒内停止跟旧账交易,在17秒内成功转念。
这个微小的练习是在说:是的,我有能力照管好我的情绪,我随时随处选择活在光明的意识里。
亲爱的,世界慌乱,行难知易,不妨来和我聊聊,学会更多生活心理学技巧傍身,坦然豁达爱自己。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