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谁让你烦恼?

2018-04-18 14:04:28 松果小编
这张照片是演员王亚君的剧照,是她在谍战剧《眼中钉》里的扮相。 她因为在《喜耕田的故事》中扮演喜耕田的老婆秀兰而出名。 生活中的王亚君端庄大方,温柔秀美,是一个很有魅力的女人。 有一次,她和丈夫做客英达的《非常夫妻》,讲到了一件夫妻生活中的小事,触发了我写这篇文章的想法。    他们是中年夫妻,各自的事业也发展得不错,双方的性格也很成熟,可以说他们感情已经相当稳定。可是还有一件事让他们两人都感到烦恼,就是王亚君对家庭环境的要求近乎洁癖。 节目中有个小环节,就是让他们各自模仿一下对方在生活中最典型的动作。 她丈夫蹲到地上,锐利的眼光搜寻着前方的地板,一旦发现可疑物品,马上扑过去,小心翼翼地捏起一根看不见的头发,然后又像鹰一样警觉而细致地搜寻下一个目标。 旁边的英达和王亚君都笑了,因为她丈夫的表演太逼真了,活脱一个眼里不揉沙子的洁癖主妇形象。   对于王亚君的丈夫来讲,这是生活中一个无耐的插曲。无论是房间的不够整洁,还是妻子苛刻的要求,都在他可以容忍的范畴内。 可是对于王亚君来说,不整洁就是难以容忍的事情,不管自己怎样疲惫,她都要在第一时间消灭那些细小的“垃圾”。 而“制造”这些垃圾的人——老公和孩子,就是她烦恼的源泉:他们为什么不体贴她对环境的要求,总是漫不经心地破坏整洁? 可能对其他人来说,她这个洁癖有点好笑,但是对于她自己,却是挥之不去的烦恼。   是谁让我们烦恼?人们的第一反应通常是他人。 孩子不听话让父母烦恼,老婆爱唠叨让丈夫烦恼,同事不合作让自己烦恼,那些我们身边的人,为什么不能改正自己让人厌烦的行为呢? 要是他们都善解人意,乖乖地顺应我的要求,是不是就万事大吉了呢?   不是的。 因为你的要求只是你内心的感受、你的观念、你的标准,从你自己的角度出发看其他人,当然没几个人是你绝对喜欢、完全放心的。 即使让你和梦中情人生活在一起,他的一些生活习惯、癖好,可能也是你不能容忍的。   对待房间是否整洁这件事,王亚君的丈夫和孩子都是抱着比较宽容的态度和模糊的标准,所以他们不容易烦恼,对主妇的洁癖也能一笑置之。 可是,“房间必须一尘不染”却是王亚君心底一个清晰的、近乎强迫的标准,这让她在家里经常处于紧张的状态。 她以“消灭任何一点看得见的垃圾”为己任,随时随地行动起来。 要是她在身心疲惫的状况下这样做,还会迁怒于丈夫和孩子,认为他们不体谅自己。   事实上,绝对的整洁、一尘不染是很难做到的。 如果她降低对环境整洁的要求,不再“只要家里不干净,我就吃不香睡不好”,就像她的丈夫和孩子那样,她的心情也会和他们一样宽松、平和,为这件事引发的矛盾、烦恼就会烟消云散。 如果她意识到:“不是我丈夫和孩子太邋遢、不体谅我,而是我太在意家里的卫生了”,她就不会再感到疲惫、无耐和怨恨。   来自于人际关系的烦恼,大多是各人不同的观念、意识、习惯、立场造成的。 父母觉得孩子不听话,孩子觉得父母管得太多。 老公觉得老婆太唠叨,老婆觉得老公是个闷葫芦。 同事之间互相不了解对方的想法,想当然地理解对方的工作理念,当然会产生误解和烦恼。   人倘若能意识到烦恼的根源在于自己特殊的想法和要求,这烦恼就解决了一大半。因为从认识问题到解决问题,只有一步之遥。 可惜的是,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很难有心理医生这样冷静、客观的态度。 很多时候都带着主观的、个人化的、情绪化的标准去要求他人,把烦恼的根源归结于他人的“可恶、不合作、不可理喻”,这样就会形成一个恶性循环,陷在烦恼里无法解脱。   在这种时候,专业人士的帮助就显出它的效果来。 心理医生、咨询师不是帮助你消灭那个烦人的人,摆脱那些烦人的事,而是帮助你静下心来面对自己,看看到底是什么让我们不得安生。
文章推荐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