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涵咨心师--考前听我说】考前家长必看的注意事项!
2018-04-18 06:14:16
松果小编
一年一度的 中、高考又要到了,学子们经过多年寒窗苦读,即将奔赴中、高考考场,接受国家的检阅,实现个人乃至整个家庭的梦想。为了让考生有一个良好的身体、心理状况,发挥出最佳水平,作为家长就注意把握好以下七个问题:
一、考前家里气氛要和平时一样。家长应该同平常一样,该干什么就干什么,尽量不要给孩子施加压力,他们本身压力就不轻,作为家长应该淡化高考气氛,让孩子自己去复习,如果过分地关心,会让孩子产生要是考不好对不起父母的想法,增加孩子的思想负担,不利于孩子考试的发挥。
二、家长的心情一定要愉快。家长心情好,家里气氛才能好,也才能为孩子创造良好的考前氛围。“考试焦虑”在有些家长身上,体现得比孩子还明显,有的变得比平时更严厉,有的变得比平时更亲切,有的食不甘味、夜不安寝,而家长的“不安”,最终会造成考生的“不安”。因此,高考前家长一定要保持愉快的情绪、平和的心态,要为孩子营造宽松、自然、愉快的家庭氛围,坚决避免家庭纠纷,父母之间有什么不同的意见不要发生口角,确实有什么问题要解决也要等到高考后再说。父母少一分争论就会给孩子多一分温馨。
三、不要考前大幅调整孩子原有的饮食习惯。不要贸然给孩子添加营养品或从未吃过的“特别食物”,绝对不要吃海鲜,避免闹肚子。有些家长误认为高考前应该给孩子加强营养,给孩子吃大鱼大肉。其实根本没有必要,孩子平时吃什么就吃什么,孩子爱吃什么就吃什么,只要孩子食欲好,营养就会得到满足,关键是要做到营养平衡,合理。市场上各种标榜着提神醒脑的产品家长选择时必须要慎重。
四、要满足孩子的基本心理需要。家长要多表扬、鼓励孩子,多倾听、多鼓励、多疏导、学会欣赏孩子,用孩子优势去激励他们弥补劣势。切忌临阵前过多的叮嘱和唠叨,考前家长在言辞上应该适度地“冷淡”高考话题。家长如果能用放松的心情陪孩子做做简单的运动,散散步,聊一些与学习无关的话题,会有很好的效果。
五、考前家长要做好必要的督促检查,对孩子的考试用品,如准考证、文具等要仔细检查,对考场的路线、赴考时间做好必要的提示。
六、考试期间的关心也要适可而止。考完一门以后,家长也不宜详细地问孩子考得怎么样,更不要去问哪道题怎么怎么样,问得太多反而会让孩子产生逆反心理。考得不错,家长不要表现得大喜,即使考砸了家长也要鼓劲,切忌露出不悦与沮丧。考试期间的关心也必须适可而止,只要让孩子感觉到家长在关心他们就可以了。
七、考试前夕及考试期间,家长最好不要和孩子谈填报志愿的事,否则易引起孩子敌对情绪,影响考试成绩。
八、陪考应先征求考生意见
高考家长座谈会上,不少家长表示,“平时没太多时间关心孩子,关键时刻应该陪在他们身边。”一位孩子去年已经考上大学的家长则表示:“高考期间,孩子很敏感,家长陪考需要把握一个度,需要事先和孩子商量好,不然会起到相反的作用。”
家长在征求孩子的意见的前提下,如孩子愿意,再前往陪考 .如若孩子不愿意家长又不放心,也可采取尾随方式陪同,以及时处理突发事件发生。
九、给考生充分休息的环境
“陪考的家长考试期间家长该如何安排?”成为家长们谈论的焦点。大中城市一般都会出现家离考场比较远的情况,家长除了充分考虑到交通需要花费的时间外,可以考虑提前在考场附件预定钟点房,让孩子在炎热的中午得到充分休息和调整。钟点房也不宜太过豪华,简单、舒适即可,减低孩子的不适应性。另外,应控制时间,午睡不宜过长,否则孩子很难保持一个清醒的状态来应对下午的考试。
十、为考生营造轻松氛围
不少家长有询问孩子考得如何的习惯,而专家指出,最好不要主动询问,这样会给孩子带来心理负担。如果孩子主动提及没考好,也应该平静的安慰,这个时候的责难是大忌。
对此,去年经历高考的家长介绍经验:“我们在陪考期间做任何事和孩子一直有商有量,考完任何一科,不管孩子考得如何,都是用鼓励的方式,绝不询问他/她考得如何,谈一些轻松的和孩子感兴趣的话题,尽量让孩子放松心情,以更好的状态面对接下来的考试。当然,孩子这个时候也听不进去太多的教导,最好别表现得太过担心,给孩子造成负面情绪。”
陪考的家长要注意察言观色,不要表现出过度关心,给孩子充分的信任和鼓励;了解孩子的日常兴趣所在,考试期间多和孩子谈论和考试无关的话题。考试期间应使考生处于一种轻松、愉快的状态下,使考生保持在积极向上、冷静乐观的精神状态中,为考试的成功奠定良好的计算基础和心理基础。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