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想被人了解,就不要自己先捣乱——走出情绪表达误区

2018-04-01 21:47:42 松果小编

表达情绪时,最容易发生的第一种失误,是给别人贴标签。回想一下,你上一次对别人的抱怨,有没有用过这一类的字眼?比方说:“你老是这个样子”;“你永远都搞不懂我”;或者,我们喜欢讲对方,“你就是这种人”;“你就是不负责任”;“你就知道吃”……。


这种表达方式,也许说出口的时候觉得很过瘾,可是实际上,是过度放大了你的情绪。我们花了不少的力气好不容易摸索清楚了情绪的模样,当你要把这个箭射出去的时候,你却在这个箭的外面,包了一大坨的浆糊,这样怎么可能射得准呢?


我在想,是不是因为,从小受教育的过程当中,我们已经习惯了被别人贴上标签?做老师的其实很辛苦,他可能要给班上几十个学生贴标签,在评语栏写评语的时候,他只好绞尽脑汁地去写,“这个学生个性内向,那个学生过于急躁”;“这个学生很勤劳,那个学生太好强”……小时候,看到老师这样给自己评语,也许心中隐约就真的相信了“自己是这样子的人”。


可惜的是,我们在生活里面对别人,可能就没有这样的耐心。对方用放大的字眼讲我们,我们很容易就用放大的字眼回敬对方,这样一来一往,本来可以沟通的情绪,只好宣告失败了。所以,避开情绪表达的第一种失误:避免用放大的字眼。


情绪表达的第二种失误,是我们很喜欢把自己的“情绪的责任”推卸给别人。把责任推卸给别人,在我们心里面,会比较少罪恶感。可是,情绪的表达上面,如果我们习惯了把责任推卸给对方,我们就会无法负担起做自己情绪的主人。


像古装戏里面的坏蛋,有的时候他要虐待他们家的仆人,动不动就会骂,说“你是不是皮又在痒?你是逼我非揍你一顿不可吧?”我想被揍那个仆人,真的心里面觉得很委屈,“我哪里有皮痒,是你自己要揍我的啊!”


一样的道理,爸爸妈妈有的时候心情不好,走进你的房间,看到你房间乱七八糟,都没有收拾,妈妈就会很生气地说“你老是不收拾房间,你整天只会惹我生气”,这时候你就会想说“我有要惹你吗?是你自己要生气吧!”


当我们今天课程一开始的时候,我讲的那个喜欢谈恋爱的女生,她在等着世界上有一个真命天子,都不需要任何的沟通,就能够完全地理解她。我就在想,那么多人喜欢抱怨,为什么全世界没有一个人真正的懂我?我们可不可以顺便让自己好懂一点,而不要把责任都推给对方呢?


好,我们现在就可以来练习一下,当想要表达情绪的时候,这个句子的主词是我们自己,而不是推给对方。如果你不是以情绪为耻,如果你不是怀抱着罪恶感,应该就要勇敢地,把自己当成是情绪表达的主词。


表达情绪的第三种应该避免的失误,就是要爽朗、 明快地表达自己的需求。情绪表达的时候,我们有的时候不好意思说;有的时候,说出来会得罪人,我们只好拐弯抹角地表达我们的情绪。有的时候,这是不得已的,可是的确会造成混乱。


可能你的朋友做错了事,踩到了你的地雷,你当下其实很生气。朋友对你说“对不起”,可是你回答“说对不起有什么用”,这时候朋友就必须要去猜测,所以,“你要的是什么呢?是更隆重的道歉吗?还是我们两个必须从此绝交,不再做朋友?”


在事情发生的当下,可能是真的太生气,连自己想要什么都搞不清楚。可是,给自己一个稍微冷静的机会之后,应该就能够表达出来,你需要的是什么? 否则,你就等于是在押宝,你押的是“对方到底猜不猜得中你的心意”,可是他就已经得罪了你,表示他第一次就不太懂你了,你还期望他第二次更懂你,这不是在故意让自己更加生气吗?


其实一直以来,我自己也有这方面的问题,我很难明确地表达我的情绪需求。可是渐渐地,我找到了一个方法,我表达我的情绪需求,不想见某个人,就不要见;不想去某个场合,就不要去。可是在说明理由的时候,不要用那么伤害别人的理由,而是用比较和缓,比较能够被大家所接受的理由,才不会给自己惹麻烦。


表达情绪的时候,勇敢地提出诉求,是一个很难练习,可是很值得做的功课。今天这堂情商课,我们练习的,就是情绪表达的时候,避开这三种常见的失误:我们不要用情绪性的字眼,不要滥用放大的字眼;我们也不要把情绪的责任推给对方;以及,不要让别人去猜测我们模糊的情绪诉求。


希望今天的情商课,能够帮助我们顺利地表达情绪。好好地表达情绪,这样子,懂我们的人才会越来越多。



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文章推荐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