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如何和伴侣相处更融洽?

2018-03-18 22:16:02 松果小编

世界上很多烦恼,都源于无法让别人清楚理解自己。 生活中,我们经常犯这样错误:身在局中,迷失方向。 那么,和伴侣怎样沟通更融洽呢?


1


他:“今晚做饭吗?如果不做饭的话我带孩子在外面一起吃。” 她:“啥意思?就你和孩子需要吃,我不需要吃么?” 他(急):“不、不,不是这个意思,今天约了朋友,孩子还要我带他出去玩,如家里不做饭的话我就干脆带上他一起赴约。” 她已经不理会了。


这样的沟通有毛病吗?


我们在与人沟通的时候,其实是以图片的形式进行的。举个例子,当一个人说我们一起去吃饭吧,他脑海里可能浮现出的是“一家人在餐馆的餐桌上高高兴兴吃饭”的图片。 这是他理解的、要表达的意思。但是听的人却未必能接收到这样的信息,听的人可能会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和当下情绪,在脑海里浮现出“在餐馆门口焦急而无聊排队”的图片。 这样,沟通就出现了信息不一致,矛盾和冲突就可能产生。


回过头来分析朋友的例子。 当朋友说“如果不做饭的话我带孩子在外面一起吃”这句话时,他脑海里浮现出的是“带孩子和同事一起吃饭”的图片。 但他却把关键的信息遗漏了,他的表达隐含的前提是:


①孩子和我一起在外面; ②我约了朋友; ③我理解太太并不是一个喜欢凑热闹的人。


此刻,太太脑海里接收和浮现的是一幅什么样的图片呢?毫无疑问,她脑海里浮现出一幅“老公抛弃我独自带孩子出外吃饭”的图片。 怪不得她要生气了。


后面再解释已显得苍白,因为图片已经让太太产生“被抛弃,不被重视”的情绪了。


专业上,我们把这种大脑里浮现出来的“图片”,称为意象。意象不同于表象,表象是大脑形成的客观事物的形象,而意象除了有客观事物的形象外,还包含了主观的情感情绪。


所以我们应该怎么做呢?显然,我们应该练习一种更完整的表达方式,力图发送出去的这张图片,信息是完整的。比如,针对这个例子,朋友可以把潜在的前提和假设都说出来:今天我约了朋友,孩子还要我带他玩,如果今晚不做饭的话,要不要我们一起赴约?如果你怕吵闹的话,我就单独带孩子去好了。 这样的传达出来的图片,是不是更清晰、更完整,也更温馨呢?


2


H是多年老友的亲妹妹,80后,硕士毕业后则来到深圳一家全国知名互联网公司工作,几年就凭自己努力在深圳买了房。 她出身书香门第,家庭和睦,生活一直顺风顺水。但她最近过得很不开心。 她说:和老公一起,过得越来越没劲了。 她和老公在学校认识,相恋相爱,以前在学校,恨不得一天能有25小时呆在一起,但现在不说腻在一起时间少了,就是真待一起了,反而感觉平淡而无趣,没啥可说。生活各方面,可能性越来越多,但分配给彼此的时间却越来越少。 “更可恶的是,他不想办法改进,还回避问题。”她愤愤地说。 “昨天,我发了一篇男人要宠女人的文章给他,他却回了句“希望互相理解互相包容互相支持”给我。气得我都恨不得把他拉黑!” 这样的沟通有毛病吗?


语言是沟通的工具和载体,因此我们要理解每一个交谈场景中所发生的语言的含义。H发了一篇男人要宠女人的文章给她老公,在玩的是“撒娇与寻找安抚”的游戏。 H要告诉老公的是,我需要你更多的关注。


而她老公呢,却玩起了“互相支持”的游戏:我需要你的支持。


两个游戏,不同规则,一个要谈感情,一个要陈述事实,自然玩不到一起。


难怪H要愤怒,因为她根本就没有被理解。 于是出现一个现象,一批人骂女的娇情,一批人骂男的不懂风情。其实谁也不用骂谁,骂的人,被骂的人,只是没看透语言的游戏规则而已。


3


我的一位死党,某律所合伙人,事业红红火火,但是他与妻子的沟通似乎不太顺畅。 前天,几位老铁聚会,他说:我太太的雷区太多了,动辄发脾气,今天又抱怨我没有做家务。我白天打官司,晚上回到家里辅导孩子,还要挤出时间写作,真的难以周全,她实在太不理解我了。 其实,他没有理解她太太在玩哪一个游戏。她太太其实在玩一个“抱怨和安慰”游戏,通过发脾气、埋怨丈夫不做家务,来告诉他,我每天做大量的家务,很累很烦,你能不能帮为分担些呢?


而他则在玩着 “洗脱冤屈”的游戏,比如回应:我没有不做家务啊,辅导孩子学习也是家务啊,对了,我还打扫天花板,扔垃圾,办理各种保险,这些也是家务的一部分啊,你说的太夸张了,根本不是事实。


我能理解他太太的捉狂,她心里肯定一百头“草泥马”闪过:谁他妈要听你陈述事实,滚一边去,不要污染我视野影响心情。 他很委屈,免不了要找我们几个哥们吐槽一番。当然,我总免不了要识相地和他玩一下“吐槽和倾听”的游戏,静静地听他说个够,时不时帮他把酒满上。 最后我严肃地指出,你俩能不能长点心啊,生活这么多年,还不知道对方啥时玩什么游戏?


最后,愿有情人终成眷属!



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文章推荐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