仪式在心理活动中的意义

2018-03-08 22:19:17 松果小编
曾几何起,我们已经对各式各样的仪式处于一种普遍淡忘和淡化的境地。 不仅在意识中觉得没必要,繁琐,多余,而且在行动中,在进行的仪式中也是走过场,敷衍了事, 这样的一种现状致使在很多人的观念中 仪式是可有可无,是作秀,是老古董,是浪费! 仪式本身是一种形式,代表一种文化,一种传统,一份神圣。 其实,仪式的外在表现是形式,是一个流程,一种秩序,但其内在作用却只有认真参与其中的人才能体会,其中蕴含的意义也是深远的和不可估量的。 现代人,有很多大中学生,甚至成年人,内心中弥漫着一种空虚,无聊,孤独和无意义感,这种感觉个人认为对应着一种归属的丧失,一份联系的断裂,一种存在的质疑,一颗游荡的心灵毫无寄托! 也许,在现代社会这种紧张忙碌的状态中,已经有很多人很少经历过我们自古以来一直流传下来的一些仪式活动,这些仪式或提醒我们与某人的关系,或带给我们一份资格的拥有,或归属于某个家族系统,或告知我们的生命的源头和生生不息的力量!单说祭祖这种仪式,他带给我们心理层面的影响是巨大而深远的。 我们常常在咨询中,发现很多的来访者感觉不到自己生命的重要性和独特性,也体验不到与父母,兄妹,长辈之间的连接性,他们在孤独,迷茫和虚空中寻找自己生命存在的意义却毫无所得,以致陷入抑郁,颓丧的泥潭中,生命的能量日趋微弱。 当我们尝试让这样的来访者通过一些仪式开始与他们的父母,祖先建立情感上的连接后,他们感觉在心理上获得了巨大的支持和感动,尤其深刻体验到一种强烈的归属感和隶属于家族的资格感,从而获得一定的满足感。 家庭祭祀活动是人一生中最重要的活动之一,在活动的仪式上,仪式的参与者在认真准备物品的过程中和参拜的行动中不自觉的在潜意识中与各位先祖建立起感情的对接,并且有对给予自己生命的祖先的敬畏和感恩!祖先的幻像也会以各种形式出现在祭祀者的脑海中,即使没见过面,但祭祀者仍能感知列祖列宗的在天之灵在关心和注视着后代,这会让祭祀者的内心升起无限的力量,并在未来的人生中朝着自己确定的目标坚定的走下去!这是来自生命源头的支持和动力! 中国人每年都有几个祭祀的节日,清明节,七月半,冬至,春节等,一年四季都有祭祀,这种模式是需要在心理上反复提醒世人,不可忘记先祖的存在,他们在你之上,你需要尊重和感恩他们,你的根在那里,你来自于祖先的生命传承,你也并不孤单,你的周围除了父母,还有很多支持你,爱你的家人。这份支持和爱将会伴随你一生。 可是现在,城市到处高楼大厦,农村村庄严重萎缩甚至消失,很多人聚集在钢筋混凝土的环境中,远离了那些孤独村庄中的先祖陵墓和祖先牌位存放地-祠堂。正如荣格所说“由于失掉了根,才造成人们对文明的种种”“不满”。“内心的平静与满足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个人身上与生俱来的历史上的家族是否能与目前那转瞬即逝的各种情况相协调” 这种隔离和丢弃使得现代的人很难与先祖建立起情感连接和获得归属感觉,也感受不到来自祖先的支持和爱 ,无法产生对先祖的尊敬和感恩,失去链接的灵魂找不到生存的使命和意义!
文章推荐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