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论语》被误读的一句孔夫子语录谈夫妻、父子相处之道

2018-03-02 00:03:24 松果小编
两千多年来,国人对以孔子孟子为代表的儒家思想众说纷纭,莫衷一是,褒贬不一。 尽管在多年前,数十位诺贝尔奖获得者就曾联合提出:“人类要想在21世纪继续生存下去,就必须回到2500年前中国的孔子那里去寻找智慧。” 2004年,第一所孔子学院在韩国首都首尔成立以来,孔子学院(学堂)如雨后春笋般遍布世界。特别是随着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建设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民众学习国学经典的热情更是空前高涨。但是无庸讳言,仍有一些人对儒家思想持否定态度。其中尤以女性居多。 究其原因,古往今来许多所谓的大家、名家,无一例外地把“子曰:‘唯女子与小人为难养也,近之则不逊,远之则怨。’”解释为“只有女子和小人是难于相处的。亲近了,他们就不知逊让;疏远了,他们就心生怨恨。”恐怕难辞其咎。因为这种错误的解释,导致它成为孔子贬低女性的一大“罪状”,让他无端背了黑锅,遭到了一些人的口诛笔伐。 而我觉得结合孔子幼年丧父,是由母亲独自含辛茹苦养大,他对母亲深怀敬爱之意的实际情况,以及论语的核心思想是仁爱来看,把 “唯女子与小人为难养也” 这句话在“难”与“养”字之间加一个逗号,从而译为“只因女人和孩子生存很难,所以要善待他们。”似应更符合孔子的本意。至于“近之则不逊,远之则怨。”则应译为“过于亲近,他们就会不知逊让;过分疏远,他们就会心生怨恨。”如此说来,孔子是在教育我们要爱护妇女儿童,但同时也要在相处过程中遵循关系适度的原则。 古今中外,人与人之间莫不如此:过于亲密会导致关系失序;而过于疏远则会导致情感疏离。正所谓“过犹不及”。熟谙中庸之道,把握好相处的度,这就是《论语》给予我们的处理好夫妻关系、亲子关系的人生大智慧。
文章推荐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