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成瘾原因及干预
2018-02-28 12:56:30
松果小编
近年来,网络游戏成瘾的人由青少年向中青年发展。成瘾者全身心地沉浸在网络的世界,晨昏颠倒、不分黑夜,不知道饥饿,不修边幅,邋遢不堪,生活能力大大下降。社会交往能力下降,他们不愿意交友,不上课、不工作、成为名符其实的宅男。容易沾染其他恶习。他们需要大量的钱买游戏关卡,为得到钱不停编造谎言,有的甚至走上了偷窃的道路;有的迷上网络赌博,欠下巨额债务,连累家人和朋友。为了解决生理上的需求,沉迷于网络色情。他们情感淡漠,不能与社会融合,对亲人冷漠无情,不仅无法自立而且生活不能自理,成为一个永远也长不大的人,让亲人寒心,成为压在亲人身上的一块大石头。家人为此以泪洗面,痛不欲生。一、成瘾分析:
1、夫妻关系紧张,互相指责,孩子在这种环境成长,不仅对父母权威蔑视,而且容易因苦闷而沉迷网络。
2、夫妻忙于工作,对孩子疏于管理,尤其是父亲缺位,不陪孩子进行户外运动和交往,没有培养孩子的其他兴趣和爱好。
3、父母对孩子溺爱。过早接触电子产品,并不加控制。二是经常以钱解决问题,与孩子交流的少,陪伴的少。
4、孩子性格偏激,经常出言伤人,与人交往的能力差
5、受不良朋友的引诱。
6、对新环境适应不良,遇到挫折,在虚幻的游戏世界中享受成功。
二、 指导意见:
1、父母不要放弃。网瘾的戒除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经常出现反复,家长在希望与失望间徘徊,但一定不要轻易放弃。家长要注重培养孩子独立自主生活的能力,督促孩子建立正确的作息时间表。父母亲要和谐相处,正确处理家庭矛盾,让孩子从中学习和平共处的方法。多带孩子进行户外活动,培养其他兴趣。及时帮他解决学习、生活中的问题,让亲子关系更和谐。
2、在心理咨询师的正确指导下,科学戒除网瘾。
一是从主观上克制上网的冲动。与有成瘾行为的学生加强沟通,了解其内心的意图或动机,通过自我的努力来戒除网瘾.网络成瘾者将上网的好处和坏处分别列在一张对称的纸上,按程度轻重排好顺序,每天做思想斗争3-5分钟,尤其是在瘾发时也可以将好处和坏处分别贴在显眼的地方,如电脑上,卧室里,门上,每天多时段内默念或大声对自己念上网的坏处战胜自己关于上网不合理的观念.也可以网络成瘾者想象自己上网成瘾后的种种极端后果,如成绩下降,被大家看不起,被别人羞辱,对不起自己的父母,亲人等,在瘾发时让“理想自我”与“现实自我”进行辩论,让内心的道德感,责任感与罪恶感,失败感斗争从感情上战胜自己,痛下戒除网瘾之决心,增强自己的戒网动机.还可以让网络成瘾者在有了想上网的念头时反复自我暗示,如“不行,现在应该学习,等周末再说”,“我一定能行”,“我一定能戒除”,每当抵制住了诱惑,认真学习,度过了充实的一天后,就进行自我鼓励,如“今天我又赢得了一次胜利,继续坚持,加油”.这样不断强化,形成良性刺激,加强自己的意志,使上网的欲望得到抑制.语言暗示既可通过自言自语,也可将提示语写在日记本上,或贴在墙壁上,床头上,以便经常看到,想到,鞭策自己专心去做.
三是从行为上坚定戒瘾的毅力。首先是自我奖励,自我惩罚,即视当天的进展情况而给自己一些小小的奖励或惩罚,但应注意其使用的内容应最好与上网无关奖励和惩罚既可以由成瘾者自己执行,也可以请老师,同学,家长协助执行.如,当目标执行无误,就奖励自己吃一样喜欢的零食或买一件喜欢的东西,否则长跑1000米或做清洁等.其次是放松训练法.为应对戒网中瘾发时出现的紧张,焦虑,不安,气愤,等不良情绪,采用肌肉放松法,想像放松法,深呼吸放松法以稳定情绪,振作精神.
四再次是想象满灌法。想象自己上网成痛后的种种极端后果,如成绩下降,被大家看不起,被别人羞辱,对不起自己的父母,亲人等,想象自己长时间上网后萎靡不振的颓废样子让其厌恶“现实自我”的形象,并用“理想自我”激励自己.最后是行为契约法.成瘾者与家长共同商定戒网的行为契约,成瘾者签定契约并成为契约的遵守者,家长则担任契约的执行者,通过连续不断地鼓励,使其逐步达到目标.根据目标行为的性质,有两种循序渐进的方式.
第一,行为频率的循序渐进.如,让其将每周上网次数由七八次逐渐减为六次,五次,四次,三次……每次上网时间由五小时逐渐减为四小时,三小时,二小时,达到尽量在周末上网,每次不超过二小时的目标.
第二,行为准确性的循序渐进.每个目标都应是其力所能及的,家长等要热情鼓励其做好朝目标渐进的每一步,确保其能通过不断取得进步而获得成功的体验,从而增强其自我效能感,也易据此来衡量其上网行为纠正的程序,制定好下一步的目标.但要谨慎地计划步子的大小若步子太大,实现不了,步子太小,浪费宝贵的时间.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