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虑篇——接纳

2018-02-24 17:36:36 松果小编
作者:时光之沙 很多人会问我焦虑和抑郁的区别。其实很好判断,焦虑是希望自己能解决掉问题,从而过得更好。焦虑是神经症的来源和基础。就像很多人会反复洗手、洗澡,反复检查门关了没有,天然气阀门关了没有,反复到医院检查是不是得了什么病,即使大夫明确告诉他什么病都没有,依旧不信。同时焦虑还容易引起很多躯体化反应。比如心慌、注意力不能集中,进食障碍,甚至反向形成等等。 虽然焦虑可以引发各种心理问题,是否焦虑就是十恶不赦的呢? 不是的。正因为在工作和生活上的焦虑才会让人有进步的动力。俗话说见贤思齐,看到自己不如别人就特别想赶超上来。这就是焦虑对人类的最大贡献。但俗话又说过犹不及。什么事都要适可而止,讲求一个分寸。如果过度焦虑就会引发一系列的心理失衡。就像刚刚上面说的那样。 如果焦虑过度引发心理失衡,我们该怎么做呢?我通常会告诉来访者,别管它,该做啥做啥。 熟悉心理学的朋友肯定会知道这就是森田疗法的核心要义:“顺其自然,为所当为”。那来访者能做得到吗?实践证明,非常难。心境的转变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需要咨询师有特别大的耐心去跟来访者反复强化这个理念。 还有一点需要特别注意的是在很多的严重焦虑引发的神经症当中,来访者会存在一条最核心的错误认知。比如疑病症的病人,经常会去医院检查身体,即便大夫诊断来访者没有任何身体疾病,也不能够让来访者信服。那咨询师跟来访者了解病因的时候,就会发现,来访者家中某位亲人故去的时候说自己腿疼,而来访者最近也出现了腿疼的现象。所以经常要去医院检查,觉着自己得了什么绝症时日无多。但我们详细分析会发现,得绝症临死前有可能腿疼,但腿疼不一定就是得了绝症。这就是认知的调整。 面对焦虑,我们咨询师要做的是帮助来访者认识到它没有对错,没有善恶,没有好坏,只是观点、立场不同罢了。重点在接纳。焦虑就像打嗝,你越注意,越想反抗,打嗝越厉害。该干什么干什么,你都不知道你自己是怎么好起来的。再比如失眠,多年前,我曾是个严重失眠的患者,躺在床上后,脑子里就像过电影一样重复过去难以忘怀的事,以悲观的事情为主。并且停不下来。这个时候现实中的我比想象中的更加悲观,懊恼,甚至特别生气。后来学了心理学,通过自我的放松训练和森田疗法好了起来,现在的我躺下,想睡就能睡得着。这里面的秘诀就在于:接纳睡不着的自己。有对焦虑不了解的朋友,也欢迎您跟我聊聊。今天关于焦虑就说这么多,感谢大家的阅读,愿大家都有个坦然的人生。  
文章推荐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