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访者是咨询师成长的伙伴
2018-02-11 09:47:22
松果小编
来访者是咨询师成长的伙伴
“来访者是咨询师成长的伙伴”出自本人,如有雷同纯属巧合。起因是从两句话,一句是:我这人特有爱心,做心理咨询师可以实现我帮助别人的愿望。还有一句是,当一个来访者咨询一番后离开,有个别咨询师背后会说这个来访者真傻,有病了还不懂治疗到时候损失更大等类似的话。两句话连到一起,脑海里就冒出了“来访者是咨询师成长的伙伴”,下面我就来说道说道。
先说说第一句:做心理咨询师可以实现帮助别人的愿望。这句话照说没有错,也符合心理咨询师“助人自助”的原则,可以说明咨询师这个职业是一个助人的工作,没有助人之心,是很难做好的。但这句话透露出的更多是单方向的帮助,似乎咨询师就是为了帮助来访者贡献爱心当雷锋做好事,来访者在咨询过程中,就是个接受援助的对象。我不知道说出类似这句话的将要还是已经正在做咨询师的他们心里真正的想法是什么,但我可以肯定一点的是,这种说法是不全面的是偏颇的,甚至对来访者是不公平的。因为喜欢帮助人就选择从事这个职业,我怎么听都感觉很别扭。天下有没有这样的工作?有,那是慈善,绝不是一份职业。在我看来心理咨询师这个行业与其他很多职业一样,都有他们的共性,助人不过是共性之一,绝不是心理咨询师所独有的,比如教师、医生、律师等等,都是需要去帮助别人的,谁说教师、医生、律师缺少爱心,不需要助人之心?喜欢帮助别人完全可以去从事很多能够和需要爱心的职业,并非心理咨询师才能满足你的愿望。心理咨询师除了需要爱心,还需要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只有爱心是远远不够的。我更想说,作为一名合格称职的心理咨询师,不只是你在帮助来访者,每一个来访者其实也是在帮助你。试想想,来访者他不找你,可以找别的咨询师,对他没有损失,但他来找你,给你钱,让你的生活得到保障(如果以此为生的话),让你的学识有用武之地,不是他在帮你吗?所以不要收了钱还口口声声说你帮助了来访者,好像是因为你的爱心在帮助来访者。你能说,在这个过程中,你的知识技能经验没有得到加强和提升。特别是经验,我们知道心理咨询的工作是面对各式各样不同人生阅历的一个个鲜活的人,每一个来访者都是你学习的素材,一个一个素材,成就了你的执业经历,没有素材何来经验如何成长?
再说第二句话:来访者走了是傻,是来访者的损失。这是一些咨询师在来访者没有留下来发出的声音,如果真是这样想,那我觉得这样的咨询师也太把自己当回事了,以为他就是救世主,以为那个离开的来访者很傻。第一,咨询师绝不是救世主,最多是心理咨询的专业人士,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运用心理学的知识,给存在心理问题的一些来访者提供辅助和影响,来访者的心理问题能否得到最好的解决,还跟很多因素有关,比如:咨询师的学识流派技术以及与来访者的匹配程度,来访者的求助欲望人格特征及其他支持系统等等,这些都很大程度的发挥作用。所以,咨询师哪怕是第一流的是最优秀的也不能保证一定解决来访者的问题,所以不是救世主。再有,来访者的离开,跟傻不傻没有多大关系。来访者慎重考虑选择合适的咨询师,一点不傻;来访者哪怕最后没有选择咨询,带着问题生活,随着时间自我疗愈也是可能的。一个只是见了一面来访者,说过几句话,就对来访者未来的生活轻易做出判断,是不是不够专业呢?
其实这样做,不是只在咨询行业中有,在我们生活中方方面面都存在,也可以说是一种文化,有人把这种现象称为“救人情节”。就是有的人总是爱给别人提建议来指导别人的生活,比如,你该结婚了你该生孩子了你的工作应该如何如何,这些个建议指导你还不好当面拒绝,因为表面上看都是在为你好,都是过来人的经验,其实你的心理很清楚自己在干什么。所以就诞生了一句网络语:给你一根火柴你就燃烧了,给你一滴水你就泛滥了,说的就是你自己也就那么点学识和经验,你好意思去指导别人的生活吗?
说到这里,该总结了,咨询师的成长离不开来访者,没有来访者,咨询师哪怕是心理学专业的学士硕士博士,理论知识满腹经纶,也不可能是一个合格的心理咨询师,要成为一个合格的心理咨询师,就必须在与来访者咨询过程中,去学习去总结才有进步,来访者是咨询师成长的伙伴,这个伙伴值得咨询师好好珍惜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