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曾经喜欢说反正

2018-01-20 13:49:34 松果小编
01 朋友给我讲过一段她早年做心理咨询的故事。 一个妈妈带儿子来做心理咨询, 原因是“孩子太叛逆,说什么都不听”。 那时很多父母还有一个观念, 孩子不听话,绝对是孩子的问题。 他们找咨询师的原因也不是真想解决问题, 而是希望多一个“权威”帮他们“驯服”孩子。 两人见到咨询师以后,妈妈说了很多话, 孩子一言不发,眼睛就盯着地板。 听妈妈说完,咨询师说: 我已经大致了解情况了, 现在我可以单独和孩子谈谈吗? 朋友回忆说, 那次咨询的很多细节她记不太清, 但有一个细节,她记得特别清楚。 每当谈到母亲,孩子就会说: 反正我说什么她都不听。 反正什么都是我的错。 反正她觉得我什么都不好。 孩子的这几句话一直记在她心里, 尤其是那3个“反正”。 后来她做咨询的时候 会特别留意“反正”这两个字。 她发现,那些被父母称为“叛逆”的孩子 最喜欢说这两个字。 此外,在冲突很多的家庭中, 每一个家庭成员都常常说这两个字。 02 “反正”到底代表一种什么心理? “反正”的出现, 代表期待别人做一些事,却得不到的经验。 人们会在期待落空时 感觉到难过,感觉到伤害。 有过这种经历的人, 为了不让自己再受伤,不再感到难过, 会逐渐放弃自己的期待。 在这个过程中, 他们会对自己“期待”的那个人,说“反正”。 这不是一种对抗,反而是一种求助, 希望对方能帮助自己减少伤害。 当然, 没有一个父母能够随时随地满足孩子的期待。 但如果孩子经常说这句话, 父母就应该去思考一个很重要的问题了: 为什么孩子对我有这些期待? 是否在过往经历中,他曾被满足过, 但现在父母却不再这么做了; 又或者他在和别的孩子对比中, 发现别的孩子父母会满足孩子这种期待, 但自己的父母却不会。 这种对比,让他心里有落差。 为了不让自己那么难过, 他干脆就不断用“反正”这个词降低自己未来的期待, 保护自己不要受到太多伤害。 当一个人常常用这个词和父母沟通的时候, 也预示着,他会渐渐减少和父母的交流。 因为人会渐渐在心理上疏远那些 总让自己“失望”的人,总是让自己受伤的人。 而父母却会错误以为,孩子开始“叛逆”了。 03 如果孩子总是对父母说这两个字, 父母应该怎么办? 很简单,将这句话的潜台词翻译出来。 “反正你不会”的潜台词 就是:我期待你会。 “反正你不会听我说”的潜台词 就是:我期待你会听我说。 “反正你觉得我不如别人”的潜台词 就是:我期待你能觉得我比别人好。 “反正什么都是我的错”的潜台词 就是:我期待你可以不要觉得什么都是我的错。 …… 应对“反正”的第一步, 是看到“反正”背后的期待。 感受说“反正”这句话的人,内心失望的感觉, 以及未来害怕受到伤害的恐惧。 如果你把它理解为“叛逆”, 你和孩子未来沟通会很难进行下去。 第二步该做什么? 父母应该告诉孩子,自己看到了他的期待。 当孩子说“反正你不会听我说时”,可以告诉他: 我知道你一直希望我好好听你说话, 听听你的观点和想法。 过去是我忽略了, 现在我会坐下来好好听你说。 父母也不可能满足孩子每一个期待, 而孩子的期待也未必全合理。 不管能不能满足, 都要让对方知道我明白你对我有什么期待。 父母可以对孩子说: 我知道你希望我做…… 我现在做不到/我不能答应你。 因为…… 即便做不到, 如果对方知道你其实明白他心里的期待, 他就会得到一份安慰, 即便期待满足不了,也未必就会感到受伤。 因为人害怕的是关系中的一方“看不到”自己, 而不是对方是否能时时刻刻 “满足”自己。 04 如果你是常常对一个人说“反正”的人呢? 你该怎样去看待自己这个行为? 如果你常对一个人说“反正”, 那说明你对这个人有很多期待, 可也知道他不会去满足。 这可能预示着你们的关系已经出现了障碍。 你的这些期待是如何出现的呢? 是你看到别的人都会这么做, 而对方却不愿意做; 还是对方曾经满足过你, 但是现在却不愿再满足了? 你明确表达过自己的期待、 而对方也非常清楚你的期待吗? 有些人以为对方什么都知道, 但实际上对方可能一无所知。 你的期待合理吗? 是在对方能力范围之内的期待吗? 如果对方没有能力实现你的期待, 他很可能无法给予回应。 你要好好分析一下自己期待和“反正”形成得原因。 最后还要说一点: “期待”永远是掌握在别人手中的遥控器。 如果什么事情都期待别人去完成,去满足, 你的人生就被别人操控了。 如果一个人总是频繁的在生活中 运用到“反正”这个词, 也需要考虑是否应该收回一部分 “期待”, 将这些期待留给自己去实现。 这样你在所有关系中, 就会少很多失望,多很多主动性。
文章推荐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