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上在一个群组里看到有位妈妈的提问,说孩子刚开始拿画笔,总是喜欢用左手,纠正好几次都不听,而且是越不让他左手拿越要。家长的焦虑从中可见,看的出来家长为了改变孩子的这个问题,已经做了很多的努力,结果却适得其反。
其实有这样的结果也是必然的,一种现象,你把它当作问题它就会成为真正的问题,而且你越关注它就会越明显。
孩子用哪只手画画,真的有那么重要吗?为什么不可以用左手?或者说,家长为什么不允许孩子用左手?这个焦虑背后的潜在信念是什么?
答案似乎很明显,因为我们“正常人”都用右手啊!但我想说的是,“正常人”在某种意义上就是“一般人”的同义词。害怕孩子不“正常”,就是害怕孩子与众不同,希望孩子只是一个普普通通的一般人。
我们一边希望孩子能有超出平常人的成就,一方面却怕他和大众有所不同,这不是很矛盾吗?
有朋友说,达芬奇这样的全才就是左右脑全开发的,他就是左撇子。而且小孩子只要有画的欲望,不要因为这样的小事磨灭了他的兴趣,他自己会最终选择舒服的方式。如果我的孩子某些地方有些特别,我希望他能保有这样的独特性,也许这个世界上的种种是为了适应大多数人的存在而存在的 。
我特别认同她的观点。对于小孩子来说,保护好兴趣比画画本身要重要的多,而且孩子自己也会作出调整,大人的强行干预只会破坏了孩子自身的内部平衡,引起孩子的逆反。为了一个不是问题的问题,付出的代价可能是孩子兴趣的破坏,甚至亲子关系的损伤,实在有些本末倒置。
人们大都有从众心理,害怕自己会成为“另类”,也担心孩子会和别人不一样,只习惯于按部就班地重复多数人都在重复的事。试想一下,如果每个人都一样,那么这个世界该多无趣,一样的动作,一样的模式,生怕有一点出格,到处都是千篇一律,想想甚至有点可怕。
心理学课上导师曾说过一个词,“出轨”,他提倡每个人都要学会“出轨”,我想他要表达的也有这层意思。偶尔打破世俗常规,尝试新的体验,让自己更灵活,又有何不可?
再回到最初的问题,即便孩子是左利手又能如何?心理学中有个词叫正面意义,任何事情中都是能够找到正面意义的。我们可以试着来发现一下,左利手有什么好处呢?左利手大家公认的聪明,左手对应右脑,右脑主管空间想象思维,用左手画画是不是比右手更好呢?再者,一群右利手中有一个左利手,大家是不是可以很快记住他,加深对他的印象?
我们可以继续延伸,和别人不“一样”还有哪些好处?就我自己而言,我有一个“毛病”,不吃肥肉,据说小时候是很爱吃的,我没印象,反正自有记忆以来就不吃。这个确实很不方便,大家都吃就我一个人不吃,一起吃饭要么家人迁就我跟着都不吃,要么就做两种,各取所需。但于我也带来许多好处。
小时候最隆重的待遇就是每年在家过生日,家里先包了素馅饺子给我吃,然后才是其他人的大锅肉馅。这个小小的细节让我感觉自己特别重要。直到结婚后到了老公家,还是像在自己家一样,每次做饭要么一起吃素,要么单独给我做素的。由于这点小小的不同,我因而感受到自己特别的存在。
我想,这也是自己为什么没有为这个问题而感到困扰,反而固着了多年,很少想去改变的原因之一吧。
如果说那些和别人一样的共性证明了我们是正常的,那些与别人不同的个性则证明了我们是独特的,那些才是证明我们作为一个独一无二的个体存在的证据,我们正是因为那些与别人的不同而显示出我们的存在。
所以亲爱的,你真的没有必要处处和别人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