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乏界线感,是中国家庭关系痛苦的源泉
2017-12-31 17:11:12
松果小编
周末,阳光明媚,小七和老公懒懒的宅在床上,享受难得的闲暇时光……
突然,听到转动钥匙的声音,小七知道是婆婆来了,赶紧和老公穿好衣服……
婆婆一进门,看了一眼她和老公,一脸不高兴:“都中午十一点了,还不起床,不做饭了?”
小七很无奈,这样的场景上演了很多次,虽然心中不满,但也没说什么……
星期二的中午,桃子像往常一样回到家,打开门,看到家里的沙发上多了一些包和衣服,心里正纳闷:“家里进小偷了吗?”
正在此时,一抬头,看到大姑姐从浴室出来,擦拭着头发,桃子顿时变了脸色……
桃子走进自己卧室,晾衣架挂满了大姑姐家的衣服,小卧室里,姐夫正在做软件……
桃子跟大姑姐寒暄了两句,便径自走进卧室,心里很是不满……
我想,类似的场景在很多家庭出现过,也引发了很多家庭矛盾,缺乏界线感,一直是中国家庭存在的严重问题。
中国是一个重亲情和联结,但缺乏界限感的社会,中国人的早期教育常常是界限感模糊的。当一个孩子跌倒,本应该自己爬起来,可是父母看着心疼,立刻过去扶起,其实,善良的中国父母已经侵入了孩子的界限,孩子的界限感在父母的疼爱中一步步消失。而父母也习惯了这种疼爱方式,所以,即使孩子成家立业了,也总是不放心,替孩子操持各种事情。
就像小七的婆婆,她关心儿子和儿媳,带很多生活用品过去,却忘了儿子已经有自己的家,他可以独立,她应该学会尊重……
而桃子的大姑姐,虽然平时走的很亲近,大姑姐也没有其他亲人,但是,即使再亲近,桃子也有自己的家……
那什么是界线呢?
所谓自我边界,是指个人所创造的准则、规定或限度,并以此来分辨什么是合理的、安全的,别人如何对待自己是可以被允许的,以及当别人越过这些界线时自己应该如何应对。
个人边界主要包括两种类型:一是身体层面的,二是心理层面的。
身体层面的边界主要是指个人空间及接触上的考虑,可以通过衣着、住所、噪音容忍度、言语指示和身体语言等方面来表达。
心理层面的边界,只要是在信仰、想法和观念等方面独立于他人。这些边界能够保护你的自尊核对自己情绪的控制力。
人与人之间相处是需要界线的,尤其是中国家庭中父母与子女,与亲戚之间的边界。如果越过界线,我们会感觉到被侵犯,那么所谓的亲情也会随着矛盾的增加而消失。
这就是很多中国家庭关系痛苦的根源。
我是纳兰芷茉,如果你需要,我会陪着你解决你的问题。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