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测量学
2017-12-30 10:32:39
松果小编
心理测量学
测量与测量量表
关于测量,正确的说法是:就是依据一定的法则用数字对事物加以确定。
测量的主要元素包括:事物,数字,法则。
测量所用数字具有自然数的特点,即具有:区分性,等级性/序列性,等距性,可加性。
任何测量都应该具备的要素是:参照点,单位。
好的测量单位应具备的条件是:确定的意义,相同的价值。
在顺序量表中,变量具有:等级。
等距量表中的数值可以进行加、减运算。
其数值可以进行四则/加、减、乘、除运算的量表是:等比量表。
心理测验的基本概念
心理测验具有:间接性,相对性,客观性。
心理测验的分类
按测验的功能,可将测验分为:智力测验,特殊能力测验,人格测验。
人格测验包括:EPQ,MMPI/MMPI-2,16PF。
按测验材料的性质,可将测验分为:文字测验,操作测验。
受社会赞许性影响不大的测验是投射测验。
按测验的方式分类,可将测验分为:个别测验,团体测验。
按照测验的要求分类,可将测验分为:最高作为测验,典型行为测验。
纠正错误的测验观
正确的测验观包括:心理测验是重要的心理学研究方法之一,是决策的辅助工具,心理测验作为研究方法和测量工具尚不完善。
心理测验的发展史
编制世界上第一个正式的心理测验的学者是:比内。
测验的常模
常模团体
具有某种共同特征的人所组成的一个群体或者是该群体的一个样本,叫做:常模团体。
常模样本量一般不小于30或100。
样本的大小适当的关键是样本要有:代表性。
取样是指从目标人群中选择有代表性的样本。
抽样的方法一般包括:分层抽样,系统抽样,分组抽样,简单随机抽样。
随机号码表法是:简单随机抽样。
系统抽样法的关键是计算:组距。
系统抽样要求:目标总体无序可排,无等级结构存在。
常模分数又叫:导出分数。
导出分数的特性是:与原始分数等值,等单位,具有意义,具有参照点。
解释心理测验分数的基础是:常模。
常模的构成要素包括:原始分数,导出分数,对常模团体的具体描述。
在心理测验中,对于非典型群体需要制定:特殊常模。
常模的类型
发展常模就是:年龄量表。
在年龄量表中,个人的分数指出了他的行为在按正常途径发展方面处于什么样的发展水平。
发展顺序量表可以告诉人们某儿童的发育与其年龄相比:超前,滞后,正常。
首先使用智力年龄概念的是比内-西蒙量表。
年龄量表的基本要素是:一组可以区分不同年龄组的题目,常模表,一个常模团体。
在吴天敏修订的比内-蒙量表中,某儿童通过了4岁组的全部题目,5岁组通过3题,6岁组通过2题,7岁组通过1题,其智龄为:5岁。
百分位常模包括:百分等级,百分点,四分位数,十分位数。
百分等级55的分数表示在常模样本中有55%的人比这个分数:低。
某同学在30名同学中物理成绩是80分,排列第五名,则其百分等级为:85。PR=100-(100R-50)/N=100-(100×5-50)/30=85,R为原始分数排名(5),N指总人数(30)。
十分位数的第一段为1%-10%。
属于标准分常模的是:z分数,Z分数,T分数,标准九分数,标准十分,标准二十分,离差智商(IQ)。
标准分数可以通过线性转换、非线性转换得到。
将原始分数转化为百分等级,再将百分等级转化为常态分布上相应的离均值,并可以表示为任何平均数和标准差,这个过程叫:常态化。
当原始分数不是常态分布时,也可以使之常态化,这一转换过程是:非线性的。
以50为平均数,10为标准差表示的标准分,通常叫:T分数。
标准九分是以5为平均数,以2为标准差的量表。
在各类标准分数中,标准十分的平均数为 5.5 ,标准差为:1.5。
标准二十分的标准差为:3,平均数为10。
比率智商(IQ)是心理年龄与实足年龄之比。
由于老年期心理年龄与实足年龄不同步,所以比率智商并不适合于年龄较大的被试者。
韦克斯勒将离差智商的平均数定位100,标准差定为15。
离差智商表示的是个体智力在年龄组中所处的位置。
离差智商的优点是:建立在统计学的基础之上,表示的是个体智力在年龄组中所处的位置,是表示智力高低的一种较为理想的指标。
常模分数的表示方法
施测者利用常模表/转换表可将原始分数转换为与其对应的导出分数。
剖面图可以将测验分数的转换关系用图形表示出来,便于直观地看出被试者在各个分测验上的表现及其相对位置。
测验的信度
信度的概念
在不同时间内用同一测验重复测量同一被试者,所得的结果的一致程度称为:信度。
信度只受随机误差的影响。
信度评估的方法
重测信度即:稳定性系数。
如果两个复本的施测相隔一段时间,则其信度称为:重测复本信度,稳定与等值系数。
同质性信度主要代表测验内部所有题目间的一致性。
一般要求在成对的受过训练的评分者之间平均一致性达到0.90以上,才认为评分是客观的。
信度与测验结果的解释
信度系数在解释个人分数的意义时的作用是:估计真实分数的范围,了解实得分数再测时可能的变化情形。
某受测者在韦氏成人智力测验中言语智商为 102 .操作智商为 110 .己知两个分数都是以 100为平均数、15为标准差的标准分数.假设言语测验和操作测验的分半信度分别为 0.87 和 0.88 , 则该受测者的操作智商不显著高于言语智商。
影响信度的因素
若取样团体较为异质的话,一般会高估测量的信度。
一般而言,若获得信度的取样团体较为同质的话,往往会低估测验的信度。
对于不同平均能力水平的团体,题目的难度会影响信度系数。
关于心理测验,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测验越长,测验的测题取样或内容取样就越有代表性;测验越长,被试者受猜测因素的影响就越小;测验越长,越遵循报酬递减率原则;测验太长,有时会引起被试者的疲劳和反感而降低可靠性。
一个包括40个题目的测验的信度为0.80,欲将信度提高到0.90,通过斯皮尔曼-布朗公式的导出公式计算出至少应增加:50。基础P355 K=R(1-r)/r(1-R)
以再测法或复本法求信度,两次测验相隔时间越短,其信度系数越大。
测验的效度
效度的概念
在心理测验中,效度是指一个心理测验的:准确性。
在测验理论中,效度被定义为在一组测量中,与测量目标有关的真实/有效方差与总分差的比率。
效度具有相对性,因此在评鉴测验的效度时,必须考虑测验的:目的、功能。
效度评估的方法
测验题目对有关(内容或)行为取样的适用性是:内容效度。
内容效度有时又称:逻辑效度。
内容效度的评估方法有:专家判断法,统计分析法,经验推测法。
为了使内容效度的确定过程更为客观,弥补不同专家对同一测验的判断可能的不一致,可采用的步骤是:定义好测验内容的总体范围,编制双向细目表,制定评定量表来测量测验的整体效度。
除了描述性语言外,内容效度的确定也可采用一些统计分析方法,如:计算评分者信度,计算复本信度,再测法。
构想效度的估计方法包括:对测验本身的分析,测验间的相互比较,效标效度的研究证明,实验法和观察法证实。
可以作为构思效度证据的有:测验的内容效度,测验的内部一致性指标,分析被试者对题目的反应特点。。。。。。
分析构思效度时,可以采用的测验间比较方法有:相容效度,区分效度,因素分析法。
效标效度的主要评估方法有:相关法,区分法,命中率法。
检验测验分数能否有效地划分由效标所定义的团体的一种方法是:区分法。
效度的功能
效度系数的实际意义常常以决定系数来表示,如测验的效度是0.80,则测验可以正确预测或解释的效标的方差可占效标总方差的:64%。
影响效度的因素
测验实施中的干扰因素包括:主试者的影响因素,被试者的影响因素。
如果其他条件相同,样本团体越同质,分数分布范围越小,测验效度就越:低。
样本团体的特征比如职业等会影响测验结果,使得测验对于不同的团体具有不同的预测能力,测量学上称这些特征为:干涉变量。
项目分析
项目的难度
在能力测验中通常有反映难度水平的指标,在非能力测验中类似的指标称为:通俗性。
项目的难易程度,用P表示。P值越大,难度越低。
项目难度以使测验分数形成常态分布为好。
项目的区分度
项目区分度也叫鉴别力,是指测验项目对被试者的心理特性的区分能力。
适用于两个变量均为二分称名变量的相关计算的是:ø相关。
项目难度的分布一般以正态分布为好,这样不仅能保证多数项目具有较高的区分度,而且可以保证整个测验具有较高的区分能力。
测验编制的一般程序
测验的目标分析
心理测验的目标分析以测验不同而异,一般可分为:工作分析,对特定概念下定义,确定测验的具体内容。
测验的编写
心理测验命题在内容方面的要求包括:内容符合测验的目的,内容取样要有代表性,题目间内容相互独立。
对于涉及社会敏感性问题的测验,菲力普(Phillips, D.L.)认为可以采取一些鼓励被测试者作出真实回答的策略,这些策略包括:命题时假定被试者具有某种行为;命题时假定规范不一致;指出该行为是常见的,虽然是违规的。
属于编制简答题原则的是:宜用问句形式,填充形式的空格不宜太多,每题应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编制操作测验的原则有:将测量目标操作化,尽量选逼真度高的项目,指导语要简明扼要,制订评分的方法与标准。
测验的编排和组织
测验题目常见的排列方式有:并列直进式,混合螺旋式。
心理测验的使用
测验的选择
选择测验要注意所选测验必须:适合测量的目的,符合心理测量学的要求。
测验指导语一般由如何选择反应形式,如何记录这些反应,时间限制,给例题,有时告知被试者测验目的等内容组成。
受应试动机影响不太大的测验是:投射测验。
会提高智力测验、成就测验和能力倾向测验的成绩的是:适度的焦虑情绪。
测验结果的报告
在解释测验分数时,所参照的资料必须取自:最匹配的情境,最相近的团体。
线性等值法计算就是用相同的标准分数作等值的基础。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