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爱,不妨碍活得快活 & 内心丰足

2017-12-13 04:20:20 松果小编

小编最近碰到一大师,特别大师,小编暗搓搓希望能学两招散手,于是决定初出江湖。


小编掐指一算:你五行缺爱、缺钱、缺心眼啊!


本编这一卦适合大多数人对号入座吧?


在咨询中或者生活中忽然发现,当被指出缺爱的时候,好像是最隐私的东西被挖出来,当事者都有些狼狈和不安。


好像缺爱,像种残障,羞于提起,羞于视人,被提及的人,很多会很愧疚以及羞愧以及惭愧……


难道缺爱,是那么不能见人吗?


缺爱只是在生命某一阶段的缺少,只是在生命比较起初的阶段和成长阶段,没有机会获得,或者缺失,或者缺少,而且这些欠缺多来自于原生家庭和父母的缺乏和局限。


这里敲黑板,重要的话喊三遍——


不,这不是你的错。


网上一搜“缺爱”,能跳出来很多网页,大多是关于缺爱会造成什么性格缺陷,好像缺爱,变成“十不娶”&“十不嫁”的理由。


爱,这种东西,不管多到——用爱淹没——溺爱,还是少到匮乏,都会有问题。


每个人所需要的爱不一样,就是说,提供的不是需要的爱也算缺爱,过度的爱也算另一方面的缺爱。


多了不值得骄傲,缺了不值得懊恼,因为那都是源于家庭和父母的,我们无能为力。有时候环境对于一个人的影响,不得不承认有的时候很大,大到很多时候我们会感到无力,觉得自己特别的无能,的确,我们没办法去改变大环境,我们没办法去改变我们要出生在什么地方,没有办法改变自己父母,没有办法改变出身,我们能动手的只是自己。


童年缺爱,无外乎父母的忽视、严厉、指责、虐待、遗弃等等这些原生家庭及环境所带来的伤害。


我们能做什么?


首先要承认和接受,是,我就缺爱,怎么了? 


那不是我的错,也许是生不逢时,可是,那又怎样?


这里我不想讨论所谓缺爱会造成如何后果,很多网上会搜一堆,缺爱,会对依恋关系产生极大的影响,对我们一生造成很大影响,有时候,我们一生都会有些缺爱的印记,这我们并不否认。


更不可否认的是,缺爱也会产生更多的积极意义,比如:对安全感会比其他人要求高一点,这也没有什么不好啊。


我记得学心理学的时候老师就讲过,那些被拐卖的妇女儿童,就是安全感太足,希望品质培养得太好,毕竟一个安全感要求高的人,被拐卖的风险小不知道多少?


比如缺爱的人更会容易学会看眉高眼低,更容易了解别人的立场心情,虽然有讨好之嫌,容易形成讨好的模式,可是也让人更容易学会体谅。


科胡特曾经说过:我印象中最具创造性的生命,是那些在早期遭遇了深切创伤,当(通过各种途径)能够找到朝向内在完整性的方法,从而获得新结构的个体。


很多所谓缺爱的小孩长大后他们更加的直觉敏锐,体贴善良,博学多才,坚韧不拔,有着远超同龄人的成熟。在创伤得到处理后,都能发挥出极大的创造力。


小时候,也许有些人有些事情,造成了现在有的性格特质,可是这些都不是长大后继续沉浸及沉溺痛苦的理由,学着放手,学着和解。


理解自己,理解自己的过去,放过自己,放下恨及内疚才能看到爱。


缺爱有时候影响的是根植于一个人潜意识的心理模式,只有经过痛苦,努力试图摆脱,然后经过大量自我觉察与领悟,才能突破,这些父母曾经给的“命运”,突破“桎梏”。


过去情景的呈现有着积极意义,让我们更加了解我们是如何成为现在的自己。


我们要完成对自己过去创伤的整合,对过去的自己和现在自己的整合。这个整合完成需要几种途径,最重要的就是自我的觉察,持续的自我觉察,这个自我觉察需要自己不断内省,可是不了解心理学的人通常无法完成有意义的自我觉察,有时会有偏差,所以需要专业的心理咨询师帮忙陪你一段路,让你回到找回自己的旅程。


承认过去的真相,就有机会创造未来无数的可能。所有的苦难,且让我承担,且于我终结。


无条件的悦纳自己。


悦纳自己就是以一种温暖、关爱、亲切、宽容和体贴的态度对待自己。


最最重要的解决之道就是爱自己。

文章推荐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