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只爱“别人家孩子”的父母
2017-11-28 12:13:31
松果小编
“别人家的孩子”是万年毒药
“别人家的孩子”是理想孩子的代名词——又听话懂事,成绩优异,又能活泼开朗,玲珑八面。
父母夸“别人家的孩子怎样怎样”,自以为是在激励自家孩子上进,其实是自己不能接纳孩子的缺点,又想保持自己的自恋,于是会对孩子的不完美部分不承认,好像自己生出来的孩子应该是“别人家的孩子”那个样。
作为孩子,听到父母总是夸奖别人家的孩子,会滋生出一种被抛弃的感觉,产生一种低自尊的错误信念:我永远都不能成为父母喜欢的孩子,我不值得爸爸妈妈爱我,我不值得别人爱。
接纳不完美,调整注意力方向
我们关注孩子的时候,常常花了85%的精力去关注孩子的缺点,越想让孩子改掉缺点,却往往事与愿违,只是因为,我们放了足够的注意力在不好的那一方面。
我们如果总是关注负面信息,就只会得到负面的结果。比如:我们过度关注“喜欢玩手机”,要求孩子不能玩手机,就可能导致孩子“脾气大,爱顶嘴”,你再没收他手机,他就开始偷偷玩手机,并学会了“说谎”……关注问题行为本身,只会导致更多的问题行为。
那发现孩子出现你认为的问题的时候怎么办呢?
注意力有焦点就会有盲点,如果我们把这些不当做孩子的缺点,只当做特点,用更中性或正面的词语去描述,就会发现问题会变得没有那么严重。“任性”可以说成“有主见”;“马虎”可以说“对细节的关注度不足”;“不求上进”可以说成“知足常乐”。
被怀疑成弱智的爱因斯坦如果没有一个足够爱他接纳他的母亲,也许人类就少了一个天才科学家。如果我们多用正向信息去看待孩子,学着去接纳孩子,相信孩子的生命力,孩子也会少一些问题。
承认自己的局限性,对孩子发出积极的期待
把看问题的时间角度,放到整个生命长度上去看,放到整个社会发展历程上去看,而不是只专注于对某一时间段的影响。比如:社会变化速度极快,曾经需要被强制治疗网瘾的孩子,可能已经成为了游戏主播或者游戏设计师,可以以游戏谋生。
另外,要善于向孩子学习,孩子就是父母的镜子,孩子的问题大都是家庭的问题。
我们难以预知未来的社会状况,不要着急去主导孩子的人生。为了孩子更好的未来,我们能做的首先是尽自己所能,培养好孩子的基本生活能力和社会技能;其次是要保持进步开放的心态,承认自己的局限性,并对孩子发出积极的期待。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