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灵蒙尘
2017-08-30 18:08:47
松果小编
前一段日子听了一个故事。故事的主角是个很年轻的、处于青葱岁月男孩子,本应雄心勃发为自己的生活打拼闯荡的年纪,却陷入了一个漩涡——我是谁?具体的是“我是男生还是女生?” 开始懂事时,男孩很清楚自己是个男生,因为有小鸡鸡呢。但令人疑惑的是妈妈常给他穿漂亮的女孩子的衣物,半开玩笑的说“我家二妞真漂亮!”渐渐的,男孩儿不再确定自己是男生了,越来越觉得心里住了个女孩儿,时常犹豫“我是不是该做个变性呢?”妈妈和姐姐告诉他:是的,你是错生的女生,可以通过手术纠正。
故事到这里,除了叹息我们似乎也说不出什么,但故事的背后还有注释:妈妈是继母。这个注释不亚于一个导火索,可以暴露出平凡生活下被隐藏的不甘、不平、敌视、嫉妒、恶毒……也许这样理解、判断一个人过于片面,毕竟每个人都有不易,都有隐伤、被某种苦痛煎熬。可是,再充足的理由都不应是去毁灭一个幼小生命的借口,特别是毁灭一颗心灵!
日常的工作中,经常遇到因为家庭问题咨询的人,大家的口径惊人的一致:孩子出问题了,我们为孩子咨询。每每到最后,显现出的必定是成人的充满纠葛和创口的心。我们成人,走了太远的路,经历了风霜,品味了人生的各种滋味,在丰厚生命的同时我们也更善于保护自己,学会用各种巧妙的手段保存自己、抵抗危险和艰难——有时甚至不惜以牺牲他人为代价。我们也很清楚自己,知道自己什么时候可以对抗、攻击,什么时候需要妥协、顺从。很明显,弱者会成为大多数时候的攻击对象,比如纯净稚嫩的孩子——哪怕是自己的孩子。这也是为什么我们常常惊讶女性受到家暴、儿童遭遇虐待的现象那么惨烈却又无法杜绝。
都知道人有人性,人性里有善有恶,其实动物的兽性里也不全是恶。我觉得人之所以高明、智慧,是因为我们了解这些,也懂得将善扩散、将恶控制。诚然,管理自身的人性并不容易做到,最低限度我们可以将恶的部分降到最小、再小、再小…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