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人的极致是优雅,男人的极致是坦荡!
2017-07-20 19:34:33
松果小编
前两天,有个陌生女孩微信加我,说她今天生日,让我发个红包祝福一下,还给我做了8.88、18.88、88.88的组合。
我不知道该怎么回,如果拒绝,可能会被骂一顿,如果给了,只会让她更加变本加厉,于是只好保持沉默。过了一阵,她把我删了。
最近,又听到消息说,有女孩子捐出几十个卵子就为了换一部新手机。心里咯噔一下,不知道是时代变了,还是人心坏了。

多年前,走在城市的街道上,经常会遇到穿得很干净的女孩子,走到你面前说:“先生,您好,我钱包丢了,回不了家,可以借我十块钱吗?”
这些年,拦街借钱的少了,网上求祝福的多了!也是,可以隐在屏幕后面,又有谁愿意把脸面揉巴揉巴扔到地上呢?
其实尊严对于每个人都是一样,只是有人视其为骨血和命,而有些人根本不在意而已。

2006年,江一燕去广西拍一部文艺片,结果看到山里的孩子,“像石头缝里的小草一样,一出生就要自己学会努力地去寻找阳光,而不是别人给予。”
于是,她决定一个人留在山里当助教老师。从光鲜的屏幕走到溪水边,卸下精致的妆容,穿上朴素的衣服,和留守的孩子们一起上课、做游戏、弹吉他、歌唱。
陈道明给她写了一篇文章,称赞她:“皮相的光鲜最多数年,优雅和安宁才是一生的事”

一个画漫画的朋友认识江一燕,夸赞说她有菩萨心。这是对人最高的评价了,胜过赞美容颜千百倍。因为人最终都会老去,老成自己不想要的样子。
但其实年老并没有那么可怕,那只是时光堆积的结果罢了。真正可怕的是一个人的外表还没有老,内心就已经老了,变得庸俗、势利、自私……
对于真正淡泊的人来说,老去不过是云淡风轻,花开花落。过往生活赋予的悲悯心不会消失,眼中看到的世界和阳光也不会消失。她们老去,但始终优雅而安宁。

台湾著名学者叶嘉莹,年轻时在北京教书,生活过得很清苦,总是穿着同样的衣服。
因为要骑车上课,时间一久,衣服被磨破了,她就打上补丁的旧衣服去上课,但学生们始终对她很尊敬。
就像《论语》里说的:“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即便一无所有,内心仍然保持高洁的品行和操守。
所以,哪怕在物欲横流的今天,大家依然愿意尊称叶嘉莹一声“叶先生”。

尊敬很多时候是和容颜外表无关的,只和一个人自身的修为涵养有关。
1976年,叶先生的大女儿和女婿不幸在车祸中去世,白发人送黑发人,她悲痛之余,选择了诗。从诗中找到了智慧、品格、襟抱和修为,用悲观的态度过乐观的生活。
她的每一次讲座上,都会有听众因为听她吟诗而感动地泪流满面。
叶先生今年93岁了,但她始终和年轻时一样优雅动人。面对厚重的生活,安静并从容不迫。
经历岁月,却不讨好生活,不屈服生活。如此,便获得了心灵上的自由。

苏联时期,政治高压,对知识分子灭绝迫害,所有人都战战兢兢,只有一个叫阿赫玛托娃的女诗人很特别。
上午刚挨完批斗,她下午就回家收拾花园。种自己喜欢的花朵,听自己喜欢的欧美音乐。不哀怨命运,也不向苦难妥协,只为找到内心的宁静。
内心强大到真实比什么都重要。阿赫玛托娃就是如此,不管时代怎么变。她都把尊严放到第一位。我的命你拿去好了,但是尊严,绝对不能丢弃。

穿着破旧的裙子,人们记住的是裙子,穿着优雅的裙子,人们记住的是穿裙子的女人。
阿赫玛托娃说过一句话:“我教自己简单明智的生活,写快乐的诗句,写生命的衰变和美丽!”
事实上,她也确实把自己的一生过成了诗。拥有亡命天涯的勇气,也拥有不管不问的悲怆,同时还拥有了和整个时代都不同的清晨和傍晚。

民国大画家关紫兰,是一位民国时的富家小姐,又是留日的女学生,是那个时代最前沿、最时尚的女孩子。
她笔下的花,满是民国慵懒的味道,既有妩媚,也有一股子率性和天真。
但是文革后,天地变了,裙子也不让穿了。她穿着人民装,走在弄堂里,在阳光下。陈丹青老先生却说她:“老来仍是动人,莹然浅笑,不见苦相。”
优雅和你的外表无关,和你读过的书、经历过的事有关,和你对生活的理解有关,和你对自己尊严秉持的态度有关。

康有为戊戌变法失败,谭嗣同、康广仁、杨锐都被砍了头。他跑了,一边在报纸上吹嘘自己的丰功伟业,一边在国外以爱国名义圈华侨的钱,然后尽情挥霍,买豪宅,娶小妾,逛妓院。
张勋辫子军进京,他跟着胡闹,让溥仪复辟,把中国搞得乌烟瘴气。就连他最得意的学生梁启超都看不下去了,在报纸上批评他倒行逆施,结果被康有为大骂“梁贼启超”。

康有为一生风流、酷爱妓女,娶了6个太太,中国的,日本的,美国的。复辟失败后,他跑去杭州,看上了一个18岁的妙龄少女,便用钱硬吃,堪比《金瓶梅》中西门大官人。
花天酒地,把钱糟蹋完了,他就藏在小船上躲风流债。当时有人写诗讽刺他:“逼债无台却有舟,一钱不值莫风流。”
1927年,他在青岛去世,他的妻子说:“家中已无余钱,棺木也买不起!”
康有为一生就输在坦荡二字上,面对过失,他不敢承认,不够坦荡。面对女人,他形如流氓,做贱女人,不够坦荡。

而被他破口大骂的学生梁启超呢?
梁先生一生推崇西医,认为西医能够提高国民身体素质,在国内大力宣传。
1926年,他因肾肿瘤住进北京协和医院,粗心的护士用碘酒标注时,把左肾标注成了右肾,同样粗心的医生在做手术时,就把梁先生的右肾给摘除了。
这是非常重大的医疗事故,社会人士和梁启超的家人都觉得协和医院大有责任,但梁先生却考虑到西医刚在中国发展,如果断定是医疗事故,那么老百姓就会抵制西医。

于是在报纸发表文章说:“右肾是否一定要割,这是医学上的问题,我们门外汉无从判断。据那时的看法,罪在右肾,断无可疑。”
这就好比告诉大家:“我的病就是右肾,大家不要怀疑!”他怕说出真相影响西医乃至西学在中国的传播,是将国家前途放在了个人安危之上。
这就是文化人的修为,是文化人的坦荡,不拘私仇,心怀苍生。
大家称梁先生为民国最大的君子,他的一生坦坦荡荡。这种坦荡和地位无关,和修养有关。因为有的人读了很多书,也依然无法真实面对内心。做的事丑陋不堪,上不了台面。

魏晋时期,陶渊明当了彭泽县令,有一天,督邮刘云来检查工作,让他“当备好礼,穿盛装,恭敬迎之。”
结果陶渊明脱下官服,交出官银,去他个娘,“吾不能为五斗米折腰,拳拳事乡里小人”这是真性情,真坦荡。
魏晋时,钟会和大文学家嵇康在一次聚会上,因为观点不同有了一点小争论。后来,嵇康为救朋友吕安,明知会有牢狱之灾,依然仗义执言,赴死而去。而钟会则记着旧仇,将嵇康送上了刑场。

临刑前,嵇康看了看太阳的影子,知道离行刑还有一段时间,便向兄长嵇喜要来平时爱用的琴,在刑场上抚了一曲《广陵散》,然后摔琴长啸,大呼“《广陵散》绝矣!”
这是真坦荡!不求生命之荣华,不求生命的之长远。只为活出人格,活出骨血,活出真实的血性。
坦荡和学识无关,和勇气有关。坦荡是敢于承担结果的肝胆,敢于承担结果的勇气。知其不可行而为之,只是为了对得起一些人的期待。

作家王小波认识李银河时,他还是辍学在家的初中生,而李银河是时代偶像,是《光明日报》的大编辑。
第一次见面,李银河大跌眼镜,用她的话说:“吓了一跳,没想到这么丑。”“不但丑,丑中还带着一点凶样。”
而一米八四身高的王小波愣在瘦小的李银河跟前,说了句:“你有男朋友吗?你看我怎么样?”

这就是率真,这就是坦荡。火辣直率,天真无邪。真诚、热情、憨痴,我爱你,与这操蛋的世界无关。
我们中间隔了无数道自建的柏林墙,可那又怎么样?我就是爱上你了,并决定用一生去爱,没有规则,没有淫欲。
在电影《阿甘正传》里,阿甘向珍妮求婚时,说了一句话:“珍妮,在这个世界上,我不是最聪明的,但我知道什么是爱。”感动无数人。

香奈儿品牌的创始人可可•香奈儿曾说:“在你二十岁时拥有一张大自然给你的脸庞,三十岁时生命与岁月会塑造你的面貌,五十岁时你会得到一张你应得的脸。”
刚来到世界的时候,每个人的脸都是很干净的。但是我们任意涂画,涂上坦然、掐媚、轻浮、淡泊、儒雅等等各种颜色,最后活成了自己都不喜欢的样子。

罗兰•巴特在小说《恋人絮语》中说:“我一生中遇到过成千上万个身体,并对其中的数百个产生欲望。但我真正爱上的只有一个。”
优雅是灵魂,是花园,而坦荡是命,是真性情,是超逸豪迈,是脱俗勇敢。是干干净净说自己真正想说,磊磊落落做自己想做!
所以说,女人需优雅,男人当坦荡!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