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焦虑的缓解

2017-06-29 21:33:44 松果小编

相信很多高三的学生高考成绩已经出来了,很多初三的学生也经历了人生中第一次拼搏与决策,所以我的第二篇文章就想来阐述一下刚刚过去的考试。 在当今的社会里,竞争无处不在,不论你是刚入学的孩童,还是意气风发的青年,或是春秋鼎盛的壮年,都面临着考试的压力。其中最紧张的莫过于每年一度的高考。通过高考你能和富二代在同一起跑线上竞争实现自己的梦想,踏进大学的校园遇见自己一直喜欢却没敢表白的女生,获得更多的机会拥有更广的视角和一段不同的回忆。但就是这些令人无边向往的美好,反倒会使有些平时成绩很好极有希望考上大学的学生名落孙山,或许很多人感到疑惑或不解,其中的原因可能多种多样,但心里紧张过度,承受能力低却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也就是通常所说的“考试焦虑症”。 那么什么是考试焦虑症?一般而言,考试焦虑症是指个体为了达到目标而不能克服障碍的威胁,致使自尊心与自信心受挫,或使失败感增加,形成一种紧张不安,带有恐惧的情绪状态。很显然这必定或多或少影响学生的正常发挥。另有一项调查表明,高三学生有近三分之一属于高焦虑者。对此,我们究竟应该怎样看待呢? 考试焦虑出现的原因有很多,但仔细分析并加以总结,我简单的把其归结为三大类。第一大类就是信念诱因,那何为信念呢?总的来说,刺激事件与人的焦虑反应之间存在一个中间变量,即人对刺激事件的看法,解释和评价,这些统称为信念,它也是焦虑反应的直接诱因。信念的合理与否,会使人产生两种截然不同的行为反映。优秀的考生常常带着合理的考试信念:“考试只是对自己平日学习的检阅”“是显露自己才智的机会”这类信念使考生充满信心地备考,应考。相反,考试失败者往往带着一些不合理的信念:一是要求的绝对化,如认为“我必须考好”“我应该进入前三名”等,岂不知考试的偶然性很大,不可能有常胜将军;二是过分概括化,如遇某次测验失败,就自责自罪,自暴自弃,认为“自己一无是处,一文不值”,忘记了自己的优点和长处;三是过于糟糕化,如认为“毕业考试失败,高考还有什么希望?”“高考落榜,有什么颜面去见江东父老?”正是这些不合理的信念使考生被动地赴考,其结果不是过度紧张,频频失误,就是兴趣索然,每次考试都不尽如人意。 第二大类我认为是环境因素,在如今子女较少的情形下,很多父母往往不经意说出一些带有期望的话,在如此紧张的氛围下,父母的一言一行都会对孩子起着潜移默化的暗示运用,有时一句话就会导致意想不到的结果。所以在这关键的时刻,家长们应首先调整自己的心态,要做到有所不为,才能有所为。 第三大类就是自身所施加的内在压力,不少考生临考前为了多记,强记考试知识而“披星戴月,闻鸡起舞”,导致睡眠不足,这样不仅仅没有收到好的学习效果,反而影响了正常的记忆能力,本来已经记住的知识,常常因恐惧而忘掉,偶尔遇到小挫折就会恐慌。久而久之,就会出现心情紧张,焦虑,烦躁,强迫,敌对等“考试焦虑症”的各种症状。 那如何预防考试焦虑呢?首先第一点就是端正对考试的认识,要明白考试只是检验所学知识的一种手段,对考试结果要理性对待,明白考试前紧张是正常的,并且这适度的紧张会使你的正确率提高百分之三十,正所谓天生我材必有用。第二点提高应试能力,把每次模拟训练都当作高考对待,把考试中的各种不确定因素充分估计到位,做到从容答卷。还有十分重要的一点,相信参加过大考的学生都有体会,那便是怯场主要发生在考试前和第一场考试前约半个小时之内。第一场考试下来,考生就有了亲切感,就会产生“不过如此”的想法,因此如何让孩子有个良好的心态来保证有一个良好的开端是家长们应该重视的。第三点就是要保证考前的充足休息,不打“疲劳战”尽可能的保证每天八小时的睡眠以及质量,并参加自己喜爱的室外活动,劳逸结合,使自己的身心放松,从而进入一种“假消极状态”,大多数心理学家认为这种状态最有利于激发人的潜能,有利于充分发挥自己的水平。 多的也不说了,希望明年六月的某一天当你合上笔盖的那一刻,有武士把刀收回剑鞘的骄傲。 我希望明年的自己高考顺利,谢谢。                                                                木叶下

文章推荐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