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痛苦 」最好的办法是不挣扎

2017-06-18 12:12:16 松果小编
「 痛苦 」最好的办法是不挣扎 转自抗抑先生 抗抑君 | 陪伴你治愈  在别人的故事里,照见自己的生命 Her story .Your life   01. > > > 瑶瑶是一名焦虑患者 < < < ● 瑶瑶是一名焦虑患者。2012年,因为毕业论文的压力,瑶瑶再一次经历了“惊恐发作”的体验,胸闷、喘不上气、手足发麻、濒死感。让她觉得自己好像即将死去。 这已经是瑶瑶第四次向舍友求助,舍友又一次把瑶瑶送到了医院。这次瑶瑶害怕了,在医院休息半小时恢复后依然不肯回宿舍,舍友也开始从最初的担心到现在的疑惑和不理解。 过去的2年,因为学业的压力,“惊恐发作”不时的造访瑶瑶,如梦魇般缠住了她,平时,瑶瑶看上去与常人无异,一旦发作,几乎什么事情都做不了。 如同掉进深渊一般,痛苦和恐惧一度让她看不到一丝希望。幸运的是,她有家人朋友的关爱和鼓励,最终靠着自己的勇气,慢慢走出了焦虑的深渊……   02. > > > 焦虑的那些日子 < < < ● 家人知道后带着瑶瑶去医院检查,最终在精神科找到了答案“重度焦虑”。听从心理医生的建议,瑶瑶开始参加一些治愈课程,学了很多治疗焦虑的知识和方法,可她的内心总是包裹得紧紧的,即使一层的一层扒开,心中的创伤总是无法触及。 研究生毕业后,面临工作压力和生活压力,过去的噩梦又开始频繁地回燃。这是瑶瑶经过两年学习后,第一次面对这个不可逾越的梦魇,在恐惧中,她看到了自己的创伤痛点: 她很害怕惊恐发作时的身体反应,拼命想压制,可越压制越厉害,自己就越恐惧,恐惧让她不敢面对自己的身体感受,一点异样的感受都让她成为惊弓之鸟。 这一次也不例外,瑶瑶开始不断失眠,身体过度紧张,不能放松,开始失眠,越失眠,越害怕失眠,越害怕焦虑,惊恐发作越频繁,身体承受的压力也越大,就像个死循环,似乎无法解开…… 但这次又很不一样,瑶瑶似乎找到了打开这个结的方法。 不像以前那样束手无策……   03. > > > 最好的办法是不挣扎 < < < ● 在不断的学习和病魔挣扎中,瑶瑶学会了: 焦虑和抑郁的情绪来袭时,不要抗拒。 最初,当瑶瑶面对这些情绪时,她选择了逃跑。因为太痛苦了,她打不过,只能跑,逃避,装聋作哑。心理医师告诉她,去陪伴,不去抗拒。 于是,她开始试着自我关怀。 仅仅是自我关怀是不够的,不要抗拒这些情绪,仅仅把关怀给自己,把陪伴给自己。 做到真正的陪伴后, 这些情绪自然而然地慢慢流走了。   04. > > > 为自己开的药方 < < < ● 情绪剧烈时,放下抗拒,任由情绪碾压自己的身体。 情绪激烈时,身体有很多恐惧的反应和信号——剧烈的抖动、喘不上气、僵直,瑶瑶很恐惧这些身体反应,想做到不抗拒很难,根本无法安抚好自己紧张颤抖的身体。 尽管身体已经无法控制,媛媛还是决定用学到的方法,去面对焦虑和恐惧,于是她把最让自己恐惧的东西一一列出来,一条一条去处理: 「害怕焦虑惊恐发作」 她进行了想象暴露疗法:把发生“惊恐发作”后的所有最坏的状况描述出来,一遍一遍读给自己听,读到后面,身体的抖动几乎没有了,心也踏实了很多。 然后,她鼓起勇气去释放身体的情绪: “躺在床上,放松身体,任由那些被锁住的能量释放,我的双腿开始不停地抖动,抖着抖着,开始僵直,僵直后,又开始抖动,接着又僵直,反复多次后,才停止,除了双腿外,我的双臂、后背、脖子、肩膀都在不停抽动,并有灼烧感出现, 我任由这些能量释放,放在以前,我很害怕,但是,现在我知道这样做,对自己有好处,所以,我不抗拒,任由情绪释放。” 「害怕失眠」 瑶瑶的办法是自我关怀,去陪伴失眠中的那个自己。 「害怕大脑高度警觉」 大脑始终不能停下来,像只陀螺一样,转个不停,这样会导致身体过度疲惫,造成神经继续紧张,形成恶性循环。 瑶瑶的药方是:静观自我,关怀自己。 最终身体像个泄了气的皮球一样, 放松了下来。  「瑶瑶的几点建议」 一个宽松的环境。没有工作压力,没有陪伴孩子压力,让她可以随心所欲面对自己的情绪和身体。 家人朋友的支持,他们倾听她的心声和烦恼,陪伴并鼓励她,尤其在她快要坚持不住的时候,家人的爱和鼓励是勇气的源泉。 心理医师和正确的引导,及时与医师沟通自己的情况,在面对情绪时,寻求正确的调整方式。 学以致用。在梳理自己的恐惧时,我用了暴露疗法减少自己的恐惧,确定了自己的恐惧来源于对未来的不确定。 写下恐惧,读出这些恐惧后,恐惧不再占据我的大脑,反而越来越弱。 不要忽视身体发出的信号。“这次焦虑的回燃主要是疲劳引起的,通过对自己的观察,发现自己的模式是,疲劳时,不允许自己疲劳,一直对抗,所以疲劳释放不了。在忙碌的工作中,我的脖子竟然突然僵直,开始打冷颤,身体向我发出了信号,怕被别人看到,我拼命压抑自己的身体反应。” 在与身体对抗的时候,瑶瑶突然意识到自己好残忍,于是接纳身体给自己的信号,给予自己关怀,身体反应很快就消失了。 也许,瑶瑶还不能彻底摆脱焦虑和恐惧, 不过她说,当焦虑再次到来时,就当是一位好友拜访,正好可以问问自己:“亲爱的,最近是不是太累了,是不是忘了倾听内心的声音。” 不要与自己对抗,好好相处,不要怕。  • END • 文&编辑 | 抗抑先生
文章推荐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