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痛苦真的与己无关吗?

2017-06-03 11:24:42 松果小编
我们会把世间事,世人分成好与坏,善与恶,这是以婴儿幻想中有一个好乳房和坏乳房为原型的。 随着婴儿的长大,个体能意识到好乳房与坏乳房是一体的,都是在妈妈身上的。但人在长大过程中,我们分裂着、扩展出其它客观世界中的所有存在,却未能很好的将其整合,善就是善,恶就是恶,是完全独立的,互不相容的东西。辩证唯物主义会进一步,整合出一个事物既有好又有坏,是辩证统一的。 真正的智者觉知到,世间上善与恶都是我们的幻觉,就是妈妈的好乳房和坏乳房。庄子讲“磅礴万物以为一”,佛家讲“一切即一”,应去除分别心。 看到好的,我们就开心,就爱。看到不好的,我们就悲伤,就恨。这样的举动都是把幻想当真了。 当我们有一种需要的时候,我们就容易产生偏激的心理和言行。 尤其是这种需要未能及时得到满足时,偏激的程度就会更大。 例如 夏天天热口渴难耐,特别想喝冰凉的东西,即便我们理智深知这样不好,但还是想那样做。 还有饥不择食,狼吐虎咽,暴饮暴食。 为什么会这样? 饥渴时会需要被满足,如果没有被及时满足,就有了被害焦虑,有了对死亡的恐惧,然后就会有攻击冲动,这种冲动在进一步挫折下就会产生贪婪的猎取心理和言行。 如果这个成立,那么大人似乎在这方面与小孩子没有差别,小孩也是如此“处事”的。也就是说大人并未在这个方面有成长。 讲养生的人何以能够“自律”,不用偏激“伤害”自己呢? 我觉得更多的可能是他们的察觉到了这种心理过程,他们逃离了这个“恶性轮回”。
文章推荐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