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管闲事的网络情医

2017-05-01 14:49:34 松果小编
我是一个热心人,但我从不承认我热心到喜欢管闲事了。严格地说我是一个虽然热心却又怕事的人,因此,生活里的我很有分寸:和自家无关的事,一概不闻不问,能绕道避开的时候我绝不会凑上前去瞧什么热闹。我的性格就如此独,以至于我跟谁也不太亲热,基本上没有来往密切的朋友。我很满意于自己不干扰别人也不被别人干扰的这种状态,别人形容我这样的人是“很独”,窃以为“很独”不等于“狠毒”,这对我而言就足够了。 “很独”的我8年前上网了。网络冲浪很合适我这种懒得与人交际的家伙,不久,我就做了一名勤奋的博客写手。跟很多女博客一样,刚开始我的博文也是家长里短,流水账而已。但写着写着,我发现光是流水账没意思,便开始回忆过往生活,那些远的近的熟悉的疏远的人和事,一下子跳跃到眼前了。可能是祖师爷赏饭吃吧,从最早的流水账过渡到追忆似水年华,因为文字算流畅,内容算有趣,还有一点属自己语言特色,就吸引了最早的一批捧场者。他们往往是和我一样的博客写手,我们互相串门,互相鼓励,互相取长补短,写字水平和认知能力都在慢慢提升。最终有一天我的读者们认为我很明事理,都来找我咨询情事了。 最早的咨询者,其实都是关系不错的网友。可能是我一向冷静独立,让我的意见显得很“旁观清”,相熟的女网友愿意找我诉说和请求精神支持,再加上当时我在写和婚恋有关的​“不脱不色”​系列评述文章,一些陌生的女读者也想靠近我了。她们写信给我,要我对她们的情感问题给予点评。起初收到咨询信,我很兴奋,毕竟被陌生人信赖的感觉,很能满足我的自我意识。被人承认总是好的嘛。所以我很兴奋很积极地给人家回复,而且都是长篇大论。但咨询信渐渐增多,单独回复又累又麻烦,我就想了一招:贴上博客,集中答复。这便形成了后来有巨大影响的“集中问答”,也是成就某我“网络情医”美誉的起点。今天回看往昔,我要感谢那些最初咨询我的女网友,是她们锻炼了我应付情事的能力,也是她们拓宽了我的见识思维,因而成了被大家期待和依赖的人。 “集中问答”开始只在网上做,做到20期时,有好友劝我:“支招是好心,可好心未必有好报,她们要是照你说的去做了,出现她们接受不了的后果时,不找你算账吗?”​这担忧的确也困扰了我一阵子。前面我已经说了,现实中我不是一个爱管闲事的人,上网来却被人家催着赶着硬是管起了闲事,自己也觉得这不像我的风​格,一度很想放弃。可我想放弃还放不了,网友来信源源不断,你不回复,人家就老催老问。我的好心肠上岗了,虽然有点不痛快,但还是勉为其难地继续义务答信。到了100期时我发帖问“咱就到此为止吧?”​读者们强烈反对,没辙,我只有把“集中问答”进行到底。曾经有一段时间我对答信这事非常厌倦,因为它严重影响到我写其他文字了。到今天我也坚持认为自己是一个文路宽泛的好写手,而不是一个只能为人疏解郁闷的“知心姐姐。”​做问答使我没多少工夫写自己想写的文章了,这让我很抓狂,甚至气恼。但很快我又认清并接纳了现实:或许我就合适干这行?那就干下去好了。 我性格中除了“很独”之外的另一特点,让我在关键时候没有中途退场,这特点叫“坚持”。读者来信从最初的一天有一封,慢慢发展到现在的一天几十甚至近百封。我的答复也从最早的一期几封,到现在的一期20封、一天2期。做一期问答,从改信到答复到最后贴上博客,需要3小时,要是一天出2期,就等于我一天有6小时是在义务劳动。因此很疲劳,也因此受益——疲劳是不用说的,谁都能看见我的强体力付出;受益于“集中问答”越做越火,然后它上了报刊杂志的专栏,给我赚稿费来了;再然后它被央视看中,成了“知心姐姐”里经常出现的“闺蜜支招”,为我赢得知名度了;再再然后,它又被出版社相中,要结集出版、且是系列丛书。或许能靠义务劳动发家了,这是不是很多义务劳动者从来都不敢想像的美好?再再再然后,“集中问答”还能带给我什么好处,实在不可预测,但我明白大家也明白,名利双收是显性的结果。 写到这,我要再次感谢几年来一直信任我的咨询者们,也要感谢一路为我捧场并与我一起成长的读者网友,是你们不厌其烦地“劳累着骚扰着”,才成就了“非典型情医”的今天和未来。我因此相信了那个颠扑不破的真理:有付出就一定有收获,有坚持就一定能见彩虹。作为婚恋咨询方面有一定知名度并拥有不少粉丝的ID,的确是管闲事管出来的,而且是被迫管闲事——现在,我要向被动管的这些闲事鞠躬,因为它们给了我崭新的人生。无心栽柳柳成荫,这话没错,我喜欢。
文章推荐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