愧对先祖的问题
2017-04-24 16:58:10
松果小编
愧对先祖的问题
以儒释道为代表的中华传统文化,五千多年来对亚洲,对全世界的仁爱和平、世界和谐,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比如今天的韩国人,对中华传统文化的敬重丝毫不减,他们知道仁爱和平一定是从孝道开始的。这是一部韩国的纪录片,长达几个小时,专门报道中华传统文化对大韩民族的影响,他们希望这种影响永远传承下去。因为他们知道,这种文化是人性的教育、人道的教育,是超越时间、超越空间、超越国界的,人类得以生生不息的瑰宝。
弟子规讲,“丧三年,常悲咽,居处变,酒肉绝”,当今天的中国人,完全不明白它的意思的时候,韩国人已经做到了,柳范秀先生为他的老母亲,整整守孝三年。(【弟子规】:丧三年,常悲咽,居处变,酒肉绝)。
【韩国纪录片】《儒家教育》
韩国播音员:亚洲发生的许多事情,是西洋人看了无法了解的,柳范秀先生在母亲的坟墓旁,搭了间棚子,在此住了三年,而且每天一早做热腾腾的饭,端到母亲的墓前,有时经过的人会来墓地看他。
柳范秀:谢谢您,你年纪都这么大了,还来这里看我,真的非常感谢您。
韩国老妇人:现在世界上这样的人真少见啊。
韩国播音员:守丧届满,第三年时柳范秀的家人全都来到墓前……。
陈大惠:今天的人们,尤其是今天的中国人,是否觉得象柳范秀先生这样的行为太奇怪了,很难让人理解。我们有这种感受并不奇怪,因为今天的中国人,对自己民族的文化和传统已经太陌生了。柳范秀先生这样的做法,在中国已经持续了两千多年,从汉朝一直到清朝末年都是如此。
这两个字叫“丁忧”。“丁”就是遇到了、遭受到的意思;“忧”就是父母去世,儿女们忧伤。(丁忧,丁,就是遇到、遭受到;忧,父母亡,儿女忧伤)。两千多年来,“丁忧”一直是中华民族的祖制。具体的说,就是官员的父亲或母亲如果去世了,无论任何官员都必须离职,必须从知道丧事的那天起,赶回祖籍家乡为父母守孝三年,这就叫做“丁忧”。丁忧期间不得进行婚嫁、庆典等喜事。历朝历代的法律都规定:凡大小官员,遇到父母丧事匿而不报者,一经查出一律罢官免职。所以中国古人,是以法律的形式来维护人伦道德,其实就是维护天下人民的人性本善。
在丁忧期间夫妻要分开,吃、住、睡都要在父母的坟前旁边,停止一切娱乐和应酬。那么丁忧的道理是什么呢?就是报父母的恩。孩子出生三年离不开父母,时时刻刻都需要爸爸妈 妈的照料,所以父母在世时要尽孝,父母不在了,不是死了就死了,做儿女的要时时想念他们,至少在坟前守孝三年,以报答出生时父母三年的养育之恩。
所以儒家讲:慎终追远,民德归厚。就是教育天下人,要好好对待父母的晚年,尽心尽力使父母善终。去世之后,不要忘了父母对我们这一生一世的恩德,要常常追思和怀念。这正是中华民族千年万世以来,家家户户、历朝历代,都举行盛大仪式,祭祀先祖的原因所在,这不但是孝道的教育,更重要的是对人性本善的维护。(慎终追远,即丧尽礼,祭尽诚;民德归厚,即人心保持厚道)。
父母和先祖对自己的恩德是最大、最重要的,如果人连父母和先祖都不知道怀念,你让他去爱别人,爱社会,爱国家,那怎么可能呢?因为他的人性已经扭曲了,基础已经没有了。所以每一个人都有这样的孝心,天下的人民大众人心就厚道,家庭就和睦,社会就会祥和。反过来人心就会刻薄、轻薄,人情冷漠,自私自利。(【孝经】:五刑之属三千,罪莫大于不孝)。如果父母去世都没什么感觉,甚至还会继续吃喝玩乐,只顾赚钱,只顾工作,人们相信他的人性一定是被蒙蔽的,就是在职位上做官,也一定做不好。(【弟子规】:丧尽礼,祭尽诚,事死者,如事生)。
官员在丁忧期间,唯一的任务就是为去世的父母守孝报恩,只有在极特殊的情况下,才可以返回来工作,这在古代叫做“夺情”。(夺情,遇到极其特殊情况,命令官员必须返回)。
所以我们发现现代人对中华民族的历史文化和传统,误会得太深了,过去一直认为:孝悌忠信,是为了统治阶级服务,这种误会到了今天终于可以澄清了。国家命令他必须放下手里的工作,一定要赶回到家里去,为父母守孝、报恩,这分明是以法律的形式,强制性的命令官员为自己的父母、家人服务,所以认为封建礼教,是灭绝人性的就讲不通了。
今天人们才明白丁忧这种古制,实际上是以法律的形式,在维护着起码的人伦道德,保护着官员们起码的人性和亲情,这正是几千年来历朝历代都不敢违背“丁忧”这种祖制的原因。
那么为什么法律规定,一定是全国官员必须先做到呢?道理很简单,国家也好,省、市、县、乡、村也好,官员正是全体人民的第一榜样,他们首先做到了尽孝,官员们人人都是大孝子,下边的百姓,哪个还敢不孝敬父母,不遵守人伦道德。正像孝经上所说的:爱亲者,不敢恶于人,敬亲者,不敢慢于人。社会上对别人作恶,对别人轻慢的这种恶劣的风气,就会杜绝,这就是教化的力量。(【孝经】:爱亲者,不敢恶于人,敬亲者,不敢慢于人)。
在中国历史上,孝经这部经典,至少有二十多位皇帝曾经亲自为它作出注解,在全国推广和落实。这上边讲,亲爱和尊敬的最高尽头,也就是尽心尽力的奉待父母了,这样的德行就会感化所有的人。(【孝经】:爱敬尽于事亲,德教加于百姓)。官员们人人都是大孝子,下边的百姓,哪个还敢不孝敬父母?不遵守人伦道德?(【孝经】:刑于四海)。也就是说“垂范天下”,所谓“一人有庆,兆民赖之”。(【孝经】:一人有庆,兆民赖之)。一个长官,他敬爱父母,先做好人,整个这个地区的人民,就可以依靠他了。(【孝经】:教民亲爱,莫善于孝)。
所以孔老夫子(中国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说过这样一句话“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呢?
当时的季康子,向夫子请教执政的问题,他问道:如果惩罚或者杀死恶人,成就有道德的善人,怎么样?(【论语】:如杀无道,以就有道,何如?)。孔老夫子回答他:子为政,您是一个主政的人,何必用刑罚和杀戮的办法呢?子欲善而民善矣,你自己做个好人,老百姓就好了。(【论语】: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
君子德风,小人德草。就是说官员也好,老师也好,家长也好,都做正人君子,就像刮风。而下边的百姓,或者家里的孩子,学校里的学生,就像大地上的草一样。(【论语】: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风往哪边刮,他们就往哪边倒,就是“草上风必偃”。(【论语】:草上之风必偃)。所以不要怪草倒错了方向,根本原因是风的方向错了。我们不能怪老百姓不好,不能怪家里的孩子不好,不能怪学校的学生不好,一切乱相和灾祸的根源要想化解,前提必须是领导和教育别人的人,自己要先明理,要先做到。(领导者,教育者,必须要,先明理,先做到)。
所以孔老夫子的这句话说得非常明白,你何必要去抓那些恶人呢?你只要自己以身作则,所以子为政,焉用杀。也就是说对待坏人,对待恶人,你何必抓他、杀他呢?即使把他杀死,他死的时候也还是一个恶人。如果用教育的方法,他是完全可以象风下的草一样,改变自己的方向,变成一个好人。也就是说人是教得好的,法制只能解决一时,不能解决根本,所以恢复人性、保护人性是最最重要的。(德主刑辅,德教为主,刑罚为辅)。
弟子规上说:丧三年,常悲咽,居处变,酒肉绝。说的就是普通人都要做到的,都要遵守的人道规律。所以今天许多人看不起弟子规,说这是教小孩子的。不错!弟子规上的事情,古代小孩子都做得到,那么今天我们这些大人,包括官员、家长和老师能做到吗?那种感天动地的孝心今天再也找不到了。原因就是弟子规的教育,人道的教育丧失了。(二十四孝之闻雷泣墓、亲尝汤药、啮指痛心、百里负米、芦衣顺母、戏彩娱亲、涌泉跃鲤)。
当我们看到韩国的柳范秀先生,丧三年,常悲咽,居处变,酒肉绝。我们中国人应该感到惭愧。那本来是我们的民族,我们的先祖,留给我们后代子孙的传统和教育,而现在我们竟然一无所知,甚至还会耻笑他们,这是多么令人可悲和难过的一件事情。而且现在人的胆子太大了,他们对古人讲的话,完全看不懂,也听不懂,但开口就批评,就说那是封建糟粕,其实最后吃苦受罪的还是自己。所以中国有句老话: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
韩国人对中国的孝子也充满了敬意,他们大力在国内宣扬,号召国民尽孝,这是社会和谐的基础。
韩国纪录片【儒家教育】
播音员:几年前中国的某部纪录片播出后,获得了相当大的反响,那部纪录片的内容:一位儿子用三轮车,载着98岁的老母亲环游中国的故事。儿子74岁,年迈的儿子说他觉得母亲很可怜,一辈子都没离开过故乡,于是就带着母亲展开了这趟旅行。这趟三轮车旅行已经持续三年了。儿子:祝您生日快乐,祝您生日快乐。母亲:我好不快乐啊?这面条,长寿面。
韩国纪录片【儒家教育】
陈大惠:这是韩国的一位母亲,在责打和教育她的两个孩子。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他们真正懂得好人是教出来的,坏人也是教出来的,人生的第一位最重要的老师正是孩子的父母。父母亲可以影响孩子的一生。(【弟子规】: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
母亲:你们这些孩子,你们心里怎么会有那种不好听的话呢?那种话怎么会在内心生根,从你们的嘴里跑出来呢?那种想法继续下去的话,未来还有什么坏事不敢做的?
韩国播音员:朝鲜时期有名的士大夫李匡师,能让他的太太这么生气的事情,在现代人看来,却是非常微不足道的事。
哥哥:给我一点(用三块玉石交换麦芽糖)。(小孩子间的这种单纯交易,就是事情的开端)。
弟弟:你怎么给了那么多的玉石?你都给了那么多,应该向他们要更多麦芽糖啊?
哥哥:只不过是那点玉石而已,要的话再给他们就好啦。
弟弟:你以为玉石那么好找啊?一颗玉石要换一条麦芽糖,那才有利益啊,你怎么这么不会算啊。(哥俩的对话,被在一旁的母亲听见了)
母亲教训俩孩子:你说“给我一点”?士大夫家的孩子,怎么会说出“给我一点”这种话?还有你们这些孩子,只要知道孝悌和品行就好,“利益”这两个字,怎么会在内心生根,从你们的嘴里跑出来呢?
韩国播音员:儿子无心说出的“利益”这两个字,让母亲大为震惊。(【论语】: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陈大惠:这些动画片是韩国人,花巨资制作的。(好人也是教出来的,坏人也是教出来的)。
韩国纪录片【儒家教育】
韩国播音员:在正祖时,编纂而成的五伦行实图中,亦记载了符合五伦模范的150人的事迹。
陈大惠:讲的全是中国历史上二十四孝的故事。
韩国播音员:其中也包含了孔子与其弟子们的故事。
陈大惠:他们知道这些是人性的基础。
韩国播音员:有一个名叫皋鱼的人,后悔在父母过世后便马上离家,哭着哭着,最后就自杀了,孔子看了以后,便同意13位弟子回到故乡的父母身边;孔子死后的300多年,汉朝文帝也是位有名的孝子,贵为皇帝却不睡觉、不更衣地亲自照顾卧病的母亲,因此成了人们称颂的对象;孔子的弟子子路是位孝子,当父母只吃野菜过活时,便远到百里外的地方去做苦工,将所得的工钱买了大米,带回去奉养父母。(万世典范二十四孝)。
陈大惠:天天向全国播放这些,就是家庭和睦、天下太平的最好的教育。
韩国播音员:还有一位卧冰求鲤的孝子。传说在寒冬里,儿子为了要抓母亲喜欢吃的鱼,用自己的体温来融化江上的冰,而冰河裂开后,便自动跳出了两条鲤鱼;吴猛是一位有名的8岁孝子,仲夏夜里为了不让父母受蚊子叮咬,光着身子睡觉,用自己的血来喂饱蚊子。
陈大惠(2010年北京大学国学交流会):2010年清华大学自招面试的时候,有这么一个题:孔子和老子打架,你帮谁?请问陈老师你帮谁?(学生递上来的纸条)。
这个问题非常的令人悲哀。我举一个例子:我们的官员到国外去开会,国际的会议,在场的有韩国人,日本人,东南亚的很多国家。我们的官员在发言当中,管孔子叫孔老二,韩国的官员全体站起来退场、抗议。韩国人他们学儒家的东西,当他们大学生知道孔老夫子孔子不是韩国人时候,泪流满面。我们再看日本,他的鞠躬礼是从唐朝学过去的。德国人三分之一的家庭看老子《道德经》。韩国三星集团,据说外派人员必须要会背《论语》。70多个诺贝尔奖获得者,在八十年代在联合国开会,解决21世纪人类的难题、所有的灾难,到哪里去寻找,最后大家一致公认:到2500年前中国的孔老夫子那里去寻找智慧。(天安门广场东侧,落成孔老夫子巨像)。
我们再看现在出的这些种种的问题,我们骂自己的先祖,而且是骂先祖当中的圣贤。我如果是个学生,我看到一个这样的题,我首先认为他对我不负责任,为什么?孔子是万世师表,老子道教的,可以说大家最尊敬的始祖,我们作为一个中国人,作为学校的老师,能不能这样讲话?老子和孔子打架,你凭什么这么讲话,你凭什么这么戏谑,你凭什么这么无礼。我不是教育部部长,我是教育部部长我就会把他们叫过来,不是没有文化,是缺德,你怎么让后人评价你?这些老师你出这么一道题什么意思?你是侮辱先人?还是调侃?还是什么?
老师,中国人讲“师道尊严”,老师往那一坐他是个老师的样子。我们现在看老师,像说相声的,演小品的,像这些明星。(师道尊严,学为人师,行为世范)。我们不是说看不起人,不是这个意思。而是什么呢?而是要明白这一生吉凶祸福,我们靠谁?就靠老师,如果老师都像演员,都像明星了,我这儿子,我这女儿,我这一家人的,这个教育谁来管?你们说话都不着调,这叫考试题?所以说我们做老师的要反省,为什么会出这样的题?老子和孔子打架?(老师如果胡说八道,学生必然胡作非为)。
老子讲“上善若水,水利万物而不争”。(【道德经】:上善若水,水利万物而不争)。他所崇尚的是不跟人争,孔子讲“仁者爱人”,他是“将加人,先问之,推己及人”,他更不会跟人争。所以你做哪里的老师也好,你出这样的题,哪一国的孔子和老子?你无知,不堪一问,所以说我们现在完全的混乱,让人家笑话。(仁者爱人)。
温总理所讲,我们要过有尊严的生活。老师有尊严吗?老师没尊严怨谁?看看他问的这个问题?
我是没有受过名牌大学的教育,但是我知道名牌大学这些问题出在哪里?可见我们所受的教育,是需要反省。我讲的是有道理的,绝不是说我们迷信。人总得有起码的敬畏之心,你在拿谁调侃,敢拿这种圣人调侃?我们父母都是凡夫,那他骂你父母那算什么?骂圣人,调侃圣人都可以都可以登大雅之堂,都可以考你?
所以我们想价值观是怎么混乱的?学生是怎么教坏的?年轻学生为什么不像学生?原因在老师不像老师,家长不像家长。今天混乱的原因,原因在失教,就是没人教了,没人讲了。(父亲不像父亲,儿子不像儿子,老师不像老师,医生不像医生,父不父子不子,君不君臣不臣,灾难祸害根源)。
陈大惠:这个新闻报道发生在2011年的5月。这是一些光着膀子的女子,她们吸引了很多的摄影者,她们身上画着彩绘,衣服已经脱得差不多了。在大众面前,在光天化日之下,这些女子搔首弄姿的开始表演了。但是你知道,这里是什么地方吗?这里就是神圣的孔庙,是千百年来我们炎黄子孙,祭祀和怀念万世师表孔老夫子的地方。在今天的全世界,有两千多座庄严、神圣的孔庙遍布各地,许多的国家、许多的民族都和中国人一样,无比的感恩和怀念我们中国这位伟大的圣贤。但是在全世界没有一处孔庙,有人胆敢做出这样的表演,现在全世界的人们却看到,在孔子的故乡中国人敢怎样做。
价值观错了一切就都错了。因为在相当一批人的眼里,金钱和美女才是第一位的,而灿烂的中华文明,伟大的古圣先贤教导,既是陌生的也是没用的。至于中国人的脸面和神圣的尊严,更是想不起来的事情,只有多赚钱,只有这些裸露的大腿才是最重要的。
这里是古朴的南方古镇,代表着中国最典型的传统文化的韵味,现在也开始了这样的表演,这些女子也是衣服脱得不能再脱了,在众目睽睽之下开始上场。
看到这一幕一幕的新闻,让人想起孔老夫子的《论语》,有这样一句千古名言叫“是可忍,孰不可忍”。很可惜,一直以来很多人并不了解,这句话真实的意思。“忍”这个字在这里是“忍心”的意思。“是可忍,孰不可忍”,这句话就是说:如果连这样的事情都忍心去做,那么人们还有什么事情不忍心去做,不敢去做呢?(【论语】:是可忍,孰不可忍)。
【新闻报道】:
播音员:韩愈说过“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而老师对于学生这种“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但是最近呢,云南大学有一个副教授,他的一番言论彻底颠覆了两千多年来,人们对于教育和教师的理解。最近尹晓冰就这人,他在全国性的一个研讨会上,提醒教师同行,他怎么说的呢?老师如果你把所有的精力都放到教学工作上,这是属于一种“毁灭自己,照亮别人的行为”。就拿自己举例子,说我自己只是把三分之一的精力用在教学上。这个尹晓冰就毫不客气,就反问学生说我开的是五十多万的宝马,我就不堵车吗?那我怎么没迟到?那第二个例子是课堂上接电话的,现在手机都人手一个了,有些学生课堂上手机响了接电话,这尹晓冰就毫不留情的说,把你那破手机给我扔掉,你用那手机我去年八月份都用过了,你那过时的,我的手机号码里头有七个八,我这样的电话号码你买得起吗?
所以看过这个言论网友就纷纷质疑了,您是在教育学生呢还是在炫耀呢?而据了解这个尹晓冰,他是三家上市公司的独立董事。在了解这个身份之后网友恍然大悟,您说这个教学精力不有限才怪呢!难怪他自己说三分之一的精力用来教学,他这外头事还多着呢,挣的钱可多着了,他也不指着上课这一个事来挣钱,那他当然只能拿三分之一的精力放在教学上了。
对于这个事情,我们来看媒体方面,《新京报》有篇评论文章,标题叫做“炫富教授多了,大学精神必毁”,那文章就说要这样的老师多了,那咱们学校肯定完了。课堂上他这种炫富更能看得出来,这种拜金主义的理念已经是深入他的骨髓。但是不管你怎么样,也不能蔑视其他教师全心教学、拒绝外快,更不应该把功利主义当作绝对的价值观。(课堂之上,公然拜金,公然宣称,教育学生,不必尽心,天理何在)。
陈大惠:在中国的古代社会,秩序是永恒不变的,就像太阳初升月亮落下,社会秩序和天地自然的秩序一样,是永恒不变的。这个社会秩序就是士、农、工、商。(士,农,工,商)。这个千古不变的秩序,使中国社会平稳运行了五千年以上,而现在士、农、工都没有了,也就是说都成了商。(商,商,商,商)。这个话怎么讲呢?就是各行各业都变成了商人。在古代士就是读书人,他们即使再贫困,社会地位也永远排在最前面,因为这些人是传承着圣贤教育的主流人士,他们将影响和决定着这个国家和社会,不会偏离古圣先贤教导的方向,这样才能达到长治久安的结果。所以读圣贤书、学圣贤书的士人们的地位,在老百姓当中是最高的,士之后是农和工,最后才是商,也就是商业和商人。
看到这里现代的人就不理解,既然全世界都公认,中华民族是人类历史上,最有智慧的民族,那么为什么五千多年来,中国人一直要把商业和商人排到最后,也就是他们的社会地位,不但比读书的士人低,甚至比农民和工人还要低,这其中的道理其实是很深的。
商业和商人,确实能为社会和国家创造财富,但必须要加以抑制,绝对不能让他们成为社会的主流,社会的主流必须是伦理道德。通俗的说也就是由古圣先贤的教育引导着,伦理道德永远是排在这个国家和社会第一位的,而金钱和财富这些东西,一定要排到最后。这样的社会秩序或者说国家秩序,绝对不能改变,这是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来长治久安的基础。历朝历代明君、贤臣、仁人志士,无论朝代怎样更替,但这个秩序从来都不敢改变过,否则就会带来极大的灾害。也就是说如果把商排到了第一位,排到了最前面。(商士农工)。人人都想去经商,都想去做买卖、发大财,那么谁还会愿意安心种地,安心做工,安心给学生上课,安心给病人看病呢?(商商商商)。
像中国这样一个东方大国,要养活多少亿的人口,如果没有足够数量的农民种地,工人做工,老师教学,医生看病,而是大家天天人心浮躁,都想着找机会去发大财,那将面临着相当危险的局面。
说到底商业和商人的特点是专讲财富,而财富是人之大欲,是人人所必争,而竞争的原则,必然是损人利己。(追求财富,人之大欲,人所必争)。古今中外没有一个竞争者,会首先考虑对方的利益会不会受损失,这正是竞争的性质和特点。(经商原则,专讲谋利,赚钱第一,刺激欲望,人人竞争)。人人只要竞争,他的原则往往是弱肉强食、不择手段,那么结果人人都变成自私自利,想着损人利己,在这个时候,要想实现社会和谐,那该是多么的困难。(竞争本质,自私自利,损人利己,弱肉强食,你死我活)。
而在西方,西方人的历史是重商主义,也就是最推崇、最看重商业和商人,重商主义的核心精神认为:财富只有那么多,不是我得到了,就是被别人得到了,所以西方人发明了一个名词,叫做“零和博弈”。(零和博弈)。简单地说就是国家之间的关系,甚至人和人的关系,就是你死我活的竞争关系,因为财富只要那么多,自己得到更多的财富,就必须要建立在其他人损失的基础上。所以以各种手段侵略和掠夺,就成了西方经济学当中天经地义的真理,在这种指导原则下,为了争夺海外贸易,在欧洲各种战争频繁爆发。
【纪录片《大国崛起》】
播音员:为了实施自由贸易政策,英国用武力迫使一个又一个国家,打开了大门,迅速扩张成为一个太阳不落的帝国。在这个帝国里,一个以英国为核心的商业贸易圈逐渐形成。英国的经济学家杰文斯,1865年曾这样描述:北美和俄国的平原,是我们的玉米地,加拿大和波罗的海,是我们的林区,澳大利亚有我们的牧羊场,秘鲁送来白银,南非和澳大利亚的黄金流向伦敦,印度人和中国人为我们种植茶叶,我们的咖啡、甘蔗、和香料种植园遍布东印度群岛,我们的棉花长期以来栽培在美国南部,现已扩展到地球每个温暖地区。(大英帝国,重商主义,压迫世界,奴役天下)。
陈大惠:看看历史书就知道,西方社会今天的繁荣,它的基础是来自于当初靠海盗起家,靠坚船利炮,靠侵略,靠掠夺其他国家,建立殖民地发的横财。(一百年来,西方社会,重商主义,影响世界)。这样的结果必然是压迫和反抗,竞争和斗争,最后就是战争。第一次世界大战也好,第二次世界大战也好,海湾战争也好,恐怖战争也好,这就是把争夺财富放在第一位,是人人所必争。竞争和斗争,最后就是战争,把商业和商人放在第一位的,(是)重商主义所带来的后果。(重商主义,宣扬竞争,导致战争,一百年来,各种战争,最多最重,摧毁世界)。
天地万物和人类社会运行的规律叫做伦理道德,这个规律,在社会上所表现出的秩序就是士,农,工,商。一旦把这个先后秩序破坏了,把商排到第一位,也就是把竞争财富放在第一位,把伦理道德抛弃到后面,那么一国之内,就会人人相争相斗,一个世界之内就会国与国相争相斗,最后必然是弱肉强食,你死我活,走上绝路。
看看历史果然如此,人类这100多年来人人都想发财,各行各业都像做买卖。什么身份看上去都像个商人,这些正是西方重商主义,在全世界泛滥的100多年,也正是西方社会,高度发达和繁荣的100多年,同时也是全世界上百个殖民地国家被侵略、被剥削、被欺压的100多年,也是人类历史上战争最多,死伤人数最多的100多年,当然还是各种天灾人祸严重爆发、自然环境面临崩溃的100多年。
这就是人类社会破坏了正常秩序,把伦理道德抛在后边,把商业利益和发财致富,排在第一位的结果,这当然也是挑战自然规律之后的结果。所以自然规律是绝对不能改变,不能挑战的,一旦挑战它、改变它,随之而来的,必然是混乱和灾祸。所以一个国家也好,一个世界也好,它的道理是一样的,到什么时候伦理道德永远是第一位的。也就是说,社会秩序是人道,自然秩序是天道,人道和天道本来就是一致的,它的基本原则,就是不能够把欲望排到第一位。
所以一个国家也好,一个世界也好,要想实现和谐,它就应该遵守天然的秩序,那就是士、农、工、商。士所代表的是伦理道德,而商所代表的却是欲望,它们的位置绝对不能颠倒,到什么时候,伦理道德永远是第一位的,如果把这个秩序破坏了,那灾难就开始了。(士农工商,天地自然秩序,人道自然秩序)。
比如我们刚刚看到刚才的新闻,堂堂的大学教授竟然公开宣布:老师们不要全心全意教育学生,而这位老师自己,竟然是开着宝马车的,三个公司的独立董事,也就是士不愿做士了,都去经商了,士和商真的颠倒了,那么这难道不是学校和学生的灾难吗?(士农工商),(商商商商)
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
落实弟子规,做好中国人!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