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鸡打鸣的故事(3)

2017-04-19 13:14:02 松果小编
母鸡打鸣的故事(下) 她说杨芳,我老公为什么官越做越大,她说其实说出来你可能都不相信。她说我们自己举过一个例子,他们两口子来自一个小地方,没有任何的背景,一步一步做到今天。 她说我们每做一份工作,就相当于是别人发给我一支枪,告诉我说你守这个门,好,不管发到我手里面是一支木枪,还是一支塑料枪,还是一支水枪,我绝对不跟别人攀比,说怎么发给他那个枪比我这个好,怎么他守那个门就比我那个更重要,或者是难度更轻,她说我不比这个。告诉我这支枪守这个门,我尽我的本分做好,她说我跟我老公,都是这样做的。(若木枪,若水枪,不如人,勿生戚)。然后来了好机会,有了换新枪的机会,有了换新门的机会,我们都往后退,让别人先上。(枪贵洁,不贵华,上徇分,下称家)。她说我们不是说假装的,我们就是觉得自己做得不够好,先让别人来,别人比我们做得好。但是我们这一路走来,我后来发现,换的枪越来越好,守的门越来越重要,你过去没有设想,没有想要的东西全来了。(【弟子规】:凡取与,贵分晓,与宜多,取宜少)。 这话对我触动太大了。真的是醍醐灌顶。它对于我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我觉得真的用“颠覆”这个词不过分。我当时觉得,我三十几年来苦苦地经营,苦苦地修炼,苦苦地磨练自己的老公,苦苦地折磨自己的老公,然后还求不得苦,没有达到自己的预期目标,原来不是因为我们不够努力,而是因为我们努力的方向错了。(惜食惜衣,不为惜财,原为惜福,让钱让物,常常让人,越让越多)。 那会我没有学传统文化,德行是自己所谓的财之本,是自己积累福报,厚德载物(的基础),这些我还不知道。(心比天高,名利争不到,安守本分,富贵自然来)。但我当时我有了这个概念了,真的那句话我相信了,做事先做人。(《大学》:德者本也,即人性人德是一切根本,财者末也,即幸福吉祥是枝叶花果)。原来你做人,是你做事成功的一个必要条件和前提基础,这个当时我明白了,我就开始调整。(【大学】:有德此有人,即有德行,才会感召人才;有人此有土,即有人才,才会形成市场;有土此有财,即有市场才会得到财富)。 但是问题是我怎么调整,不得法。别人介绍我看《了凡四训》,我也看得哇哇大哭,但是哭完了以后,我回去该发脾气还发脾气,然后该挑剔老公还挑剔老公,没有找到自己认为最合适的方式。(弟子规最根本,根本深人生好)。 直到我2006年调回北京来,回到北京的这两年,因为儿子上学 了,我觉得我开始回归女人的本位。虽然做得还不够到位,但是我自己从心里面开始想要做母鸡了。公鸡的角色我觉得基本上退得差不多了,在单位,领导交给我的任务、工作,我也尽自己的努力完成,但是我绝对不渴望更高更快更强了,我往后退,再退,再退。然后我把更多的精力放到孩子身上,放到家庭身上,我开始试着去做自己从来没有做过的那个角色,也就是为人妻、为人母,相夫教子的角色。 弟子规我真的不知道,我说我意识到自己是有问题了,我也想改,可是我发现我看书的时候,我挺像个母鸡样的,也能微笑着,可是我怎么觉得我放下了书,面对出现的问题,面对老公的一些不顺心的事,我自己烦心的事,我怎么立刻又变回了公鸡叫嚣跋扈的那个样子了呢?怎么这个角色转换就那么快,怎么老也改不了。我说我看的这些所谓圣贤的东西,怎么对于我的生活没有改观呢?(圣贤教育,不是学问,不是知识,而是生活) 我记得后来大惠老师就跟我讲,他说我们盖房子需要先盖什么,我说先盖地基,他说越高的楼你的地基要盖得越深,这个是大家的常识,你盖一个几十层的楼,你的地基不可能只盖一层,最起码要盖三层。大树你要长得高,你的根也要扎得更深,他说弟子规就是那个根,就是那个地基。你做人的一百一十三件事,你还没有做到,如果你没有扎下这个地基,你去看很多其他那些圣贤的书,你怎么能够把它好好地贯彻到你的生活当中?这才让我如梦方醒,又一次的醍醐灌顶。 你要把弟子规这一百一十三件事,先要做到,而且不是一般的做到,说我查一下书,然后我照着做,而是把弟子规这一百一十三件事,变成了自己的生活方式。把自己过去的烦恼习气,用弟子规正确、良好的习惯来代替,这个才叫真正的做到。只有这样,你的毛病才能一点一滴的改掉。(弟子规,不是学问,而是生活,件件落实,命运改变,趋吉避凶)。 所以利用最后的一点时间,我想跟大家说一说,改过的一点点误区。 当我看了这个,从陈老师这如获至宝,也像捧着红宝书,回去开始了。过去是因为老公赚不到,满足不到我对物质欲望的这方面的要求,去跟老公开会、训话。现在好了,拿着弟子规这个圣贤的书开始,跟老公又去谈话了,我说你继续坐在那,咱们再谈一谈,他说还谈?他说你不是要改吗?我说谈的内容变了,我说但是还得谈。(换汤不换药,换事不换心)。他说谈什么?我说谈谈你的德行问题,谈谈你的德不配位问题,谈谈你的这个伦常乖舛、立见消亡的问题。(拿着弟子规,继续训丈夫)。 没有想着“行有不得,反求诸己”,你自己都还没有改好、运用得好,回去就把学到的那一点皮毛的词,马上先拿这个跟老公那去比了。说我可是取到经了,我可是现在知道你为什么没成功,为什么我们很多很多的事情不如意了。过去我以为是我们不会钻营,现在我知道了,因为我们缺德,那我们把这事赶紧补了,就跟缺钙赶紧补钙一样,我们把这事赶紧补上。 我恰恰忽视了一点,你这个是什么角色,你又回到了公鸡的那个位置上了,而且你为什么先没有问问,杨芳你自己做到了吗?圣贤文化里面对于女人的妇德、妇功、妇言、妇容、相夫教子,你做到了吗?你做好了吗?没有。先忙着给老公灌输,为什么?因为我希望老公赶紧先学,先做到,先有福报,能把我们家,能把我的欲望全实现,这是我的真实想法,这是我最近才悟出来的。我说我怎么那么着急,必须得赶紧赶紧的,落了别人那么多步了,又变成更快更高更强了。过去你挣钱,你更快更高更强,你现在学习传统文化,你也开始要更快更高更强了,说不行,我们要把过去三十年失去的都赶紧补回来,我们落陈大惠老师他们太远了,得赶紧补上,赶紧追上他们。(傲慢心多难改,贪欲心多难换)。 太着急了,为什么?你是为了让自己的德行够了以后,更好地去爱人,更好地尽自己的本分吗?不是,你是因为贪所谓的厚德载物的那个“物”。(为了自己,贪做好事,还是贪心,自私自利,增长贪欲)。你还是贪念,因为你知道了,原来厚德能载物,那赶紧把我这“德”弄得厚一点,弄得厚一点为什么?是为了载物,你不是还退到你原来的贪念上了吗?(厚德的确载物,贪物却是损德)。 然后老公又开始做,(我)说做得不够,然后看弟子规还有点困。一拍桌子,你怎么那么不精进,你都落了这么多年了,四十多岁了,你再不补来不及了,这真的来不及了,你看又坏脾气上来了吧,又发脾气了吧。 你会觉得,我比你先学了一点,我出来做论坛的老师了,我比你进步,我回去又可以对你们家人指手画脚了。说你看我现在知道了,你们家人不是因为老实的事,主要是因为祖上没有德行,主要是因为没有积累福报,没有德行。我又开始拿着我学到的弟子规这一点皮毛,又开始继续去批判公公婆婆,又去开始批评他们了。 所以我刚才跟大家说的,要求高、坏脾气、轻视人、傲慢心,我接触传统文化以后我改了吗?我没改,换汤不换药。(【弟子规】:不力行,但学文,长浮华,成何人)。就像我经常跟我老公开玩笑,我说你娶了我,真是够倒霉的,他说怎么了?我说你看过去我渴望要钱的时候,你没来得及、没赶上我的欲望,到现在你赚的钱稍微多了一些了,我改方向了,我开始又培养德行了,我又开始发现你德行又不够了,我说反正你总是追不上我对你的期望,你离党和人民对你的要求,老是特别、特别的远。(以传统文化指责他人,即是在破坏传统文化)。 然后我老公就说,说你们学传统文化就学这个,他真的会生烦恼心的,他说你学传统文化,你还老这么挑剔我,还老这么挑剔我的家人,他说你们学习传统文化的人,就这么的不宽容,就那么不能够对待别人有爱心,凡是人,皆须爱,你们就是这么爱别人的吗? 这是我从七月份到现在五个月过程,因为时间的关系,不能举更多的例子了,这是我简要地跟大家说这些问题。我们今天乃至以后的几天,我们学了这么多的传统文化的课回去,我们以后还要看很多很多的书。我在这里拿自己的例子,跟大家来讲,这些都是我们在改过的过程中间,会出现的问题,就是你自己过去的习气它一定在那,可能会在你学习传统文化的过程中间,不断地涌现出来,但是所幸的是我们不害怕,因为我们已经知道了一个正确的方向在哪里。(毛病不怕多,时时当警醒)。 我们不断地警醒,你像我过去三十几年犯的错,直到接触传统文化以后,我才刚知道自己错了。(【弟子规】:过能改,归于无,倘掩饰,增一辜)。但是现在五个月的时间,我就很快地跟大家来讲,我在改过中间的误区。就像陈老师说的,你的灯泡擦亮了一些,因为你改掉了一些错误的习气,你的雷达比原来更灵敏了,你一犯错,我的那个错误又出来了,你马上会有警醒,所以其实这都是非常难能可贵的进步。(毛病不怕多,时时当警醒)。 我在这就想跟大家分享,传统文化我们能够有幸接触到,这真的是非常非常幸运的一件事,但是不要因为这件幸运的事情,让我们冲昏了头脑,以为一切有了一本弟子规就万事足。弟子规它是一本书,学的人才最重要,书就是死的那几个字,我们怎么样通过学习弟子规,透过这份经典,对照经典,发现自己的毛病。首先是发现毛病,知道自己的过错,知过,完了以后悔过。跟自己的亲人朋友,或者像我们这样上论坛,跟更多的人忏悔、悔过,思考自己为什么错,错在哪里。(【太上感应篇】:曾行恶事,后自改悔,诸恶莫作,众善奉行,久必吉庆,转祸为福)。最后最难的一件事,就是改,改的过程真的会有不断地反复,甚至有倒退。我觉得这些都不要怕,因为我们知道,我们已经走在了圣贤文化给我们指引的,一条正确的道路上了,真的我们不能够放弃,一直地往下走,我觉得我们总有一天,就像弟子规最后一句话说的,圣与贤,可训致。谢谢大家。(【弟子规】:勿自暴,勿自弃,圣与贤,可训致)。 刚才可能讲得也有些激动,遗漏了一点比较重要的一个情节,刚才底下的大惠老师让我上来补充一下。是这样子的,今年7月份开始,参加了第一次论坛之后,8月份的时候我向中央电视台递交了一份辞呈,就是离开了我工作了十二年的地方。怎么说呢?不是说因为工作不胜任,也不是因为自己不再热爱这份工作了,因为那也是我们每一个从事新闻媒体的人,最梦寐以求的地方。在这我也不是说,希望所有的女人,学了传统文化以后,都辞职、都回家去,而是说其实每个人的情况不一样,我觉得刚好机缘巧合。(一纸辞呈,告别过去)。 我在中央电视台都工作了十二年了,我觉得现在有幸能够接触到传统文化,大家听了我刚才跟大家的分享和汇报以后,也应该觉得我作为一个女人,过去自己做女人的角色,(女人)本色的工作和任务,应该尽的义务做得太差了。所以这也就是为什么,我接触了传统文化以后,我自己也跟老公也再三地商量,也征得了他的同意和支持,他也觉得愿意成全我这一份心,我自己也是矛盾了很久,斗争了很久。后来我自己觉得传统文化这个课堂、这份课程,我欠得太多了,欠账太多了,我真是觉得必须要拿出所有的精力,来好好地学习,好好地来做,好好地来相夫教子,好好地来孝顺爸爸妈妈、公公婆婆,把自己过去为人妻、为人母、为人女、为人媳,所有的这些欠账,我觉得我应该利用自己的有生之年,把他们补偿回来。(女子一生惟本分,相夫教子始安身)。 另外还有一个更重要的角色就是,虽然我离开了传媒,但是能够有幸参加了论坛,加入到这样一个团体之中,把自己接触传统文化前后的这些心得、体会汇报给大家。我觉得我在台上,依然做的还是一份大众传媒的工作,而且我觉得我自己讲的内容,传播的观众,这样的工作,我觉得也像过去做的工作一样,非常的有意义。所以谢谢大家。(弘扬中华美德,感化千家万户)。 【其它论坛现场】节选 陈大惠:我们听到这个老师她做女强人,她要把自己的丈夫打造成一个富豪。今天很多的妻子都是这个想法,你看跟她一样,我们听听这个丈夫怎么被她折磨。 杨芳:对,我说我开题的那个话“母鸡打鸣”就从这开始了,说了这么多,到现在才开始了母鸡打鸣的这个说法。 杨芳:我先生他是一个读书人,而且他读的是历史,他身上是有非常多我们中国古老的优秀传统的,他非常的善良,非常的宽厚。这些在我学习传统文化之后,让我觉得特别惭愧,他身上的那些优点,在当年那对我来说,那是嗤之以鼻的,那是必须每天被踏上亿万只脚,不断要被批判的。我说你一个男人,怎么能在外面社会上混?这么不会钻营,这么不会像我这样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你这样怎么能够要风得风,要雨得雨?于是就开始了一个精心的也是比较残忍地打造过程。 陈大惠:那个时候您是更快、更高、更强的状态,他是自然的,没有这个想法。 杨芳:对,他其实就是想凭借自己个人的能力。也不顾老公这一天工作是否辛苦,回家的心情怎样,身体怎样。我有没有给他做好吃的饭菜,没有!马上叫过来,随便吃点饭,饭不重要,精神食粮更重要,开会,连夜开会。(陈:那个时候老公是坐在桌子对面,是吧?),对,(陈:您就给他上课?),对,我恨不得就说,我们今天开这个会很重要,而且以后会多次开,我觉得有很多的东西是你非常需要的。我说我觉得你有必要做一下笔记,我对一个大学教授这样说,我觉得要多次的拿出来进行研讨。 今天采访了房地产行业的,回去我要跟他谈一下房地产的形式,你不做这个行业没关系,但是这个成功的共通之处它是想通的,然后就开始谈,明天可能又接触另外一个行业,我觉得我老公那会真的(痛苦)。后来他跟我开过一个玩笑,他说我跟你结婚这么多些年来,我发现我的抗打击能力,搞蹂躏能力飞速地成长。 陈大惠:天天折磨他。丈夫什么反应?他是个读书人。 杨芳:我觉得他够宽容,他真的够宽容,容忍我的坏脾气,容忍我的这种折磨。因为我不是光上课,上完课以后我会给他布置作业,我说这个人生特质、这个特点,你必须很快学会,而且过一段时间我要检查的,要考试的。那要是没有做到我如意,我说怎么你今天还犯这个同样的错误,那会我还知道所谓“不二过”,我不知道颜回人家是在品德方面不二过。 我说我最厌恶的就是,发现了自己人生的致命缺点,别人给你指出来,你不能够积极地改过,然后过后还犯同样的错误,这是坚决不能容忍的。如果他改不好,那就是真的一顿暴风骤雨似的人身攻击,所以我老公才会说,他搞蹂躏的能力极强,因为回家里面,那个温度是零下的,一打开门去,发现没有任何人可以再伤害到他了,每个人都很温和,每个人对他都像亲人般的温暖。 陈大惠:最能伤害自己的就是这么一个很暴力的妻子,精神暴力。 杨芳:而且我还义正辞严地说,我容易吗?我白天采访完了,谁愿意跟那么多人聊,我是为你在取经。 陈大惠:自己所有这些努力,就是让丈夫变成一个成功人士? 杨芳:对,我觉得我要把他塑造成我心目中的,也是社会人心目中的那样一个成功的男人。 陈大惠:这个时间持续了多长时间?(杨:一直到我生完孩子),有多少年? 杨芳:我们是1998年结婚的,到我接触传统文化,痛定思痛,那已经是2007年的事了,十年了。 陈大惠:折磨丈夫十年。这个丈夫这十年来发生了什么变化? 杨芳:我觉得就是事与愿违。(陈:这个话是针对你自己讲的?),也是针对他的。所以我自己学了传统文化以后,有一次一位老师跟我讲过,他说女子要性如棉,要柔顺,如果你金气太重的话,真的会障碍到丈夫的。(金气过盛,杀伐气重,杀者害生,最损仁厚,刻薄成家,理无久享)。 陈大惠:她说的这个金,是金木水火土的金,金气过盛杀伐气太重,这个不行,杀着自己的丈夫十年,您刚才讲到事与愿违。 杨芳:事与愿违的意思就是什么,我觉得我的先生不笨,够聪明,学习能力够强,而且他甚至比很多人都努力。而我也认为,他身边有我这样一个,所谓的相夫教子的好军师,这么到外面不辞辛苦地,给他拿人生的成功宝典,这么帮他精于规划,为什么十年过去了,我们仍然没有能够达到我渴望的那份成功呢?其实在外人眼中,我们已经过得很不错了,但是我的欲望真的欲壑难填,我觉得他距离我采访的那些对象,还差得很远,我经常跟他说你距离党和人民的要求,还差得很远。 陈大惠:这个老师学传统文化已经有一段时间了。古圣先贤给我们打了个比方,大家可以体会得到。这个老师她现在毕竟将近四十年,做了女强人这么长时间,她还有一些习气在,你看我坐在她的边上,还能感觉得到。就像什么呢?古人告诉我们,这个酒瓶它是盛酒的一个瓶子,你把这个酒都倒光了之后,你就擦它,擦完了之后你去闻,它还有酒的气味,我坐在这个老师身边,都感觉到她那个很刚强、很雄壮的那种气味还有。 杨芳:弟子规其实就像我们盖一座大楼一样,把所有的这些事都做到了,其实就像是这个大楼竣工一样,可是盖大楼,我们知道盖得越高,一定需要地基。你这个楼盖得越高,地基需要扎得越深,这个例子点醒了我。也就是说我过去一直都存在一个最大的毛病,就是停留在书本读和理解道理方面,我发现这是很多所谓读过一点书的人,特别大的一个毛病,我们很愿意去拿到一本很好的书,非常兴奋地去读,然后读了以后就停留在对那些道理的理解、把玩上。(圣贤教育,不是用来,嘴上说的,不是学术,不是研究,而是生活,必须落实)。 我不知道大家对谷大嫂那天的课,还有没有一些印象?反正我每次听谷大嫂的课,我都非常的自惭形秽。谷大嫂说他们家里人现在,谁都背会了弟子规,就她没背会。可是她不怕,因为什么?她不会背,但她会做,而我背得比谁都快,理解得甚至比谁都深,说起来比谁说得都好,恨不得能说出花来,可我总是老做不到。所以那天的这个例子,一下点醒我了,我一下就懂了。我才发现这么多年来,我自己身上潜藏最深处的那个毛病,原来是这个上。(【弟子规】:不力行,但学文,长浮华,成何人)。什么叫秀才造反十年不成?为什么不成?不成就是因为我们的执行力太差了。什么叫执行力,就是因为我们总是停留在,我获取了多少知识,我能比别人占取多少知识量,但是具体那个知识量我能做到多少?我能够把它贯彻到自己的生活和工作中多少?那个不是我关心的。我只关心的是,我比别人多读多少书,我比别人多懂多少道理。 杨芳:我在家里拥有无上的领导权和话语权,全家人都得要听着我,我指东就得往东走,我指西就得往西拐弯,你不能说不,多可怕,我自己现在想想是非常可怕的。我后来在接触了传统文化之后,我甚至暗暗地庆幸,我觉得找这样的一个老婆,我的先生没有外遇、没有从感情上背叛我,我觉得真是他的涵养太好了,我自己过去不这么觉得,我始终老觉得你何德何能,会娶了我这么样一个优秀的女人,我从来没有觉得真的。所以说诸位你看,接触了传统文化的前后,这人的变化、想法会有多大的不同。 杨芳:来长沙之前,我特意地翻了一下,我毕业那年我们的毕业留念册,老师、同学、系主任、学校的院长、很多很多其他系的同学给我的留言,几乎无一例外的全部都有三个字,希望我未来成为一个女强人。我觉得我在当年的时候看到这些字,对我来说无异于非常大的鼓励,那就像战斗的号角吹响了一样,我觉得你们说的太没错了,我的未来只有这三个字“女强人”,肯定的,没跑,一定是我。现在看着那些字眼,我觉得说不出来的五味杂陈,心里面真的觉得挺难过的。对于一个培养价值观、人生观很重要的青年时期,我们究竟拿什么样的思想和价值观,来武装自己的头脑,我觉得这真的决定你自己未来一生的走向。 杨芳:这么多的角色,让我变成了一个每天像披着铠甲的战士,我觉得我都不是公鸡了,我完全是一只斗鸡,是每天像打了鸡血的斗鸡,完全是斗鸡那样的感觉,每天都是披着铠甲冲出去的那个样子。 杨芳:老天其实真的公平,你不断地种下恶的种子,不断地去发散出恶的作用力,而反作用力时候一到,它一定会来的,而且会加倍来。 放慢了之后,我才开始有幸在2008年的时候接触到了弟子规,那是我第一次。说实话不怕大家笑话,过去在三十八年的时间里面,我从来不知道有《弟子规》这本书的存在。当我拿到《弟子规》之后,我看了一下,这里面大多数的事我都做不到,而且最让我感到可怕的是,很多很多的观念和我截然相反,原来我过去三十八年来,一直都是抱着错误的观念,沿着错误的方向更快、更高、更强地在飞奔着。 后来我自己学习了这个以后,对照了一下我自己,发现我刚好相反。柔顺反面刚强,听了我刚才分享的人,一定会觉得这个女人太刚强了,刚强难化,难以驯化;谦卑,我非常非常的傲慢,永远觉得自己比别人聪明;安静,我浮躁,不断地想在所有的地方成为人的中心,成为大家瞩目的焦点,成为那个唯一的拥有话语权的人,不断地想去表达,好为人师,你能安静得下来吗?你的内心安静不下来,你所有外在的表现,行为举止绝对安静不了。你甚至不说话,你内心的那些波澜起伏,那些浮躁,都能够通过你的眼神,通过你的表情,通过你的气场、你的气质,都能够让大家感觉得出来。 一个人的幸福,从什么时候开始,从你知道面对别人说“我错了”的时候开始,而不是你跟别人说“你错了”,哪怕你刚开始的时候,假装不情愿地对着自己的亲人和朋友说“我错了”。我一开始真的是这样,回家跟老公、跟公公婆婆、跟爸爸妈妈、跟兄弟姐妹,跟所有自己过去有意无意伤害过的人,我都认错,跟儿子我都认错,我错了。 其实我觉得含金量不够,也不情不愿,甚至心里还想:其实你也有责任,也不完全是我的错,或者说我那个错,它还是有原因的,还给自己找借口。但是没关系,你只要开了这个好头就不怕,一次一次地(认错)。后来我就发现有一个什么神奇的效果出现了,我过去犯错误要过很久,我才能觉察自己刚才又犯错了,说“我错了”开始越来越多的时候,我能够在自己刚发脾气的时候,就发现我又犯错了,我又发脾气了,我发现就是你的敏感性比过去增强了,周期越来越短了。 2009年8月31日,我向中央电视台递交了辞呈,工作了十三年的单位离开了,我心里不能说是没有不舍的。我今天辞掉的不是责任,他说我辞掉的是一份诱惑。我当时看到这句话的时候,就在前两天,我突然觉得我可以在长沙的这次论坛上,面对所有的朋友讲出来我的这个原因,我觉得对,就是这样子的。他说出了我没有找到的那个答案,我一直在寻找的那个答案。 当我递出“中央电视台”那五个金字招牌,那五个烫金大字的名片的时候,那对我来说是多大的一个诱惑,我过去的傲慢心,我过去的贪心,我过去的所有所有的那些东西的根在那里。传统文化经典里面告诉我们说,要从自己最难戒的地方戒起,所以我觉得我也可以跟大家说,我辞掉的不是一份工作,逃避的也不是一份责任,我辞掉的、逃避掉的也是一份诱惑。 杨芳:我在家里面,跟儿子和老公达成了一个协议,由他们作我的监督人。每发一次脾气,儿子就会给我记下来,然后我就需要按照这个次数,在第二天做功课,做什么样的功课?诵读和抄写很长、很长的传统文化的经典,然后还要回来给他们继续地反省。 我在上次回去的时候,我也跟老公和孩子发了一个愿,我说以后我能不能够出去参加论坛,上台去做汇报,取决权不在于我而在于你们两个人。他们说怎么讲?我说我们团队里的老师,团队里的义工,和所有台下的听众,他们不知道我在那二十三个小时里面是否做得到,做得怎么样,我说我在台上或多或少带着习气,还会带着面具,我说你们两个人是我最亲近的人,你们两个人是我最好的监督老师。 你们两个人认为,我这一段时间做得好,及格了,我就去参加论坛。如果你们两个人说,杨芳,我们认为你这段时间做得不好,你没有资格上台去面对大众,去分享所谓传统文化带给你的反思和进步,我们认为你不应该去,那我真的就不去。因为我觉得那也是一种德不配位,我不配坐在这样的一个位置上来跟大家分享。 杨芳:我从去年7月份第一次上台分享,听了那么多老师的汇报,自己也上台不断地认错、忏悔。但是我一直非常的惭愧,我不能够像很多的老师一样,做到回家去给自己的父母洗脚,就这样一件小事我总是做不到,我就突破不了我的那份傲慢心,就低不下来这个头,我还给自己找很多很多的理由。我说我干脆就行大孝,老师不是说了吗,小孝是养父母之身,中孝是养父母之志,大孝是养父母之慧。我说我让父母开心,做得让父母不再操心,让他做得更孝顺,给父母钱,我说我这些过去也做得到,现在我做得更好,做得尽善尽美不就够了吗。我说洗脚这件事我真的做不到……
文章推荐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