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喜欢扔东西,需要“治”吗?

2017-04-06 09:35:36 松果小编
8个月的峻熙最近也爱上“扔”东西,拿在手里的玩具一会就扔的到处都是,有时候即使给她捡起来,不到两秒钟又再次“扔”掉。因为在之前我了解,孩子的这种“扔”实际上是发育良好的标志。但是家里的老人并不这么觉得。“玩具是用来玩的,不能扔,再扔打你哦”“你看你,给你捡起来还扔,不给你玩了!”然后就无情的把玩具没收,留下孩子瞪着无辜的眼神不知所以。 孩子喜欢“扔”东西,需要“治”吗? 当然是大大的不!!!! 孩子喜欢“扔”东西,这真真是极好的! 1. 扔东西是发育良好的标志 还记得孩子最开始并不知道用手抓取眼前的物体,渐渐的发展到可以有意识控制自己的手去抓取物品,抓到后就不会放手。但是现在孩子不仅会有意识的抓取物品,还会有意识的松手,这其实是孩子控制手部力量的表现,我们不仅不应该整治孩子扔东西,还应该为孩子扔东西感到开心,因为我们的宝贝又get到一项新技能,难道孩子的成长需要“治”吗?提前跟家长打个招呼,在孩子还没有学会其他手部控制技巧之前(比如拆、装),他们会一直重复“捡—放”的动作,当我们抱怨捡玩具捡到老腰折断的时候,在心里默念10遍:“孩子在成长,孩子在成长,孩子在成长。” 2. 扔东西是孩子学习的过程 五六个月的孩子开始学习一项重要的逻辑概念——因果关系。用手摇拨浪鼓,拨浪鼓会响;放在毛巾上的小球,只要拖动毛巾就能够到。对于扔东西,孩子能学到的就是,我松开手指,玩具就掉了,我握紧手指,就能拿起玩具。有时候孩子扔东西之后,我们大人会伴随一系列的反应,比如生气的表情,夸张的动作等,这些都会导致孩子开始故意扔东西,只是为了看我们捡起来的动作。 3. 扔东西是游戏也是一种乐趣 8——12个月的孩子,他们已经学会自如的松开手指,就会开始兴致勃勃的扔东西。有可能会出现的场景是:孩子会把自己能看到的,能够到的东西全都扔掉,在吵闹着让你帮着捡起来,以便他再次有东西可扔。这其实也是孩子在探索物体消失和重现的过程。 1岁之后,孩子开始学习走路,探索范围更大,有可能当妈的噩梦就开始了。有可能孩子会把所有箱子里,柜子里的东西都翻出来扔掉,对于他们而言,这是最好玩的游戏,但是对当妈的来说,简直是崩溃至极,这时候拿出育儿宝典——默念——“孩子在成长,孩子在成长,我要淡定,我要淡定。” 我们总是站在成人的角度看待事物,扔东西也一样,我们总是认为扔东西是一件很不礼貌,很粗鲁的行为,认为扔东西是不爱护物品的行为。但是站在孩子的角度来看,扔东西是一件多么有趣的事情啊,这只是孩子玩耍的一种方式而已,对于孩子而言,玩耍就是学习。我们要做的就是提供安全的有意义的环境来让孩子尽情的玩耍! 那么对于扔东西而言,该如何“治”呢? 1. 孩子~扔吧~扔吧~扔吧~不是罪 尽可能给孩子提供各种各样可以扔的东西,鼓励孩子实验,这很重要。但是提供的物品要不易打碎,比较轻便,不能太小,避免孩子误食,符合上述规则的都是可以扔的。 也可以给孩子划定安全的游戏区域,移开所有不应该扔的物品,清除一切可能碰到,磕到孩子的尖角等,让孩子随心所欲的扔起来吧。让孩子玩的high起来,扔东西,请随意哦。 2. 逆向思维,玩捡东西的游戏 孩子在前面扔,当妈的跟在屁股后面捡,这要捡到何年何月啊,肯定会有控制不住耐心和脾气的时候,我们在促进孩子发展的同时,也要告诉孩子扔了的东西要捡回来,当然,对于孩子而言,捡东西可不如扔东西好玩,我们可以变化方式,让捡东西也成为一种有趣的游戏。 目前,我对待峻熙扔东西的策略是,扔了的东西自己捡起来,当然是由我抱着变换各种姿势捡,有时候会换来孩子的阵阵笑声,抱着20斤肉肉捡东西其实还不如我自己捡呢。 等孩子大一些,可以跟孩子比赛,把玩具送回家,看谁送回去的玩具最多。或者指定孩子收拾毛绒玩具,妈妈收拾积木,看谁收拾的快。把捡玩具也当成是一种玩耍方式,孩子其实也是愿意配合的。 扔东西固然会让我们的家变成猪窝一样,但是这就是孩子成长过程的重要一步,耐着性子让孩子扔个痛快吧,毕竟孩子的成长只有一次。
文章推荐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