醒醒吧!孩子已经命悬一线,你却还问他什么时候上学!

2017-03-27 07:31:18 松果小编
此时的问题 不是“孩子能不能重新上学”。 而是“他能不能活下来”。 要知道, 孩子的心理问题严重程度, 远远超乎父母亲友的想象。 他的心,其实已成碎片。 麻省理工大学,哈佛大学,是世界上最有影响力的学府。 将自己的孩子送进这样的学校,是中国家长们最顶级的梦想了吧? 然而,毕业于麻省理工大学的郭衡(化名)在28岁时自杀,毕业于哈佛大学的邓琳(化名)成为一名精神分裂症患者。  这是为什么? 邓琳从哈佛博士跌落成一名精神分裂症患者,其中关键是:父母试图将她打造成一个学习上无所不能的孩子,但却通过干涉她一切选择,而向孩子转嫁了“你什么都做不好”的无助感。 自恋与无助的分裂,个人意志与父母意志的分裂,绞杀了她的精神生命。 对于休学(包括出国留学,但受挫后回国)的孩子,想强调几点: Chapter 1 孩子的心理问题严重程度,远远超乎父母想象。 这时的选择题不是“能不能重新上学,圆父母的面子”。 而是:孩子精神能不能恢复,能不能活下来。 Chapter 2 孩子这时,都需沉睡一段时间,独自舔伤口疗伤。 他们通常会选择关闭房门,自闭一段时间。 父母请理解这一点。 Chapter 3 除非父母真的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深切地知道了自己是如何伤害孩子的,并向孩子进行了真诚的道歉。 否则,不要轻易去叩开孩子的房门 —— 也即心门。 因你势必会带着旧有模式闯进去,而这是孩子受伤的根本原因。 切记,根本原因不是上学的环境,不是孩子承受能力差。 而是,你们制造了他的痛苦。 Chapter 4 请不要找并不真正理解孩子的其他亲友和孩子谈话。 除非这个亲友能聆听孩子的心声,而不是给孩子讲道理。 让一切讲道理的人远离孩子的房门 —— 也即心门。 任何人要进入孩子的房门时,先请问问自己: 你是否懂得他的痛苦?你是否站到他这一边? 若不是,请不要进去。 Chapter 5 好好照顾孩子,给他做好吃的。 这非常重要。 这时,孩子会退行成到心理年龄很小的阶段,口欲的满足,会给孩子带来很大的安慰。 妈妈做这一切尤其有疗愈作用,因这是妈妈再一次哺育孩子。 之前没哺育好,现在补课吧。 并且,若孩子不吃,不要一遍遍问他。 让他暂时留在自己沉睡的世界里。  Chapter 6 再次强调,沉睡很重要。 他的心其实已成碎片,他需要慢慢整合。 而且这时,他对外部世界的敌意非常敏感。 他需要时间先将心拼起来,再接受外部的帮助。 请父母再次记住:你一定要在很深地认识到你的错误后,才进入孩子的房间。 要先向他很深地认错,并且要预料到,孩子会向你表达强烈的愤怒。 这是你必须承受的。 Chapter 7 不要要求他保持一个什么作息制度。 当然,若你是这样的孩子,你看到我的文字,我建议你能保持一个最基本的作息制度,但做不到也没关系。 然而,父母不要以此要求孩子。 他们这时,没有心力这么做。 Chapter 8 当你忍不住想和孩子说话时,问问你自己: 你很焦虑吗? 你是不是很无望? 若是,不要向孩子开口。 去找你最好的朋友和亲人聊天,哪怕发泄。 不要带着焦虑与无望和孩子谈话。 孩子会捕捉到你的焦虑和无望,这会进一步击倒他。 Chapter 9 要准备好一个足够长的时间让孩子疗伤,譬如一年。 也给你和配偶一个足够长的时间重新反思你们与孩子的关系,包括你们之间的关系。 这看似是一个坏事,但却是一个机会。 让你们的家庭重新调整各种关系。 Chapter 10 你自己要努力看到希望,不要向孩子索求希望。 特别是,不要把你弄成一个受害者的样子,出现在孩子面前。 你不能通过自虐的方式来逼迫孩子给你希望。 “让孩子感觉到愧疚”,这招在一般时候有用。 可这种时候,这样做只会令孩子厌恶你,同时也痛恨自己。 Chapter 11 请懂得:这不是你偶然遇到的灾难。不是一个小挫折导致孩子如此。 而是,你与配偶长年累月带给孩子痛苦,才导致今天这个结果。 这是你的家庭必然遭遇的事件。 但这个事件会带来一个巨大的契机,让你们所有人重新认识自己,重新修复各种关系。 这是最有价值的一点。 Chapter 12 最后想对所有家长说一句话: 呵护、尊重孩子的感受,这比什么都重要。 邓琳的精神分裂症和郭衡的自杀,都是死于父母对孩子的全方面感受的谋杀。  谨以此篇献给深陷低谷的你 休学、待业、失恋...... 若没有能看见你的人 没有悉心呵护你的父母 那么就自己看见自己 做自己的“好父母” 黑暗和痛苦 是有价值的 它们终会过去 并成为英雄史诗的一部分
文章推荐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