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让你的孩子活在别人的阴影里
2017-03-08 21:59:29
松果小编
《平凡的世界》中,孙少平不想做农民,虽然他在外面做"揽工汉"下煤窑所干的体力活工作量和工作环境可能还不如农村,他也不想做农民.他的哥哥孙少安希望和孙少平一起做砖厂,但是孙少平就是不干,这其中除了孙少平年轻时有一个"走出农村去"的理想之外,还有没有其他原因呢?或者说孙少平为什么要离开家,去走这样的一条人生之路呢?
因为他要自己的独立的人格,他不想活在哥哥孙少安的阴影里。
我们常常见到这样的现象,一个家庭中,如果姐姐特别“出色”——学习好、听话、讲卫生、自律等等,家长(或者别人的家长)会把这个孩子当“榜样”。那么这个姐姐如果有弟弟(或者妹妹)的话,她的弟弟就会特别“不听话”。也许家长会说:“你看你姐姐多听话!你学学你姐姐多好啊!”但是弟弟反而会越来越不听话,甚至旷课、逃学、打架等等。
这是因为弟弟不想活在姐姐的“阴影”里。如果他事事都和姐姐一样,那他就不是他自己的,而是姐姐的一部分。他潜意识里在挣扎着“做自己”,他一定要做和姐姐不一样的人。所以,他就会和姐姐反着来,只有这样,他才觉得有自己的心理边界,他才觉得自己是独立的。
孙少平也是一样,他的哥哥孙少安无论在事业上、还是在村里的人缘方面,都做得很好,甚至连村里最大的“领导”田福堂也超不过他。做为弟弟,他是无法再超越哥哥了,如果他也学着哥哥的样子去很努力地做,他只能是哥哥的影子。他不要这样的生活,他要做他自己。所以,在意识的层面,他似乎是在去追求所谓的当年的“理想”,但是潜意识层面,他在寻求一种不同于少安的生活方式。
所以,不管外面有多苦多难,他都要离开家。也许煤矿并和当年上中学时他们理想的生活状态相差着十万八千里,但是孙少平还是很认同这个身份,他安于现状,并在煤矿上做得很好,不断受到表扬和提升。——这说明,离开了哥哥的“阴影”,他自己照样能做好。
所以很多做父母的,家里有优秀的孩子的父母,不要为另一个“不优秀”的孩子而苦恼。另一个孩子在另一种生活圈子里也会做得很好。
还有的父母,一定要把“别人的家的孩子”拿来和自家孩子比。“你看人家谁谁谁,学习多好啊,多听话啊!”——别着急,自家孩子其实也能够做得很好,只是当这类的话说得太多的时候,孩子会为了“证明”自己不是那个“谁谁谁”而反感、抗拒甚至朝另一个方向发展。
请你相信,在自然的力量之下成长起来的孩子,都会发展得很好的。就如孙少安和孙少平一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