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生与分离
2017-02-13 18:51:09
松果小编
共生与分离
每个孩子一出生就需要父母的细心呵护,可是面对一个刚刚出生的小生命怎么显的那么手足无措呢。大多数的人的心理都未成年,生过孩子的妈妈们都知道,生完孩子心理与之前的落差。产后抑郁抑频发,就像从天上掉到了地下。如果我们没有一个饱满的精神内核就无法给与无条件的爱。
你会发现,小时候没得到的爱在长大后使劲虐你,我们如何被对待,决定了自己的值得感。中国家庭一代代传承,传承的不仅仅是文化还有人格价值观,生活在这个无意识传承集体意识中,我们常常是身不由己。别怪父母没有给你更多的爱,听了父母小时候的经历会觉的更惨。会觉得感激,他们已经用最大能力来爱我们。3岁之前的孩子要给足了安全感,充分的自由与接纳,回应与看见,使他们的精神内核饱满,让爱与安全感在心里扎根。这样孩子才能充分的探索外在世界,面对分离。
分离,多么恐惧,刚开始上幼儿园的有些孩子会有分离焦虑,他们开始面对外面的世界,心里惶恐不安,哭泣,焦虑无法面对分离。心里有安全感坚实的孩子则不会,他们可以去适应探索之外的世界。据我在幼儿园老师的观察这样的孩子很少很少。女儿有时候就特别焦虑哭泣,我就抱着她让她释放,有必要时协助理解自己情绪。很快她就停止了开始开心的探索玩耍。
6个月之前怎么爱孩子都不过分,是共生期。6个月到三岁,我是我,你是你。从与妈妈的共生走向分离成为一个独立的个体需要坚实的爱,也需要分离做他自己。作为成年人,我们也需要这样给与内在那个受伤的小小的自己,做自己最好的父母,疗愈自己的伤痛,给与内在小孩充分的理解允许爱和包容。
拉起他的手让他大。这样我们可以走出孤独伸展自己的触角与外界建立链接。让生命那一股鲜活的生命力开花结果。挣脱束缚去拥抱梦想建立美好的关系。
健康的人格形成也意味着我有坚实的爱的力量,我没有控制,我尊重个体差异性,就像李雪说的爱是如你所是,并非如我所愿。给与自己无条件之爱也即,我爱你我允许你做你自己。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