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了头的养育

2017-01-31 12:22:48 松果小编
过了头的养育,才是今日教育焦虑的一大根源。 前斯坦福大学新生管理处主任、哈佛大学法学博士朱莉·莉斯考特-海姆斯博士,写了《如何养育成人:打破过度养育陷阱,成功养大孩子》一书,力陈“过度养育”(overparenting)的弊病。过度养育是指孩子力所能及或是可以学着做的事,父母都去代劳。例如,小孩打闹,大人帮助协调解决。去什么地方,家长都不放心,要亲自接送。儿童发展研究者福斯特·克莱恩(Foster Cline)和吉姆·费(Jim Fay)曾提出“直升机父母”一说,形象地比喻那些在孩子(包括已经成年的孩子)头上盘旋着不肯离开的父母。“我们就像对待珍稀花草一样对待孩子,在照料上不厌精细,一见风吹草动,怀疑孩子可能受到打击,便冲上去保护。” 过度养育损害孩子的能力、韧性、快乐和自我意识,也影响他们往后的就业和婚姻。如果说家长、孩子、家教是生产者的话,大学、用人单位、未来配偶,则是消费者。海姆斯多年接触刚脱离父母的大学新生。若这些新生成长中“养育过度”,其行为会立竿见影地显露出来。海姆斯自己接待新生的时候,有的新生话都不会说,而是父母在边上代劳。 过度养育的后果,会往后延续多年。在日后就业上,被呵护过度的孩子,遇到用人单位,更会问题多多。2005年,一个名叫理查德的常青藤学校毕业生在华尔街某投资银行就职,年薪25万。他的工作时间很长,很辛苦,妈妈心痛,想方设法找到小伙子老板的电话,跟他抱怨。次日小伙子上班时候,在电梯口就进不去了,保安把他的东西装在一个纸盒子上拿过来,让他走人,纸盒子上写着:“问你妈妈去。”这个老板或许不应该用这种恶劣的方式处理问题,但小伙子妈妈的做法颇让人厌烦。儿子都工作了,还大事小事来插手,恐怕哪个雇主都难以接受。 在婚姻家庭问题上,圣经上告诫男女成人之后,要离开父母,和配偶结合,成为一体。失败婚姻则是一方甚至双方无法割断和原家庭的脐带,任由父母控制。 看完此书,我总结过度养育有七宗罪: (1)只给东西不练能力。 (2)圈养着不让其经风雨。 (3)只顾眼前满足。 (4)只重视学习和升学。 (5)不组织孩子从事家务和劳动, (6)代替孩子思考。 (7)不听专家意见。 针对这七宗罪,不妨建议如下: 第一,要放权授能而不是微观管理。 在企事业单位,大家可能都知道经理人对于员工的管理,一种叫授能(empowerment),是给员工自主权,让他们自行决定工作方式,承担相应风险,此间除了完成工作之外,员工能力、积极性得到提升。另外一种管理,是微观管理,抓西瓜也抓芝麻,事必躬亲,员工得不到合理训练,能力不升反降。管理者本人也累。这种领导是无能的领导。家庭也是社会组织,运作上不无类似。大事小事事必躬亲的家长,是无能的家长。 第二,适度“放养”,教会孩子如何和陌生人说话,而不是“不要和陌生人说话”。 让孩子独立上学,在小区玩耍,把失去的童年抢回来。 第三,学会延迟满足,让孩子吃苦吃亏。斯波克博士关于养育的理论,在美国流毒久远。斯波克博士强调要给孩子瞬间满足,不能刺激他们的心灵。父母都把孩子当成了纸糊的泥捏的,无形中夺走了孩子独立完成任务的成就和光荣。得让孩子吃点苦,吃点亏,这样他们会成长得更皮实些。 第四,不要参与恐怖的“升学军备竞赛”。父母为了孩子成功,每一步都跟着扶持:帮孩子选课,选容易得A的课程,帮孩子做作业、写文章等。中国这方面更为明显,不要说上大学了,就是找幼儿园、小升初的过程,都是家长在血战。其实正规教育没有这么重要,本书说的原生家庭中的家教(parenting)对人的成长更为重要。 第五,让孩子根据不同年龄的能力,学着做家务。由于过度强调孩子的学习,强调培养孩子的自信,一些日常、琐碎的事情,比如家务,都是家长代劳。孩子日后进入社会,毫无准备。不会做这些都还事小,关键是孩子没有父母陪伴的时候,要会安全、高效地做事。比如小时候他们从来不用锥子钉子,不去换灯泡,哪一天一个人住外面,需要一个人做这些事了,被割伤被电击,那才真正危险。 另外,不要以为学外语这些东西才需要趁早。劳作的习惯也是需要趁早训练的。劳动给人带来快乐,完成任务且能帮助他人,也会带来荣誉、自豪和团队归属感。有家教的人家,无论中外,都会蓄意在这方面训练。《朱子家训》强调“黎明即起,洒扫庭除”。基督教则把懒惰视为大罪之一。那些什么都不让孩子做的家长,是孩子成长的祸害。 第六,让小孩渐渐自己拿主意,自己解决问题。作者鼓励家长训练小孩在做事、办事上,逐渐独立自主。同时她也希望家长让小孩自己思考,不要过早给答案,学一点“苏格拉底式询问”和批判性思维方法。 第七,多听专家的,而不是周围婆婆妈妈的。书中还提出了很多解决问题的好办法,比如和有类似想法的家长形成一个社区;和配偶达成共识,否则一个搭台一个拆台,所有努力都是白费。另外作者建议大家去关注一些相关专家,比如迈克尔·兰扎(Mike Lanza)可教你如何培养孩子的独立自主。杰西卡·莱西(Jessica Lahey)可以教你如何培养孩子的学习能力。麦德林·列文(Madeline Levine)帮你关注孩子心理健康。丹尼尔·平克(Daniel Pink)可教你如何增加孩子的内在激励。克莉丝汀·卡特(Christine Carter)会教你如何帮助孩子快乐成长。布热娜·布朗(Brene Brown)可教你如何提高孩子情商。建议大家不要看微信上水平和自己差不多的人的文章,确认自己的偏见,而自己不去成长。一些作者为了寻求更多关注,有强烈的媚俗倾向,对大众投其所好。其言论并无营养。多去看看真正的专家学者怎么说,可以改变我们的很多错误观念,而这也是通往正确行动的必要前提。 人类总要经历些风吹日晒,否则无法应对日后更大的风浪。听我们学校负责新生工作的同事介绍,现在直升机父母说法都过时了。父母中新的品种叫“无人机父母”(droneparenting)。他们平时看不到,却通过短信、微信,隐形地在遥控。一旦孩子有丁点问题,他们立刻抵达现场,“危难之处显身手”。还有一个新说法,叫“割草机父母”(lawnmower parenting),说这种父母,在前面给孩子清道,什么杂草和石子都不留下,让孩子的路平平坦坦。鲁迅曾称:“世界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小孩的路,都是家长给铺好了,哪还需要他们去走出来?
文章推荐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