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女记者的自杀,谈吸附式爱情的悲剧

2017-01-03 14:52:02 松果小编
29岁女记者的自杀让人扼腕,为什么一个前程似锦的美女要选择这样的人生句点呢?出于好奇,我读了一下她给男友最后的信件。她本来就要披上美丽的婚纱,她正满心憧憬着如何布置自己的爱巢......可是之后发生了什么?为什么男朋友拒绝接电话了?信中她有表示,以后自己不再随便生气了,不再随意不理人了。  当我看到她对男朋友的内心告白,我慢慢看到一些导致她全然崩溃的线索, “我是宝宝,抓紧宝宝,宝宝不懂事会被人欺负。” “你说你离开我不能活,要照顾宝宝一辈子的。”  这些想法,表达出她痴情一片,也反映出她对爱情有一个的”期待“,就是能得到对方的保护、不是对一个成人的保护,而是对一个宝宝的看顾,而且要一直不离不弃地,(即使在她随便生气,随便不理人的情况下)。情侣本是人生同行的伙伴,大家需要彼此相顾,结伴的两个人内心最好具有相近的坚韧度。如果一方一直“幼小”,需要被呵护,被理解、被接纳,而另一方一直需要付出、忍让、牺牲自己。那这样的关系应该很难长久吧?一厢情愿地在婚姻中作“宝宝”,将生命的重量完全压在伴侣的身上,这样迟早要摔倒的,因为人的爱是有限的,不可能一直付出。 她的死,男朋友是有责任的,但将自己的生死放在别人的手中,本身就是一个错误。她选择最后睡在新房的门外,希望死后化做一只猫,一直陪伴在男朋友身边。我想这是男朋友辜负了她的”期待“,她忧怨之情所凝结的痛吧。 根据有限的资料我无权对她整个恋爱发表意见,仅就这种吸附式的恋爱模式发表一下看法。我为她感到非常的遗憾和惋惜。如果她愿意在恋爱里学习自我成长,也许她可以得到男朋友忠诚的爱,得到父母、朋友为她婚姻的祝福,现在在新家里忙着打理蜜月了。  如果你愿意在爱情里自我成长,我推荐腾讯视频《步入伊甸园》婚恋系列课程,第一讲认识爱情与自我成长。
文章推荐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