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心时莫读“心理学”文章
2020-04-03 06:44:40
松果小编
有些孩子不开心时会来找我聊聊天。
“老师,我抑郁了!我查过书,我的症状和书上说得一模一样。”
“老师,我觉得我有人格分裂!我看了一篇讲人格分裂的文章,里面说得情况和我的很像。”
孩子们这种“开门见山”式开场白,着实把我吓一跳。这种感觉像是去看医生,医生还没有开口,自己就噼里啪啦地说了一通,给自己确诊,然后等待医生开药方。
相比过去,现在资讯发达,有关抑郁、人格分裂的词语经常出现在网络媒体,甚至一些孩子已经把“自闭”这个词形容自己不开心。
绝大部分孩子心理是健康的。抑郁等心理疾病的诊断有其严格的标准,不能仅仅凭借“症状和书上说的一模一样”来做判断。
事实上,谁没有情绪低落的时候?谁没有心灵受伤的时候?当面对这些情况时,每个人都有自我疗愈的能力。
相反,如果在悲伤时阅读一些“心理学”的文章,会给自己对号入座,自己吓自己。本来低落的心情过一段时间就会恢复,但是就因为看了一些文章,便开始怀疑“人生”。
因此,对大部分遇上不开心事情的孩子来说,不开心的时候不要轻易找一些“心理学”的文章来看。
一个好做法是找一个信得过的人来聊聊天,或者找学校心理咨询老师,这样会得到更专业的指导。
写日记也是一个很好的方式。我自己偶尔翻到多年以前写的一些日记时,都会笑自己当年怎么就被丁点事情缠绕得如此不开心。
如果找不到可信的人,也不想写日记,那就对着宠物猫或宠物狗诉说一下,低落的心情也会得到修复。
如果没有宠物猫或狗,可以找一块石头放在自己的书桌上,不开心的时候和它诉说一下。这个办法是我从张日昇老师箱庭课听来的,据说效果也不错。
其实这些做法的原理是让孩子们的负面情绪及时得到宣泄,而不积压在心底。
把压抑的情绪说出来,心就不那么难受了。
所以,建议孩子们伤心时不要轻易翻阅一些“心理学”文章。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