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总是害怕自己没有用....”

2020-04-17 12:42:36 宋杨【情感】
笔者:宋杨 “我总是害怕自己没有用....”是怎么回事呢? 关键1:谁来用? 这个问题大概每个人的答案都会不太一样,有的人希望父亲、母亲、伴侣、上级领导、同事...来认为自己有用。而这种想法在这里就成了“我希望他们来用我”!乍一听似乎很奇怪,可是内在逻辑倒是十分明晰。不是希望他们认为自己有用吗,那么他们用才知道自己有用没有啊!这提示自己把自己放在对方的配合方,他们是主方,自己成了客方不说;自己还把自己当成自己的客方。希望被用,那便不能主动体现自己的价值,哪怕看似主动争取,也只是讨好。 明显这里的自己是以奴隶姿态试图去为奴隶主证明自己的可用价值,同时哪怕奴隶主当下并未要求,心底升起的希望自己有用的想法,却一直存在着。换句话讲,曾经的某个与奴隶主关于“有用”展开的记忆,还在影响着自己。哪怕事情过去了,奴隶主当下没在了,可是奴隶主却从此都在自己的内心中。这是无敌的忠诚,由于奴隶主在心底长存,奴隶主的信念亦成为自己永恒的信仰。 关键2:谁在害怕? 当我们说自己害怕时,往往是感觉到了一些不妥当的地方,一时说不上来或是不那么明晰,便会形成一种害怕的感觉。而这里的“我害怕”真的是我在害怕吗?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们先把另一个问题想清楚就知道这个问题的答案了。我是一个主语,基于自己的位置出发,那么我害怕的却是对他人来讲没用,当他人说自己有用就真的有用了?不见得!那么这对自己的好处是什么,我为什么要通过别人确定自己有用才能确定自己是“有用”的呢? 一部分的答案在于自己并不想对自己负责!我们都很清楚当自己要去建立自己的观念、想法、感受、行为时,是需要付出很多努力的。而当能够以“我害怕自己没用”去表现自己时,这里就有了一个伪装。多数人都会关心:发生什么了?为什么这样说。因为当一个人在人前表现出自己的害怕时,示弱本身会吸引旁者的一些关注,同时又可以把关键问题——自己把对自己的决定权交于他人的对自己不负责的行为一笔带过,那么这句话本身就是一个诡计。一部分人甚至会去宽慰对方,并且试图说服对方的“有用";这是更深的认同:旁者围绕着这个自己在寻找关于自己有用的线索并回馈给自己,而自己只是说了一句“我总是害怕自己没有用”。自己用这句话去使用旁者,同时赚了一波眼球,旁者还宽慰自己寻找自己有用的线索,一石三鸟。 关键3:害怕?不,是享受。 趋乐避苦是极为常见的,能躺着绝不站着,能享受绝不吃苦。所以通过说一句话就打到三只鸟,是不是非常省事儿呢?起码从目前的推理听起来,是的!只是新问题就来了,如果以上都是有意为之,大概我们会觉得这个人非常的聪明,会很多招嘛!可惜呢,以上多数都是无意为止,就可以引出接下来的问题:知道自己在做什么并且投入其中,这叫享受,而不知道自己在做什么却投入其中,这便会成为“享乐”(享乐:享受痛苦带来的快乐”) 享受痛苦带来的快乐,意思也就是字面意思。只是看到这大概会不太明白的是,为什么享受痛苦带来的快乐?答案咱们可以从另一个角度来答:还不足以改变的时候,我们能说痛苦不存在吗?明显不能!所以既然不能说痛苦不存在,又不愿意改变,这不是享乐是什么呢?那也许还有其他问题:改变也会痛苦啊,那改变是不是也在享乐呢?我个人觉得是可以这么说的。人活一世皆苦,只是知与不知的区别。 照这样说的话,好像不知道也是会苦的,何必徒增烦恼又那么麻烦去探索和知道呢?这里我们回到题干的“我总是害怕自己没有用”这句话来解答。自己在借用这句话捞好处的时候,就得想着这句话也会带来局限。我之选择皆在我手,何苦归咎他人?享受时有自己,痛苦时就不是自己的责任?没这好事儿呀! 再回到“害怕”上,真正害怕的,其实是害怕在这个因为贪图依赖他人定位自己的安逸过程中一点一点的丧失自己对自己的主动性,彻底沦为只能被动的满足。害怕的是永远只能通过他人的目光他人的肯定他人的反应给自己确定,而失去自己的判断、自己的想法、甚至自己的感觉。害怕的是除了这仅有的一点感觉,一无所有。而这个害怕,亦是在警示已经一无所有的危险。 (图片引自匈牙利摄影师:NoellS.Oszvald) -=宋杨=- 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 动力性团体带领者 受训背景 薛伟邹政动力性团体2015年10月至今;忠德心理医院临床脱产进修;武汉中法精神分析培训项目、北京回龙观中法精神分析培训项目;心里程中法精神分析培训项目主题:儿童的发展及主体的建构、儿童及青少年的精神分析病理学、精神分析基础及其在不同文化间激荡)、曾奇峰精神分析网络课程、曾奇峰精神分析技术课程、曾奇峰精神分析释梦。曾奇峰网络团体督导。费小懿欧文亚隆团体课程、苍岩家庭系统排列、丛中“爱情、婚姻、性”中高级精神分析。LGBT工作坊、魏广东中高阶沙盘治疗、心里程舞动治疗、严和来“与儿童相遇”精神分析课程、严何来精神分析网络课程、李孟潮荣格精神分析课程、卢梭青少年儿童精神分析课程、徐钧首届自体心理学实践两阶课程、薛伟比昂精神分析课程、Zvika舞动治疗课程、迭戈释梦精神分析课程、迭戈回归弗洛伊德30讲、施琪嘉精神分析课程、薛伟世间三问20讲、薛伟、邹政父母微课20讲,薛伟团体督导40讲、薛伟邹政:性、爱情、欲望三重奏电影十讲、李新雨拉康研讨班2年,行知学派连续研讨项目进修。
文章推荐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