慎
2020-04-22 19:10:47
如沵所愿
老子说:“慎终如始,则无败事。” 即无论做任何事情,都至始至终的慎之又慎,就不会有失败和差错。 在我们日常的说话,处事,交友中,修炼好这个“慎”字也同样适用。
慎言、慎行、慎友,一个人只有懂得这人生三慎,才能让生活过得更安稳从容,一生才能更好的安身立命。 01慎言 《艾子后语》中有一段记载:赵国有一个方士好讲大话,自称自己已经活了几千年,见过伏羲、女娲、神农等上古神仙。 有一天,赵王坠马受伤。太医说,需要千年以上的血才能治愈。于是,赵王下令把方士杀了取血。
方士吓得赶紧澄清自己是在说谎吹嘘,但赵王并不相信他,认为他是为了保命才这样说,最后还是把他杀了。
常言道,祸从口出,患从口入。
赵国方士就是最好的例子,为了满足内心的虚荣感,口无遮拦,吹嘘妄言,结果付出了惨重的代价。 说话是把双刃剑,用的好,它可以助你成功,用的不好,也可以毁了你。
说时的“言必适时,言必适度,言必适势”很重要,说出去的话,泼出去的水,无论在什么情况下,都要管好自己的嘴。
不要自以为眼界开阔,就夸夸其谈,不要为逞一时口舌之快,而吹嘘造谎。 做人,说话是一种本能,会说话则是一种本事。任何时候,懂得慎言,是最好的修养。 02慎行 吃人嘴软,拿人手短。
世事喧嚣,物欲横流,诱惑无处不在,一念不慎,就会让自己陷入困境之中。
不管是面对名利,金钱或情欲,唯有守好自己的本分,才能站得更高,走得更远。 《史记》中有这样一则故事。春秋时期,鲁国相国公休仪很喜欢吃鱼,人们知道后就争相送鱼给他,而公休仪从来都不接受。 有人不解地问:“你那么喜欢吃鱼,为什么不接受呢?”
公休仪说:“如果收了别人的鱼,就要为别人办事,最后早晚要被革职查办,到那时谁还会给我送鱼?” 自古以来,智者慎行,哪怕身边纷纷扰扰,都不受诱惑,不为所动,始终不忘初衷,冷静自持。 慎行是一种气度,更是一种智慧。
慎行之人,往往都有着极强的自我约束力,在诱惑面前,能够坚守自己的原则,知道什么事情可以做,什么事情不能做。 不管有没有人监督,都时刻反思规范自己的行为。不该拿的东西,不会据为己有,不该触碰的底线,不会轻易越过雷池。 为人处事,做到慎行,则问心无愧,无论走到哪里,都活得坦荡踏实。 03慎友 人一生,不能没有朋友,但周围的人形形色色。
有的真诚,有的虚伪,如若识人不清,错交损友,就可能毁了自己的前程。 孙膑与庞涓一起师从鬼谷子,二人一见如故,志趣相投,于是,结拜为异性兄弟。
后来,庞涓下山,谋求富贵,临行前,对孙膑说:“若我能得魏王重用,一定会向朝廷举荐你,一起共享荣华富贵。” 孙膑感动不已,当学有所成后,便前去投奔庞涓。
而庞涓见到孙膑,表面上热情至极,心里却害怕孙膑有朝一日会取代自己的地位,于是告发孙膑私通敌国。
孙膑因此被治了重罪。 由于交友不慎,错将信任托付,结果落得被算计伤害的下场,实在令人唏嘘。 所以,现实生活中,与什么样的朋友相交,至关重要。
真诚相待,品性纯良的朋友,能够与你肝胆相照,让你变得越来越好。
而忘恩负义,自私虚伪的朋友,要么将你同化,要么将你推向深渊。 人一辈子,交朋友的目的,应该是见贤思齐,而不是让自己走向失败与堕落。 君子慎所择,休与毒兽伍。
往来之中,交友要谨慎,懂得择善而交,择诚而处,往后的路才越走越顺畅。
慎言,是最难得的修养;慎行,是最高级的境界;慎友,是最重要的能力。
一个懂得“慎”的人,不一定就是“完人”;但是一个不懂得“慎”的人,却一定是“瑕人”。
轻率容易守慎难,悟慎,可护我们驻守清本,悟慎,可助我们安得自在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