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好成为自己
2020-04-27 21:19:54
徐韵真机•玲心导教
自我实现是一个人最终在他一生的方向最后要达成的一个境界,荣格说,我们人一生的历程就很像是一个毛毛虫的幼虫,当它在成长的过程,它可能还不知道自己最终的样子是什么。当毛毛虫继续的生长,它会必须要经过一个过程,这个过程就是成为一个茧,它成为茧的一个过程,其实就是在等待它的转化,也就是羽化成蝶。一只毛毛虫,它经过了破茧而出,真正的透过他自己的力量推动它的翅膀成为一只自由的碟的时候,那么他的个体就完成了。一只毛毛虫,如果他停留在毛毛虫的模样,他是没有办法完成它生命最终的一个实现,唯有他真正的成为他自己最后要成为的样子,让他羽化成蝶的时候,才是他个体完成的时候。对于我们每一个个体来说也是一样的,当我们是小孩子的时候,从婴童开始我们都还没有真正的长成自己,经过了青春期第二性征的展现,我们会慢慢的蜕变,慢慢的成熟。即便我们的身体上已经完成,可是在我们的心灵层面上,仍然要持续的经历不同程度的一个淬炼,透过淬炼的累积,终于让我们个体生命里面有一个完整的蜕变,也就是转化成为最终成熟的自己。我们的这一生都在往这个方向前进,也许有些人是在成年的时候感受到自己的蜕变,可能有些人要到中年时期之后才会感受到自己的蜕变,特别是有一些我们人生受的苦,可能都是一个在茧里面慢慢的嗤服,等待生命的力量,最终让我们真正的累积的实力,这样就可以达到了破茧而出。我们知道如果一个透过外力把这个茧剪破,那时还没有真正蜕变成熟的蝶,它是没有办法通过自己的力量推动它的翅膀,当外力介入而把这个茧剪破的时候,其实就是这只蝶准备要死亡的时候。每一个个体的转化也是如此,我们必须从我们的内在累积足够的实力,累积足够的自我力量,在自我的强度上面,最终达到一个能力的时候,我们才能够真正的发挥自己的力量,真正的展现个体的能力,达成我们生命的转化。
真正的完成自己之前我们要历经哪些过程?第一个是我们要能够先做到坦诚,也就是承认自己就是自己。我们的生命初期,其实都活在这么一个状态,这个状态就是我好希望我不是我,我拒绝成为我自己,我讨厌我自己的出生,我讨厌我自己的性别,我讨厌我自己的个性,我讨厌我自己生活中一切的条件。那么这一份讨厌就会让我们自己其实是抗拒成为自己的,而如果一个人抗拒是自己的时候,那么他所有的能量就不是用来去培养他自己,也不是是用来成就他自己。他所有的力量都是来阻抗他自己,他自己一旦有了什么样的渴望或者是梦想,他可能也会去破坏自己的这份渴望,甚至可能会嘲讽自己的梦想。在他人生的生活处境里面,可能他每去经验到一个历程,这个历程其实都会被他个体所否定,那么他就没有办法从他的生命的经验去累积她自己觉得是成功的经验,他也没有办法真正的去从他自己的正向经验里面更多的肯定他自己。所以在我们要完成成为自己之前,首先的第一步是接纳你自己。接纳你就是你接纳你之所以现在是你这个生命,不管我们是在一个什么样的生活处境,出生在什么样的家庭,我们有什么样的父亲或母亲,甚至是其他的亲人,我们必须要能够先接纳这一切的存在,如果我们抗拒这一切的存在,那么我们会否定所有关于我们生命的一切。
接纳并不是说是接受,当然有一些部分你仍然不认同,比如说我们说早年的伤痛,我们承认这一些伤痛的存在,但我们不必然一定要认同这些伤痛,当我承认这些伤痛存在的时候,我才能够进一步的去回头疗愈自己或回头修复自己。但是如果我只是抗拒,我只是讨厌我有这些遭遇跟经验,那么我就会费了很多力气想要去阻断,或者是想要去否认这些经验的发生,那么其实我可能会变得非常分裂的一个个体。我希望过去跟现在是分裂的,我希望我的里面跟我的外面是分裂的,我希望我的理智跟我的情感是分裂。如果一个人是活在分裂的处境里面,那么他个体的力量绝对是会破碎,所以我们常常有一个说法叫做自我的破碎,如果一个人的自我不是在一个可以被接纳的情况下,他就没有办法进行累积,那么它内在的自我就会是非常的贫乏而不完整。这种破碎的自我,我不仅不会去累积他个体生活经验里面所产生的智慧或是产生的各种经验值,另外一个层面是当他在感受他自己的时候,他常常停留到的感觉就是我好不幸,我好可怜,我什么都没有,其实我好好想要很多的关注,可是我只感觉到一个很贫乏的自己。当一个个体感觉到了自己是如此贫乏的时候,他会去投射他的眼光,在别人身上他可能会常常觉得很羡慕别人,觉得别人好像想什么就有什么,好像别人拥有的总是比他还要多,所以当我们自觉自己是一个非常缺乏而不足的自己的时候。我们很容易把自己放在跟别人的比较上,在这个比较上面就把自己矮化了。你可以想想看,如果我们一个人的自我是如此贫乏而破碎的时候,我们投射的是我们是如此的低人一等,并且是我是如此的跟别人没有办法真正的可以去竞争,或者是没有办法跟别人有任何可以比较的成分的时候,我对于自己当然就是自惭形秽了。我觉得我自己就是各方面都是很糟糕,我就不想要去展现我自己,甚至我可能在潜意识里面我自觉的就想要躲避,特别是如果一个人感觉到的自己是很贫乏而不足的,那么它对于去接受新的经验也会非常的拒绝。对于这个个体来说,他非常恐惧,惊慌,只要有关系的经验,都可能会有惊慌的感受发生。比如说当他觉得这一个新的经验里面,他过去没有遇过,他不知道如何呈现,他不知道怎么样的去表现自己。他觉得他自己在众人的面前表现得不好,这种惊慌的感觉都会使他个体去逃避。所以,一个人如果不会感觉到自己喜欢自己,满意自己,甚至对自己的评价总是很低很贫乏的情况之下,那也没有办法让自己真正的投入在现实生活里面,参与现实生活里面的所有互动。这对于他个体的磨练,或者是他个体的蜕变,其实都是不利的,因为所有个体的磨练跟蜕变很需要环境来帮我们,一些难关或者是一些任务都是为了激发我们更多地去面对这一些新的部分,新的事件或者新的任务或目标都可能是帮助我们激发个体的潜力,也进一步儿让你更认识你自己。
在好好的成为自己这个部分,首先我们接纳自己之后,我们要让自己能够勇于接受新的接触,所谓新的接触,就是不要怕那些你觉得你没有经验值的,不要怕那些你很担心自己表现不好的,透过经验的具足,我们可以一次一次的修整自己,这也是新经验对我们来说最棒的地方。如果今天你一直都在熟悉的环境,比如说你的环境里,就是跟同一群人,或者是你的工作总是重复性的,你在这些重复性的里面跟同一群人的一个接触里面,其实你所使用到的自己的资源可能就是那几个相同的资源。或者是你的习惯,可能它带给你一种舒适的感觉,在这个舒适圈里面,你以为你就是如此了。其实是未必的,我们每到一个新的环境里面,我们开始接触新的经验,我们很可能因此发现新的自己,就是每一个人其实都比她所认识的自己还要更大,还要更丰富,所以透过不同的人的接触,不同情境的转变,我们其实都可以更多的去发掘自己。在发掘自己的历程里面,每一个面貌当他是新的被发现的时候,通常是未经过修整的,所以透过自我,我们可以慢慢的去修整自己在每一种面貌上面的展现,还有每一种面貌上面的一个付出,我们可此慢慢地达成一种内在的平衡和平稳,也可以帮助我们跟外在环境里面的联系,可以有更平稳的一种互动关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