婆婆家的小咸菜—— 潜意识对我们的巨大影响

2020-04-28 17:21:38 壹心心海岸
朋友小王是一名结婚十多年的主妇,经营着自己幸福的婚姻,有一个11岁的可爱的女儿。除了顺利把孩子带大以外,她也还有自己的一份事业。赚的不算多,但是家里家外的各种费用连同孩子额外参加才艺培训的费用都由她负担了。她手里没有存款,但是额外供着一套房子。 穿的普通,吃的也不讲究。偶尔会花几百元买一件漂亮的衣服,大部分时候是从批发市场选择的通路货。吃的嘛,每天都是家常便饭,偶尔会变个花样,一个月会全家人出去吃一顿。 日子过的最普通不过,可是她的幸福感却日益增加。 最有启发性的是她给我们分享的关于婆婆家的小咸菜的故事。 她的娘家和婆婆家是相邻的两座城市,相距100多公里。 可是她怎么也摆脱不了刚刚结婚时那份日夜兼程袭来的孤独感。 结婚就要远离娘家,甚至连工作也辞了。原来计划好的结婚后找一份工作,有一个自己的小圈子,也因为一结婚就怀孕暂时搁浅了。老公是常年在外地的,两个多月才能回一次家。 当时,还没有网络社交软件,因为信号不好,电话有时打不通,跟老公联系就靠几条短信。她记得当时发的最浪漫的一条信息就是:“茄子宝宝马上腌好了,过两天等你回来了就可以给姥姥送过去了。” 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在怀孕时,她有时也去婆婆家吃饭。但是婆婆做的饭她常常难以下咽,带鱼是刮掉银皮炖熟的,炒鸡蛋也不放西红柿,他们可以连续一个月每天中午都吃同一种饭,还有每天餐桌上都摆放的一罐小咸菜。那个腌菜的味道,一进厨房就有一股冲鼻子的味道。 。。尽管她也向婆婆提出过改变做饭的方式,但是老人做饭都已经做了几十年了,怎么可能说改就改呢?有时还因为不喜欢听,给她脸色看。生过孩子的人都知道怀孕的时候,孕吐是最大的一个问题。因为身形比较瘦小,直到生下孩子第二天她吃的依然很少。 而她和公婆的关系也因为这样日常的小事变得越来越疏远。孩子出生后,公婆不喜欢帮她带孩子,她就自己一个人把孩子带到三岁送了幼儿园。 之后,她就开始创业了。有过创业经验的人都知道,过程非常艰难。期间,她没有得到任何人的帮助,出钱的事出力的活儿,全部自己一个人拿下。这中间,她不是没有向公婆求助过,但是他们不愿意帮忙,尽管没有明说,可就拖着不给办,结果所有的事情都得她一个人扛下来。 当老公从外地回来的时候,他们也会一起去婆婆家吃饭。随着时间的流逝,科技的发达,婆婆做饭逐渐改变了方式,向她的老同学和闺蜜学习了不少新厨具的用法,做出的饭也越来越好吃了,不但种类多了,连做菜的细节也在逐渐改变,炒鸡蛋懂得配西红柿了,炖排骨还配上了酸菜,而各种鱼类也区分出了不同的烹调方法。 创业时,小王选择的是幼教行业,她在不断地学习各种家庭教育、婚姻家庭的相关知识。当她意识到,自己心底压抑的怨气,对生活没有任何帮助。公公婆婆也不会因为她有怨气就对她好起来,于是聪明的小王转换了思路,她以更积极的方式与他们沟通,在他们生病的时候照顾他们,家里有活儿的时候她也主动帮着做做。有时,也会跟他们围在电视机旁简单聊聊。尽管表面的互动模式没有太大的变化,可她的内心却慢慢生出了对这个家庭用心呵护的感觉。 因为老公、因为女儿她和这两个几十年都没有见过面的老人渐渐的成为了一家人。 桌子上的小咸菜多年来一直没有变过,永远是秋天腌好,春天晾干,吃的时候用温开水浸泡,然后再加进去醋和酱油调匀。 从开始的闻到就反胃,到后面视而不见,直到有一天老公带回家,她试着去尝了一口,才发现这么多年来最让她下饭的竟然是婆婆家腌好的小咸菜。 通过这则故事我们可以感受到,内心的情绪传递给潜意识的力量多么强大,当我们喜欢一个人的时候,连同他的东西也都喜欢了,这叫做爱屋及乌;可当我们不喜欢一个人的时候,连同跟他有关的东西都成了罪恶的摆设。 味道从来都没有变过,变化的是我们的情绪和认知。 世界上本来没有完美,可当我们换一个角度,却发现这样的不完美,看上去竟然也是那样的和谐。
文章推荐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