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吸引力的心理学原理

2020-05-19 06:40:40 沐亦~心咨情感
好文章并非“只可意会不可言传”,它们背后存在共通的吸引力法则。心理学与认知神经科学的研究者,可能比文章的读者和作者都更加清楚那些可以紧紧抓住读者注意力的“秘密”。 读者经常使用“扣人心弦”“美妙绝伦”“绕梁三日”等模糊性的词语表达对精彩文章的赞美,如果要向他人推荐,还可能会进一步分析写作方式、摘抄精彩片段、阐述由此引发的个人感悟…… 似乎一篇文章的好坏纯粹是主观的个人体验,一旦表达出来就会变成一种干瘪又空洞的抒情,因此“只可意会不可言传”。 但心理学和认知神经科学的研究者们并不这样认为。在他们看来,“精彩文章”的主观感受背后存在共同的吸引力原理。 为何有很多媒体为了获得更多的阅读量,频繁给负面新闻配上耸人听闻的标题,并安排在最好的版位上? 为何人们喜欢幽默的段子和故事,它们与吸毒成瘾之间的异同是什么? 设置有冲突和悬念的文章往往更吸引读者,这在心理学上的发生机制是什么?为何我们记住了一些信息,却忘记了另一些? 文章吸引人的第一条原则就是:在简短的标题中体现出信息的重要性。那么什么内容是重要的?什么内容会令人恐惧、令人激动、令人感到新奇、令人感到困惑。 阅读您的文章感觉很爽,阅读文章的动机来自文章本身,阅读过程带给人“奖励感”。有多项研究证实,无论是文字还是图片,当人们在阅读幽默性内容时,会激活大脑中的“奖赏中枢”,并促进释放一种与快乐体验有关的神经递质——多巴胺。 重读、戏说、秘史、辟谣等题材广受欢迎——通过重新组织材料,使得为人熟知的背景与人物走向发生反转,产生强烈的反差,从而产生最大程度的可记忆性。
文章推荐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