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H工作室】妄想症的分类与区别

2019-11-03 22:17:28 松果小编
妄想症依形成原因可分为原发性妄想和继发性妄想。 两者的区别: “(1)原发性妄想:是一种无法以患者当前的环境和以往的心境解释,又不是其他异常精神活动的病理信念。如果排除器质性影响,原发性妄想是精神分裂症的特征性症状。原发性妄想常在下列妄想体验的基础上形成。①妄想心境:患者突然产生一种情绪,感到周围发生了某些与自己有关的情况,导致原发性妄想形成;②妄想表象:患者突然产生一种记忆表象,接着对之赋予一种妄想意义;③突发性妄想观念:妄想的形成既无前因,又无后果,没有推理,无法理解;④妄想知觉:患者对正常知觉体验,赋以妄想性意义。原发性妄想体验的共同特征是对某一心理现象(情绪、记忆表象、知觉)赋以难以理解的特殊的妄想性意义。 (2)继发性妄想常与下列情况相关。①情感障碍,如抑郁症和躁狂症者情绪低落或高涨时产生的自罪妄想、夸大妄想等;②知觉障碍,如听幻觉基础上产生的被害妄想;③意识障碍,如意识模糊与错觉有关的后移性妄想;④智能障碍,如轻度精神发育迟滞、脑器质性障碍、老年痴呆因推理、判断、记忆缺损所产生的继发性妄想;⑤性格障碍,如多疑、敏感、主观、固执、高傲的偏执性格容易发生妄想;⑥强烈的精神刺激,如等待审判、亲人的突然死亡所致的心因性妄想;⑦暗示,易于接受暗示或自我暗示的患者如癔症,容易受暗示产生妄想。” 除继发性妄想有可能被误诊为精神分裂症外,临床上还有一种类型疾病,也常常被误诊为精神分裂症,这就是“敏感性关系妄想综合症”。早在1918年,E.Kretschmer就提出敏感性关系妄想的概念;1963年,K.Jaspers又指出,这种敏感性关系妄想的性质,是一种类妄想观念而非真性妄想。国内外其他学者对此也有一些论述,尤其是国内学者秦晓霞,对此曾有深入研究。她详细描述了敏感性关系妄想的主要症状: “认为自己表情不自然,目光中有丑陋、贪婪、色情含义;其它临床表现为认为自己的身体形状、气味有问题,认为自己下颌不对称、腿粗,认为自己的脚、口腔有臭味等,认为这种问题别人都看出来了,并用行动表示了反感,如对方摇头、叹气、走开,以至于认为对方身体的任何小动作都是对自己的反感。通常在并不亲密也不陌生的中间性人际关系中出现,而几乎不泛化到陌生的和亲人型关系。因此,当别人不经意间挠头、摇头、叹气时,病人都认为是针对自己的问题反应。这类病人没有幻觉出现,病程可持续多年,而仍保持求治愿望,影响社会功能。”
文章推荐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