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时候我会怀疑,有的人虽然忍受着心理上的痛苦和折磨,但是其实是不愿意出来的,换句话说,比起从中爬起来所面临的种种,忍受着痛苦的那部分朋友其实更愿意呆在焦虑、抑郁的情绪中。其实我们在日常生活中有时候也会遇到,像拖延,比起要去做的事情,你宁愿忍受着一边看电视一边焦躁的折磨也不愿意迈出脚下那一步。再比如失恋,你明明知道大道理过了就没什么,下一个会更好之类的大道理,但是还是需要悲伤一阵子。或许这个例子不是特别合适,但是总的相同点就是,当你觉得去做一件事情(比如马上捡起手头的工作、比如失恋的时候去做一些转移自己心情的事)所要付出的能量过大,所以宁愿忍受消耗自己能量相对小的焦虑和烦躁抑郁的折磨。 我并不是故意要把这些字眼打出来,但是确实也是没有更合适的词语可以去形容这样程度的心情,或者你更轻或更重,但是唯一要说的就是现在对于这些字眼过度渲染,以至于他们离我们很近但是又离我们很远。就像是,我们避讳死亡,但是我们每天的新闻标题总有其衍生出来的词汇,包括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死亡,这样的字眼,日常却又让人敬畏和害怕,你可以戏谑着自己与它的距离,就像人们平时经常讲自己可能会过劳死一样,当你真正体检发现自己身体哪个部位有结节,你又惶恐不安,希望下一秒就排除恶变的可能。当它真正来到你身边,发生在身边的亲人和自己身上的时候,你发现极力否认也没有用的时候,你才真正意识到要去面对它,才会真正近距离的去观察它,接受它无常得平常。好像又跑题了,我的意思是说,虽然我们现在大肆报道焦虑、抑郁等等的精神心理疾病,但是我们始终没能去正视它。所以我把这些字眼用在这里,想让他们像减肥,美白一样进入我们日常生活正视然后行动的行列。最新的调查发现,中国人每8个人中就有1个人有精神心理障碍,但是没有就诊的比例却达到70%。也就是说,100个人中将近9个人(大概是10个人中有1个人,想想你身边有多少人你就知道这件事情有多么平常又多么不被提及)会受到精神心理障碍的折磨,有的知道却不治疗,有的甚至连自己发生什么问题都不知道。所以,就像感冒,耽误太久不治就容易有并发症,如果感冒的发烧头痛严重影响日常生活,也要就医吃药。没有不同。都是病,为什么要歧视心理上的病,感觉这是一个值得思考和讨论的问题。那就多讲几句吧。包括邪教,为什么各个国家要控制,因为人类太害怕自己失控了。这样的灾难,发生在历史的各个时期,对于人性,一半善一半恶,所以才有法律法规,如果把恶放出来,就是人类生产的对付人类自身的恶魔。包括精神病,也是一种失控,失控的人很容易被视为威胁,另类,又或者另一角度,会被看成废人,在英语叫失去能力的人。如果是身体,那可以身残志坚,但如果是意志,就被看成废人。但是又很可笑的是,你看上面调查出来的数据,那十分之一,按照社会惯有的逻辑就是,很多个意志残疾的人把自己藏起来(或者假装看不到不愿意看自己),还嘲笑各种原因暴露出来的意志残疾的人,然而有的意志残疾的人得到了治疗而康复,又或者正视自己的残疾而坦然更具创造力和心理弹性,那些把自己意志的残疾藏起来的人,却在每一次笑声中加重自己伤口的疼痛。 我又忘记自己原先想讲什么了。对了,拖延,不愿把自己从难以忍受的情绪中拔出来。其实这个问题也是分两个角度看(我知道肯定不止两个角度,我比较懒,只想到这两个)一个是这个难以忍受的程度是可以接受的,你觉得不影响生活,可以不去改变的,甚至偶尔还能提供一点灵感的,那就等你觉得不能忍受的时候再往下讨论。但是如果这种情况就像心里的一根刺,长在肉里,一直想拔,却一直不知道怎么办或者很无力,那就往下看看。比较具体的事情大家可以对照拖延,其实是一种沉浸于难以忍受的情绪不愿意走出来的惯性。那我要讲的就是刚刚上面说的能量的消耗,其实沉浸其中是对自我的一种意淫的保护,因为有时候人会对未知的事件或者曾经在上面跌倒过的事件所承载的不确定性和后果过分夸大(可以参考一朝被蛇咬,十年怕草绳)那些失败的让你痛苦的经历留在你的记忆中,或者被你压抑在潜意识里,让你不到万不得已不会选择去承担这样的痛苦,或许因为真的太痛了,或许因为在成长的过程中你面对痛苦太无助了所以接的不太好,没有太多成功承接痛苦的经验。但是我们是人类,我们区别于其他物种或许就是心灵的成长,原始的机制让我们对危险保持警惕和深刻记忆,但是我们可以再一次去剖开即将面临的危险,理性看看最坏的可能是否能接受,然后理性规划在这种不确定的事件上如何获取成功,如何面对失败,再带领自己创出一条成功承接不确定感的道路,让自己未来在判断不确定事件能量消耗的时候增加一些筹码。最终拿掉不可忍受的情绪这一层保护膜,不要再用小痛去回避大痛了,锻炼自己承受大痛的能力,才能在日常生活中从容。
聊聊拖延
2019-10-31 23:40:38
松果小编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