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不听话?上网?叛逆?究竟该怎么办?豫章书院与杨永信之流不过是掩耳盗铃

2019-10-28 12:21:55 松果小编
最早期“毒害”青少年的是武侠小说,后来变成了游戏厅,再接下来是电视与电脑最后变成了手机。孩子们的叛逆似乎是亘古不变的的,但是背锅的东西却随着时代的发展变了又变。 这是一段临沂网戒中心的采访。 “那么请问一下各位家长,在家庭教育中,曾经对孩子使用过暴力的请举手。(全场几乎举手)。 对孩子有过度溺爱的的请举手。(一半举手)。 因为以前过度忙自己事情而没有顾及孩子的请举手。(几乎大半举手)。 夫妻关系不好而发泄在孩子身上的请举手。(一半举手)。 在之前言语中不尊重孩子人格,言语中刺伤孩子的请举手。(几乎全部举手)。 然后作为父母不懂得和孩子沟通的请举手(全场举手)。 在曾经的观念中认为孩子是自己的,可以随意支配的请举手。(一半举手)。 选自央视新闻频道《新闻调查:网瘾之戒(柴静)》报道地:山东临沂网戒中心。” 从这几个犀利的问题中,可以看出,网瘾叛逆并非全部是孩子的错。 在传统的家庭教育观念中,家长认为自己是绝对的权威。自从我国古代,棍棒底下出孝子这类名言就层出不迭,但是,这一定是正确的吗。 不管是人类,还是动物,都会存在反射,有些反射是先天的,有些反射是后天的。比如抓握反射,膝跳反射等这些就是先天的反射,它是通过感受器(比如皮肤感受神经元),接收到刺激,通过传入神经,到达中枢系统(比如脑或脊髓),中枢系统发射信号通过传出神经到达反应器(比如肌肉神经元)从而形成一系列的反射。 条件反射是后天形成的,这个理论之中最有名的就是巴甫洛夫的狗的实验。在这个实验中,他在投喂狗的时候会使用蜂鸣器(一种声音很大的道具),最开始使用蜂鸣器发出声音,狗是不会分泌唾液的。但是一段时间的学习后(即投喂之前按蜂鸣器),狗在听到蜂鸣器的声音就会分泌唾液。 这就是经典的条件反射。 如果通过条件反射可不可以控制一个人的行为呢?答案是肯定的。 著名行为主义学派心理学家华生,曾经说过“只要给我一打婴儿,我能把孩子训练成社会精英,不管是医生、律师还是警察。”而他的训练就是基于条件反射,让孩子们向家长期望的方向发展。 基于此理论,一种心理治疗方法就诞生了,这就是厌恶疗法。 厌恶疗法目前常用于性欲倒错,品行不端等精神疾病的治疗,通过电击或催吐,或者通过气味与声音让治疗者想到不良行为就想到痛苦体验,从而改变行为。 这是一种很简单很粗暴的治疗方法,但却十分有效,电影《发条橙》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而传统的棍棒教育就是让孩子与家长认为的不良行为进行连接,让孩子惧怕这种行为。这种方法虽然粗暴,但确实行之有效,在通过伦理审查之下,确实可以治疗一些心理精神疾病(如:有社会危害性的性欲倒错行为)。 但是技术一旦作恶,那将是很恐怖的。杨永信与豫章书院的行为严重违背了医学伦理,强行的通过严重且危急生命的方式干预孩子的心理,让孩子害怕网络,害怕电脑。但是这种方法真的是最好的吗? 电影《发条橙》的结尾,男主角因为这种“行为改造”而引发了一系列本应避免的事情,最终在恐惧中去世。虽然男主作恶多端但这种死法也令人唏嘘。 经受过豫章书院与杨永信网戒中心的孩子,开始害怕社交,害怕上网,甚至害怕电脑办公。或许在家长眼里,孩子终于懂事了,但其实孩子丧失了完全的自我,变成了被恐惧控制的人。 厌恶疗法并不是洪水猛兽,但是一旦被恶人作恶,那将会是毁灭的打击。这种疗法甚至不能通过伦理审查,不能叫做治疗,我姑且叫做改造吧。 经历过这里改造的孩子,丧失了对父母最后一丝信任,因为是生他们的人将他们送去了恶魔集中营,在余生中,他们可能很难在信任父母。或许现在的孩子听话了,不上网了,但是,家长已经失去了这个孩子。然而家长还在这粉饰太平中洋洋得意,认为自己救了孩子。 孩子沉迷网络,或许并不是孩子的错。我们要真正了解孩子们在网络上究竟在干什么。或许家长们会说了,他们就是聊天和打游戏,但其实在深层次,还有很多东西。在游戏之中,孩子可以获得成就感,在胜利中被满足,感受多巴胺释放带来的快感,但是加入生活之中还有其他方式可以让他们获得满足感和成就感,他们还会一头的扎在游戏里吗?如果孩子沉迷聊天,我想不妨探讨一下孩子沉迷网络聊天的动机。在生活中孩子有足够的社会网络支持吗?他们的生活之中有倾诉和陪伴的对象吗?他们有认可的亲情和友情吗?家庭老师和同学三者支撑体系他们存在吗?如果你了解了这些,或许你对孩子的网聊行为就有所了解了。孩子们其实希望生活中能得到关爱,得到陪伴,网络折射的无非是现实的空虚。 那么家长怎么做才能让孩子从网梦中醒来呢?其实并不是需要很高深的知识。首先,让孩子感受到家的感觉,感受到爱,改善家庭环境。孩子成长的过程中,家庭对认知起到了不可磨灭的作用,因此想缓解和孩子的关系,让孩子开始向家里倾诉,就要让家庭环境改善。 其次,要让孩子转移开注意力,让其他的东西替代网络,只要能让孩子找到成就,就可以让他们有另一个有兴趣的东西来替代上网。这可以是运动,可以是爱好,让孩子知道网络不是唯一的。 最后,如果孩子的情况很严重,可以去医院。背景回龙观医院有网瘾科室,但其实治疗网络成瘾,其实治疗的是整个家庭,治疗除了治疗孩子的行为问题,还要治疗家庭的关系。有一句话说的很好,孩子犯了错,是因为家长先向孩子犯了错。 但是孩子,也是要有改变的意愿,孩子并不能只要求家长做某些,自己也需要有内在改变的动力。一念向阳,孩子要试着理解家长,也要配合家长的行动,只有一起,才能走出这段阴霾。 面对网瘾孩子,我们不能一味的将孩子送到豫章书院与杨永信进行洗脑,而是要和孩子一同成长,感受生活的酸甜苦辣,一同面对生活风雨阳光。当家庭能相融在一起的时候,豫章书院与杨永信之流就是伪命题了。
文章推荐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