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间分享】家庭对成员有哪些影响?
2019-09-26 04:18:02
松果小编
这是郝伊晨间分享的第7天,分享的内容是家庭对于成员有哪些影响。
我会把这一段专业的描述放在下面,大家可以看看,然后我也会分享一些我的想法。(我本来今天想偷懒一下,一个铁粉告诉我,老师,你自己思考的内容和阅读书本的内容,在语音输出时,感觉是不一样的。我还是加上自己的思考吧~)
家庭对于其成员施展的多面影响,可归纳为如下几点:(一)提供保护;(二)提供安慰、鼓励;(三)提供教导;(四)提出要求或限制。以上四点又可进一步分为两大类,第一大类是家庭和成员分别扮演提供者和接受者的角色;第二大类是家庭扮演要求者而成员扮演提供者的角色。如果,成员和家庭间的“提供者-接受者”互补角色是和谐的,家庭则安乐,成员则适应良好;倘若是不和谐的,成员间容易产生适应不良反应,而家中的乱象则不断。在下述几种条件下,家庭与成员的关系会变为和谐或者不和谐:
(一)一般情形是,成员尚幼时,家庭与成员主要分别扮演提供者和接受者的角色,而成员和家庭的关系会在和谐的气氛里顺利运作。
(二)当然,无可避免的,也有少数情况是特别的,即父母由于本身的健康、心理、社会等问题缠身,无法可圈可点地达成父母的任务,提供给子女保护、安慰、鼓励、教导等。换言之,他们不能为子女提供一个健康的心理环境,此时,家庭与子女的关系则不和谐。
(三)家庭里的年幼成员由于能力还未充分发展,处处尚显得无知、无能、无助,一旦遭遇到现实难题则不知所措,而唯一能做的便是盼望父母能及时伸出援手,给他安慰鼓励,以及意见上、技术上、经济上的具体协助;此时,家长若能让子女如愿以偿,则子女与家庭的关系可保持和谐,子女可安然地抹平挫折。
(四)当子女适应有困难时,如果父母或因不知子女之需要,或因本身也处在极大心理、社会压力下,伸不出援助之手,而任凭子女自力处理适应上的困难,则家庭与成员的关系会处于不和谐的状态,成员就很难安然渡过挫折,而挫折就会变为危机。
(五)年幼的家庭成员虽然很需要保护及关爱,但这种需要的强度并不是永远不变,而会依他们的成长逐渐变化;原有的需求可能会消失无踪或减弱,原来没有的需求可能会出现,而且变强大;而以前微弱不显眼的需求可能会变得非立刻得到满足不可。因此,父母最好经常注意子女成员的需求或能力的改变,随着改变调整其所提供的保护、关爱、教育与限制,不然本来已建立好的双边和谐关系,可能会不知不觉间松动,甚至腐蚀,而变得相当不和谐,终于引发家庭与成员间的互相攻击与伤害。
以往的精神医学都相信一个“精神失常”患者的病因全在他个人身上。但深受上述部分与整体互动关系的系统理论思考影响之后,许多精神病学家再也不认为病患家庭中的人际关系良莠与个人心理健康没有关系。他们已认清一件事实,那就是心理不健康者往往来自不健康的家庭心理环境,尤其是充满冲突、冷漠的家人互动关系。目前,精神卫生从业人员都懂得家人间的相互关怀、接纳、了解与诚实是促进家庭成员心理健康的最主要催化剂,而家人间的冷漠、不关心、拒绝、不了解、欺骗与不诚实是引发家庭成员心理疾病的主要导火索。
引用部分到这里就结束了,我来分享一下我的经验和想法:
我的经验和想法
1、请把上述文字,再读一遍。
2、在接受家庭治疗培训课时,老师说,父母在孩子青春期之前做好父母,青春期到18岁之间,要增加一个朋友的角色,18岁之后,就是朋友了。这个变化的依据,就是孩子随着自身的成长心理需求发生了变化,从最开始的安慰鼓励,关爱、保护和教育,到技术上、经济上、意见上的支持。需要父母多关注一下孩子的心理需求发展与变化。
3、家庭是一个系统,如果一个成员发生了变化,其它成员都会发生变化。但是,一般孩子进行心理咨询时,会单独安排家长的访谈课,一是考虑到这个系统中,多一个人做些调整,系统改变得越快越有效果;二是因为,咨询师和孩子每周只待一小时,其它时间都是父母在陪,如果父母能有所调整,孩子遭受的负面刺激也会减少,对孩子的改变的影响更大。
4、很重要的一点,家庭对成员的影响是会改变的。因为我们自己在不断变化中,当我们成长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就会发现,创伤里面,也有治愈,你会很容易看到家庭对你的积极的影响。
今天的分享就到这里了,对于家庭对于成员的影响,你是怎么看待的呢?欢迎留言探讨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