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亲的情绪状态对胎儿的影响
2019-09-11 10:44:13
松果小编
母亲在怀孕期间,其情绪状态对胎儿的影响很大。
一、精神压力对胎儿的影响
精神压力包括担心和焦虑等。在怀孕期间过度担心和焦虑的妇女往往会发生高血压。高血压最常发生在怀孕的最后3个月,它会使肾功能受阻,从而造成孕妇手、脚、关节肿胀。一般说来,胎儿不危险,但严重者会使母亲处于危险中,胎儿也许不得不提前取出。精神压力来自于许多方面,其中之一是怀孕本身。许多母亲会担心胎儿的健康、智力、性别甚至相貌等,从而导致压力,尤其那些有家庭遗传病史的母亲焦虑更大。
除了母亲单方面的精神压力外,还有夫妻关系也会影响胎儿,有人进行过大样本调查,结果发现,夫妻感情不和,常发生矛盾,争吵甚至动手打架,他们所生的孩子出现身心障碍的概率要比其他夫妇所生的孩子高得多。这类孩子最常出现的生理问题是:格外的矮小、瘦弱、身体抵抗力差;他们最常出现的心理问题是:神经质(是一种具有某些神经症基调的人格特征,也可理解为神经过敏的特殊气质。神经质的人对于消极事件有体验上的偏好。神经质往往会对个体的事业、爱情、生活、人际关系产生负面的影响,甚至最终导致神经症或其他身心疾病的产生。)这些孩子长大以后常常表现得神经过敏。由于过分的敏感。他们很难和周围人和睦相处,总有一种孤独感。除神经质之外,他们的性格也异乎寻常,这些人经常会感到自卑、无端怀疑,有时甚至会发展为偏执。
二、极端情绪对胎儿的影响
极端情绪主要指母亲受到意外的恐吓,比如亲人亡故等。在这种情况下,母体会产生一种激素叫儿茶酚胺,这种激素会穿过胎盘,侵入胎儿,使胎儿也产生恐惧。研究者们发现,儿茶酚胺存在于受到惊吓的动物和人的血液中,这种激素能够刺激植物神经的传导。有人做过研究,在受到极度恐吓的动物体内抽取出儿茶酚胺,然后注入到本来很平静的动物体内,这种原来很平静的动物会立即变得惊恐万状。
母亲所受到的暂时的、短期的恐惧不会胎儿的身体和精神产生很大危害。比如:有的母亲特别害怕某种动物,有时走在路上突然遇到,她也会产生应激反应,这种情绪变化无损于胎儿。还有一类使母亲情绪产生很大影响的情况,比如:家庭成员长期患病等,这种也基本不危及胎儿,因为母亲没有体验到那种肝胆欲裂的痛苦情感。
能够危及胎儿的,是母亲所受到的直接的、重大的精神刺激,如怀孕期间丈夫亡故,或怀孕期间遭丈夫遗弃等。有人研究了遗腹子的情况,发现这些人当中精神失常者为数甚多,大多数患有精神抑郁症,也有为数不少的人患有精神分裂症。这是因为妻子在失去丈夫以后会长期产生极度悲伤的情感,这种情感使得她们体内不断产生大量的儿茶酚胺,因此胎儿也就长期受儿茶酚胺的作用,最终导致各种精神问题,除以上提到的两种较为严重的精神问题外,还会造就各种病态人格,比如偏执型人格 ,这种人特别固执己见,根本不听别人劝告,他们总是去责备别人,从来不会发现自己有问题;还有妄想型人格变态,这种人分不清真实与幻觉,他们常会产生幻觉,又总把幻觉当真。
母体内所产生的儿茶酚胺,是通过直接作用于胎儿的下丘脑(情绪中枢)而对胎儿情绪产生影响的。
三、母亲的情绪影响胎儿的途径
众所周知,母亲与胎儿各自有着自己的大脑及植物神经系统结构,各自有着自己的血液循环系统。总之,母亲和胎儿各有着自己的一套独立系统,他们彼此之间相通的地方是脐带运输营养进入胎儿体内,排除废物给母亲,还有就是一些毛细血管的渗透。
那么,母亲是怎样把自己的情绪传给胎儿的呢?是通过母体所释放出的神经激素。母亲在受到突然的恐吓或精神的极度刺激时,这些刺激会首先作用于大脑皮层,同时立即传递到与大脑层直接相连的下丘脑,在下丘脑内转化为情绪,同时下丘脑立即把这种信号传给内分泌系统和植物神经系统,使得母亲脉搏加快、瞳孔扩大、手心出汗、血压升高等等;也使得神经激素的分泌加剧。释放出的神经激素会首先进入母亲血液,这时不仅母亲血液中神经激素的量骤然升高,胎儿血中神经激素的量也骤然升高,这种神经激素,不仅使母体内发生化学变化,也使胎儿体内发生化学变化。这种变化自己又作用于胎儿的下丘脑,下丘脑再发出指令,指令传到胎儿植物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使胎儿产生与母亲类似的情绪反应。
如果母亲所产生的情绪体验是短期的,所分泌的神经激素量也很有限,不会对胎儿产生很大影响;但若母亲所产生的情感体验是长期的,神经激素的分泌就会持续增加,也就会持续地对下丘脑产生刺激,最终改变胎儿的正常生物节律,使得新生儿一落地就带着一种先天的情绪障碍。
一般认为,母亲产生的强烈情绪体验会对胎儿产生影响的时间是在母体怀孕3—4个月以后。在此之前,影响只是身体方面的,不会产生更高级的反应。这是因为,胎儿的大脑形成是在怀孕后期,无大脑的调节,胎儿不可能把这些神经激素进一步转化为情绪体验,只是躯体的直接反应罢了。
四、母亲对胎儿情绪影响的持续时间
母亲对胎儿的情绪影响会持续多久,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因为如果这种影响仅仅是短时间的,似乎关系并不很大,但若是长久的、甚至持续终生的,关系就很大。
首先应该明确,母亲的情绪、情感和胎儿的情绪、情感并不存在一一对应的关系,并非母亲极度压抑,胎儿也极度压抑,母亲十分悲伤,胎儿也十分悲伤,而是母亲的种种激烈情绪反应,在胎儿身上产生累积效应,他们最终变成一种性格怪异的孩子。例如:有些孩子可能成为强迫型精神型,有些可能成为偏执型人格变态等等。
有人专门进行过这样的研究,调查那些母亲在怀孕期间情绪变化很大的儿童,看他们在童年乃至少年期有怎样的人格特征。具体方法是,他们首先判断胎儿的情绪特征,判断时采用的方法是测胎儿心搏数,测时可以把听诊器或一个扩音器直接放在母亲腹壁,就可以清楚地听到胎儿的心搏声,听的同时计数。这样做的依据是,成人在情绪反应特别强烈的时候,会心跳加速,胎儿亦如此。所以,从心率变化可以得知胎儿是否也有情绪反应发生。为了测到胎儿的心率变化,实验者在母亲身边放噪声及其他突然的刺耳音响,同时测胎儿的心率。结果发现胎儿可以分为三种类型:第一种是高反应型,即一听到噪声,胎儿心率马上加快,同时伴有象踢腿、胳臂等激烈反应;第二种是中反应型,即听到噪声以后,胎儿心率逐渐加快,同时伴有一些蠕动,动作不如前者剧烈;第三种是低反应型,这类胎儿任凭外面天翻地覆,没有任何动静,心率变化也不明显。这个研究一直追踪这些儿童长大,十几年后再测第一类,即高反应型儿童,发现他们仍然保持着当年的“高反应”特点,他们对事物的变化极为敏感,他们精力旺盛,具有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十几年以后再测第三类,即低反应型儿童,他们也仍然保留着当年的“低反应”特点,他们对事物反应迟钝,总是显得无精打采,缺乏想象力和创造力。
从这样的研究来看,母亲对胎儿的情绪影响是长期的,而不是一时一事的。要说明的是,虽然母亲的情绪变化对不同类型的胎儿都会造成影响,但他们会以不同的方式反应之。高反应型的胎儿大多数时候是以身体的主动动作做出反应,低反应型的胎儿大多数时候是以消极的方式做出反应。长大之后,高反应型也许会向着一种类型的人格发展,低反应型会向着另一种类型的人格发展。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