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教养我们的孩子

2019-09-08 20:36:39 松果小编
有家长问我,“老师,孩子自卑,暴躁,还听不进不同意见,都无法沟通,我们该怎么办?”这些孩子出现了自卑,情绪不稳定,固执己见等问题都是孩子在教养过程中缺乏心理营养造成的。心理营养是林文采博士提出的一个理念。是指从孩子出生到人格成型这一心理成长过程中必须的心理支持因素。它们分别是无条件的接纳,生命的至重,安全感,肯定赞美认同,学习、认知、模范。这五个心理营养是随着年龄的增长依次出现,并起叠加作用,缺一不可。 0~3个月开始 有两个心理营养,第一个营养叫做无条件接纳,第二个叫生命的至重。 无条件的接纳最初是指孩子出生以后无论他长得是什么样子,有什么身体的缺陷,爸爸妈妈都接纳他和爱他。在孩子逐渐长大之后,无条件的接纳就演变为或许他不够完美,但他是独一无二的,永远是我们最爱的孩子。他或许会犯这样或那样的错误,让爸爸妈妈生气,但生气只是对他做错了事而生气,决不会因为他做了错事而对他这个人而生气。绝不会因为他做了让我们生气不高兴的事而不爱他,我们爱他,仅仅因为他是我们的孩子。 生命的至重 在孩子刚出生的时候,由于孩子的生命的脆弱,父母把孩子的看得最为重要,孩子饿了病了,父母就会放下所有一切,去关注孩子,给予孩子最好的照顾。随着孩子自我的形成,父母也成为孩子眼中的“重要他人”。“重要他人”,是一个心理学的概念,他指的是在孩子的心理人格形成及社会化过程中,最具有影响力的一个人,这个人的养育态度及行为举止,将对孩子成长形成决定性的影响,这个人有孩子自己挑选,最初最本能的选择,当然是爸爸妈妈,如果爸爸妈妈不行,他就有可能选择祖父母,老师或其他长辈。如果孩子在成长过程中,没有找到他所需要的“重要他人”,那么,他将倾其一生,一直会寻觅这个“重要他人”,直到找到为止。而在这一生寻找“重要他人”的过程中,或许会早恋,或许会为得到“我最重要”的感觉而不停的去试探,导致人际关系或婚姻关系的困扰。 第4个月开始 第三个心理营养叫安全感 从4个月左右开始,孩子要和母亲进行精神上的分离,开始要成为一个独立的人。这个阶段一直要持续到三周岁左右。由于孩子分离的对象是妈妈,如果妈妈的状态稳定,孩子会很自然的走过这个分离期,获得安全感。妈妈在心情好和心情不好时,对宝宝所做的同一件事情会做出不同的反应,这种不一致的行为,会导致孩子心理上的混乱,他会怀疑担心是否自己做错了什么而引妈妈生气。在生活中过得战战兢兢。同样,父母之间的争执,争吵,也会让孩子害怕,在孩子眼里,父母是他的天,是他的地,父母间的争吵会让孩子不知所措,失去安全感。一个充满不安,恐惧的人,也必然是情绪不稳的人。要建立良好的安全感,首先妈妈情绪要稳定,其次,要有和谐的夫妻关系,还需要充分的陪伴。 4~5岁开始 第四个心理营养叫肯定赞美认同 从4岁左右开始,孩子有了“我”这个自我意识之后,非常需要来自权威的肯定,赞美,认同。在一个家庭结构中,通常父亲是权威的代表。因此父亲肯定,赞美,认同的效果要远远大于母亲。在这个阶段,父亲应该积极的参与到孩子的教养中来。中国的父母从小接受的是,骄傲使人落后,谦虚使人进步这样的一种观念,在教育孩子时面对孩子的好成绩,为了不让他骄傲,会有意无意的泼一些冷水,这样做的实质后果是不仅没有促使孩子不断进步,反而打击了孩子学习的信心,给了他更大的压力。有的孩子在这种压力下,会去追求完美,对自己要求的更多,同时想的也更多,在没有实现时则丧失信心,自卑,导致自我价值感降低。而又有一些孩子感到我无论如何也无法满足父母的期待,我是一个无能的人,也导致自我价值感的降低,自卑,对学习失去信心。因此,父母尤其是父亲要做的是,对孩子取得的成绩要肯定赞美认同,对不足的部分要进行鼓励。 6~7岁开始 第五个心理营养叫学习、认知、模范 从6岁开始,孩子开始进入人生真正意义上全方位学习知识的阶段。人的学习实质是一个模仿学习。因此在这个阶段,需要有一个人能做孩子的模范,身体力行的示范。同时由于孩子已经有了“自我”,在一定的范围内需要给孩子一个选择的自由,并让他承担相应的责任。很难想象一个沉溺于网络游戏的父母,会有一个爱学习的孩子。同样也很难想象,一个都由父母做决定的孩子会有独立自主的能力。 心理营养能够从小给予是最好的,之前给的不足时,但只要父母意识到了,在孩子人格形成之前,都不算晚,只不过需要父母付出更大的耐心和毅力。 这五个心理营养都是父母应该给予孩子的。如果父母由于某种原因,自己也缺乏五种心理营养中的一种或几种时,就算他们有心想要给予孩子,由于自身的匮乏,也就无法给予孩子所需要的心理营养。这就需要通过自我的成长,自我反省来补足所缺失的部分。 希望通过这篇短短的文章,能够让父母了解孩子产生问题的根源,尽早的去弥补补足缺失的部分,让孩子更好的成长。
文章推荐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