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心理毕生发展观的基本观点
2019-09-06 08:22:06
松果小编
保尔·巴尔特斯(PaulB·Baltes,1939—2006),德国著名的发展心理学家,毕生发展心理学理论的倡导者。他致力于人类心理发展毕生取向的建立与发展,提出了发展研究中的方法学问题、智慧的毕生发展研究、毕生发展理论、选择补偿最优化理论以及成功老龄化理论等等。2007年美国心理学家期刊这样评论道:“巴尔特斯可能是当今最具影响力的发展心理学家。”
1939年,保尔·巴尔特斯出生于德国萨尔州萨尔路易市。20岁时考入了萨尔布吕肯大学心理学系,此后一生都致力于心理学学习以及对儿童智力的发展研究。
1964年,巴尔特斯与妻子玛格丽特一起来到美国内布拉斯加州大学,成为沃纳·夏埃的研究助手。这可以说是巴尔特斯研究生涯中重要的转折点,正是这个时期他开始进入老年人心理研究领域。
1967年,巴尔特斯回到萨尔布吕肯大学攻读博士学位,之后12年分别就职于西弗吉尼亚大学心理系,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人类发展学院,以及斯坦福大学行为科学高级研究所。
1980年,他返回德国,担任马克斯·普朗克人类发展与教育研究所所长。巴尔特斯是欧洲科学院创始成员之一,柏林一勃兰登堡科学研究院的成员,德国雷欧仆蒂纳(Leopoldina)自然科学院副主席。
他还是美国艺术与科学学会和瑞典皇家科学院的外国成员。巴尔特斯一生著作丰富,出版著作15本,发表学术论文250多篇,并获得了很多国际性奖项,美国心理学协会为了表彰他对心理学国际发展所作出的突出贡献授予他国际心理学奖,国际老年医学协会为了表扬他对老年学的研究而授予他那瓦提斯奖(Novartis Prize),等等。
2004年,巴尔特斯获得了德国科学艺术领域内的最高荣誉——德国功勋勋章。
2006年因癌症于家中安祥离世。
以德国的巴尔特斯(P·Baltes)为代表的毕生发展心理学提出了一系列新的心理发展的基本观点:
一、个体的发展是毕生的
也就是说,从出生到成年直至老年,人的发展都不会停止。因此,不存在一个对生命全程起最重要影响的年龄段。相反,每个年龄段发生的事情对未来的发展和变化有同等重要的影响。
二、发展是多维度、多方向的
人的发展有三个维度,即生理发展、心理发展和社会性发展。这三方面的发展在任何一个时期和阶段都不会停止。
在生理发展方面,正常情况下,从出生那一刻起,人的大脑神经细胞(神经元)的数量就开始减少,直至死亡,这种脑细胞的减少过程从未停止过。
在心理发展方面,到6~7岁时,人记忆具体形象材料的能力达到高峰;到17~18岁时,记忆抽象符号的能力达到高峰;从那以后,快速记忆的能力不再有多大的变化。但是,人的思维能力,特别是辩证思维能力,直到老年期都依然在继续发展。这种情况在世界上一些高龄的精神领袖(如甘地)和政治家(如邓小平)身上表现得非常突出。
毕生发展的多方向性指的是,首先,发展并不等于只向前进。在每个阶段,发展都是成长和消退并行的过程。例如:当一个中学生集中精力学习语言和音乐时,就相对放弃了学习其他技能的机会;人在成年期选择了做一名教师,就不能同时再选择其他职业……但是,任何年龄的人都可以改善自我,发展新技能,还可以靠智慧和技巧来弥补某些缺陷。例如:一个造诣深厚的老年心理学家发现自己很难记住人名,就以巧妙的方式来解释自己的记忆缺陷。有时候他会对他的听众说,他之所以常常会遗忘重要人物的名字,是因为自己年纪大了。人们都能感觉到他的幽默。在这些情况下,他会说:“遗忘也许是一种快乐。”
其次,发展在同一领域的变化也是多方向的。到老年期,一个人的认知机能(如记忆)可能会衰退,但他的语言知识和能力在一生中都在增长。他同时还可以掌握新的思维方式,并积累越来越丰富的经验,发展越来越强的应对问题的能力,从而成为解决实际问题的专家,成为“博学多识”的智者。
三、发展是可塑的
毕生发展观强调每个阶段的发展都是高度可塑的。例如:一个人在小时候可能很胆小、害羞,在社交方面表现退缩,但是长大以后可能变得不那么害羞和退缩了,相反,他交的朋友比别人还多。一个两岁多才开始说话、小学期间语言表达能力不强的孩子,到上大学时居然成为口才出众、代表学校参加国际大学生辩论比赛的主力成员。智力表现随年龄增长也表现出很大的弹性,通过训练,中老年人同样可以使心理能力获得明显改变。当然,随着年龄的增长,发展的可塑性越来越小,主动改变的能力和实现改变的机会也逐渐减少。
另外,发展的可塑性有很大的个体差异,有些人可塑性较差,面对生活中的困难和变化缺乏变通性,他们的人生就可能被动一些。有些人可塑性较强,能较快地适应各种变化,这种人的经历就可能更顺利,获得成功的概率也较大。
四、发展的环境影响具有多样性
毕生发展观认为,每个人的一生都受到纷繁复杂的环境影响。归结起来,这些纷繁复杂的环境影响无非是三大类:年龄影响、历史时代影响和非常规影响。
第一类是年龄影响。它发生在每个人身上,随着年龄的增长必然会发生一些现象。如:1岁多开始学说话和学走路,4岁左右学会说母语,6岁左右上小学,12~14岁进入青春期……这些现象是由生理因素决定的。还有一些与社会风俗、习惯、法规等有关的年龄影响,例如:不同的社会,儿童入学的年龄不同,允许考驾照的年龄不同,允许结婚的年龄也不同,等等。年龄影响在儿童和青少年期比较明显。在这一时期,个体的身心发育很快,社会又要求每个年龄段的个体必须掌握与年龄相关的知识、技能和经验,因此,各国颁布了内容不同的义务教育法。
第二类是历史时代影响。它指的是重要的社会历史背景对某一代人的影响,如政治事件(“文化大革命”)、灾祸(地震和水灾)、战争(我国的抗日战争和国内革命战争)、经济的萧条或繁荣(我国改革开放30年来的经济发展)、科技进步(电子工业和通讯业的繁荣)、文化价值观的变化(西方个体主义价值观和东方集体主义价值观的相互冲击和相互融合,对妇女态度的变化)等,这些都是重要的社会历史背景。
这些年,我们对生长在不同历史背景下的人口群有一些固定的称呼,例如人人皆知的“老三届”“工农兵大学生”“70后”“80后”“90后”,等等。其中,人们比较公认、具有较明显群体特征的人口群,是“老三届”和“70后”。在城市,“70后”的父辈大多是“老三届”,因为父子两代人的成长背景差异太大,导致他们的价值观念有太多的差异和冲突。而“80后”“90后”的群体特点目前尚比较模糊。但是,1980~1990年间出生的人和1990~2000年间出生的人相比,肯定带有不同的历史时代特征。
第三类是非常规影响。它是相对于常规影响而言的。常规影响指的是典型的、普遍的影响,如年龄影响和历史时代影响就是常规影响,它们对某一群体的影响方式基本相同。非常规的影响则指一些不规律的事件,只会影响一个人或一些人,也没有固定的时间表,但它们对个体的发展造成了重要影响,增强了发展的多方向性。我们在残奥会上看到许多运动员都是因儿时的意外事故而改变了人生,就是典型的例证。另外,童年期跟随一位有造诣的老师学钢琴,读大学或研究生时被一位著名专家提携,结婚生子比一般人晚,罹患一种罕见的疑难病症……这些都是非常规影响。由于它们是偶然发生的,因而很难找到规律。有关毕生发展的研究发现,对成人的发展而言,非常规事件的影响远远超过年龄的影响。与50年前相比,虽然年龄依然是个人经验的重要组织者,人们对各年龄段的固有期望不会消失,但现代社会,人们受教育、工作、结婚、生子、退休的时间已呈现多样化趋势,所谓年龄里程碑的界定越来越模糊了。在不同国家、不同文化中,年龄段的划分差别很大。由于非常规事件在现代人的生命历程中作用越来越重要,因此,毕生发展的可塑性也增大了。
五、任何一种心理和行为的发展过程都是复杂的,发展不是简单地朝着功能增长方向的运动,整个发展总是由获得(成长)和丧失(衰退)的结合组成。
六、心理发展是由多重影响系统共同决定的,个体发展的任何一个过程是年龄阶段、历史阶段、非规范事件等三种影响系统相互作用的产物。年龄只是影响人的心理变化的重要因素之一,不是唯一的影响因素。发展心理学研究业已揭示的事实表明,但另一些复杂的功能(如抽象逻辑思维等)非但不减退甚至还继续增强。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