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孩子爱发脾气,又特善于观察和学习别人的特点,尤其是缺点,怎么办?
2019-08-15 21:33:28
松果小编
身为家长的你,如果孩子爱发脾气,你会怎么办?

遇到这样的情形,你是不是也会有这样的想法?

曾看过这样一则新闻:
孩子拿着手机玩游戏,让爸爸批评了一顿,但仍然没有放下手机,这时愤怒的父亲一把夺过孩子手中的手机,照着屁股就是两脚,随手将手机从窗户扔了出去。情绪失控的孩子,愤怒地从楼上跳了下去。父亲连忙跑下楼看摔伤的儿子,没想到儿子已经奄奄一息。留下悲痛欲绝的父亲。
这样的悲剧或许并不多见,可是在生活当中,孩子发脾气的现象总是无法避免的。
面对孩子熊熊燃起的怒火,我们通常的做法是用更大的怒火去压制孩子的怒火,用更大的声音去盖过孩子的吼叫,最终陷入愤怒失控的境地。

很多时候,孩子的愤怒,是在向我们传达一个信号,需要我们用心读懂孩子愤怒背后的潜在表达。
是否我们的做法没有顾虑到他们的感受,让他感受到了不公平的待遇?
他发脾气,是否只是为了引起我们的关注?
是否是孩子的需求没有被满足,他便要用发脾气的方式来发泄自己?
……这些都是需要我们考虑的问题。
很多孩子发脾气,是因为他的需要得不到满足。
这时我们要思考他的需求是否合理。
如果是合理的,那要教会孩子表达需求的正确方式。
这里也需要家长的榜样作用,反思家长是否是个会合理表达需求的人,从家长本人做起,日积月累,孩子慢慢就会学会用正确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需求;
如果孩子的需求是不合理的,家长要有原则的给孩子树立规矩,同时允许孩子被拒绝后有表达或发泄难过情绪的权利。


善于观察和学习别人的特点,尤其是缺点,怎么办?
孩子善于观察别人的特点,这是他的一个优点,说明他观察和模仿能力强,但如果更倾向学习别人的缺点,这往往是我们所不喜欢的,这时我们要考虑,是否家长在他每次模仿别人缺点时都给予了一定的惩罚?(批评和指责等方式)。
惩罚在心理学上的概念是:当有机体自发作出某种反应之后,随即呈现一个讨厌刺激(或不愉快情境),以期消除或抑制此类反应的过程,称之为惩罚。
惩罚的结果客观上是让我们减少某种行为的发生,同时,它也意味着惩罚过后我们会在大脑当中对自己发出一条指令:“不能……了”。而恰恰是这个“不”字,反而又会强化“不”后面的行为。
现在我们可以共同来做一个小实验:
请大家闭上眼睛,深呼吸,听我的指令,按我的指令行事。请大家不要想,注意是不要想一只老虎,不要想一只黄色、额头带王字的老虎🐯,实验做到这,可能很多人都笑了,是的,在你的头脑当中,一定出现了一只黄色的额头带王字的老虎。
我的指令明明是让你不要想啊!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现象呢?
因为我们的大脑神经有两项功能,一个是兴奋,一个是抑制,在刚刚实验时,不字后面“黄色额头带王字的老虎”是兴奋的,如果我们要做到别想老虎,就需要使用抑制的功能把它压抑下去,这个很难,尤其对于一个孩子来说,他的大脑额叶还没有发育良好,额叶就是我们的额头下面包裹的这部分大脑,它专门负责抑制功能。
让一个已经活跃起来的兴奋抑制下去对于我们成年人来说也很难做到。例如,现在很多家长已经意识到不该对孩子随意发火,但每每看到他磨磨蹭蹭,看到他又调皮捣蛋,总会克制不住的“魔鬼👿附身”。

淡化一个行为的最好方式是漠视(即不奖励也不指责),也就是所谓的消退法,指的是通过撤销促使某些不良行为的强化因素,从而减少这些行为发生的行为矫正方法。简单的说,就是我们对不良行为不予关注,不予理睬,那么,这种行为发生的频率就会下降。
从某种程度上讲,奖励和批评都会起到一定的强化作用,当孩子做对了没有奖励时,就会选择做错事来吸引大人的注意力。我们可以多观察孩子的优点,及时的给予肯定,来强化孩子好的行为。我们多数人,尤其是孩子,对自己的评价多数是来自外界的评价,尤其是作为重要他人的父母和老师,多给孩子贴些正性的标签,孩子也会在我们的肯定中越来越好!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