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的自我管理
2019-07-18 21:58:11
松果小编
1、关于孩子自我管理的几个常见误解
误解1、凡事听家长话、按家长要求做的乖孩子,就是自我管理能力强;
误解2、只注重孩子学习上的自我管理能力,忽略生活的自我管理能力;
学习习惯的养成难于生活习惯,非学习性事件是锻炼孩子自我管理能力的好机会,生活能力不仅是为生活服务,同样也是可以迁移到学习中,并助力学习的。
误解3、孩子做的不好,就是缺乏自我管理能力
2、影响孩子自我管理能力的因素
1、自律水平:
5-10岁的孩子处于他律道德阶段,他们有规则意识,但还不能自觉遵守规则。
2、动机强度:
外部动机最终要转化为内部动机,让发自内心的喜悦感、成就感、自信心,来强化孩子的动机。
3、任务难度:
任务难度越大,自我管理的难度也就越大。
4、是否被信任:
你是否相信孩子有自我管理的能力和内在动机。
3、提高孩子自我管理水平的方法
1、培养孩子对自我的责任感
1)不要事事代劳
从责任转移的角度来说,父母越关注,孩子就会越不关注;父母想的越多,孩子想的就越少。在孩子面前适度的放手和无知,能让孩子减少对父母的依赖。
2)不要与孩子争夺价值感
孩子不是家长的作品,想要用孩子的成功来证明自己的成功,一不留神就会陷入我的价值感比孩子的价值感要重要的陷阱。
3)让孩子更关注自己的状态而非表现
表现是行为层面的,孩子的成长需要他们在感受层面更多去觉察、反思、总结、提升。
2、自我管理从小事做起
降低孩子自我管理的任务难度,从一件小事做起,当孩子的掌控感和管理能力越来越强,就可以作为成功经验去复制。并且,良好感受能增强自我管理动机,逐渐形成良性循环。
3、提高时间管理能力——降低任务难度
“二八定律”:在效率最高“黄金时间”,20%的时间投入就能产生80%的回报。在效率最低的“疲顿时间”,80%的时间投入只能产生20%的回报。
1)“黄金时间”:大段完整的高效学习时间。
这段时间十分宝贵,适合完成一些高强度的学习任务,包括需要高度集中注意力、所需时间长,且需要连贯完成的。比如一套完整的卷子、较难的作业题、写一篇作文等。
2)“垃圾时间”:碎片化的低效率时间。
状态不好、又没有大段完整时间进行深入学习思考的时候,适合进行一些低强度的学习项目,或者玩耍、休息。可以选择”耗时短且难度小”的学习任务,如简单的作业题、练字、作文素材摘抄、课外阅读等。
3)“反馈时间”:大段完整的低效率时间。
适合将所学内容进行整理、归纳,查漏补缺,或是总结学习方法,思考下一阶段努力方向。
④“积累时间”:碎片化的高效率时间。
适合完成一些跟积累和记忆相关的学习任务,比如背诵古诗文、概念、英语单词等。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