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婚姻代间传递问题
2019-07-18 15:50:08
松果小编
在诸多年的催眠疗愈和情感分析中发现,一百个不轻松的婚姻,肯定会有一百种原因,却只有一个共同之处,就是在复制父母的婚姻模式,重演父母的悲剧,却又无力摆脱。家族集体意识,对所有的人都产生着作用,有句老话叫「买猪看圈」,自有其道理
在鲍恩的《家庭治疗理论》中,婚姻模式的代间传递 大量的本地研究已证实,子女的婚姻会受到父母婚姻的影响,包括父母对婚姻的态度、价值观、父母的婚姻关系、婚姻质量等。也就是说,婚姻关系一不小心也会代代相传。
一百多年前,弗洛伊德就曾观察自己的孩子,发现同样的现象:孩子们,在经历了一件痛苦或者快乐的事件之后,会在以后不自觉地反复制造同样的机会,以便体验同样的情感。弗洛伊德把这种现象,称为强迫性重复。
意识不到父母的婚姻模式,对自己婚姻的破坏和影响,就不知道该如何进行调整,既使想调整也无从下手。这也不能够去责怪和怨恨父母,毕竟父母的婚姻模式,也是一代又一代承袭过来的,必须觉察到这无意识的轮回,清醒地挣脱操控,让一切在我们这一代终结和终止。
首先,子女对婚姻的态度与信念会受父母婚姻关系状态影响:子女知觉父母婚姻关系愈亲密、愈和谐,其对婚姻的感受、对婚姻长久性的期待和未来结婚意向愈正向积极。再来,婚姻价值观也会母传女:成年未婚女性的婚姻价值观(“重视夫妻关系维系”、“重视择偶条件与社经地位”、“重视父母奉养”和“重视家族关系维系”)不但与其知觉母亲的婚姻价值观相关,也与其母亲本身的婚姻价值观相关。
尽管母女依附关系不同时,女儿知觉母亲的婚姻价值观与女儿自己的婚姻价值观相关程度有差异,但不同的母女依附关系下,母女间婚姻价值观的相关完全没有差异。也就是说,无论母女在情感上的连结是安全亲密还是冲突疏远,女儿对婚姻的价值观总是和母亲的相当一致。
如果父母婚姻关系不佳,女儿对亲密关系往往会有阴影。女儿会担心自己也会遭遇不幸的婚姻,从而产生恐婚的态度,也会不知不觉复制原本亟欲避免的负面亲密关系因应模式,形成代间传递。母亲对婚姻选择的后悔,使得女儿对婚姻抉择产生犹豫质疑。
若父母不幸离婚,成年女儿容易出现“不一定要结婚”的想法,容易对婚姻抱持负面评价,同时在婚姻中会有“保护孩子优先”的态度。 不只如此,父母婚姻关系的质量还会影响女生自身爱情关系的其他层面,包括择偶、对关系的信任感、关系中的权力分配、关系的互动模式,以及对男友的期待。
不只女儿,儿子也会受影响:未婚男性知觉自己父母的婚姻关系,与其婚姻态度也有显著相关。父母离婚的子女,自己离婚的概率比来自完整家庭的子女高;若夫妻双方均来自离婚家庭,离婚概率又比只有其中一方来自离婚家庭的更高。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