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孩子总说“不不不”
2019-07-05 13:49:21
松果小编
妈妈说:“小真来喝点水吧。”小真看着妈妈:“不。”然后笑嘻嘻地跑开了。爸爸说:“小真,把桌子上的毛巾递过来好吗?”小真拿起毛巾玩起躲猫猫,嘴里还说着:“不不不。”不管大人什么要求,小真常常不假思索张口就是“不不不”。
孩子在什么情况下总爱说“不”呢?我们来看一看。
1.渴望独立时。3岁左右的孩子第一次离开了父母身边,步入幼儿园开始独自和陌生的小朋友、老师相处。这一段质变般的经历会让孩子感觉自己长大了,可以按照自己的想法做事情了。孩子说“不”可能因为父母或成人给了他太多束缚,他希望有更多的自由空间。
2.和成人进行有趣的互动时。大人觉得“不”字代表着否定、反对,对孩子来说,当他脱口而出“不”时,大人紧张兮兮的样子或许让他觉得新奇有趣,于是他故意引逗爸妈和他一起进入这个好玩的语言游戏中。
3.当孩子心情不佳时。也许他不想去幼儿园,也许他很想要一件玩具妈妈没有给他买,于是他用“不”表达自己的不满——爸妈让他做什么他都没有心情,一概拒绝。
这种情况下该怎么办呢?试试下面的办法。
1.给孩子独立的空间与机会。比如妈妈在忙着整理房间,孩子好奇地走过来,妈妈可以邀请孩子:“来,宝贝,妈妈换床单,你来擦床头柜吧。”妈妈一边忙手头的事情,一边要暗中察看孩子的情况。如果孩子只是随便抹两下,妈妈可以提出具体要求:“要从上往下、一下一下地,这样全部都能擦到。”孩子可能一下子做不好,不过妈妈煞有介事的态度,会让孩子感觉他被当做一个成人来尊重——我也会像爸爸妈妈一样做事情的。
2.让孩子体验“不”的真正内涵。孩子为了好玩说“不”时,爸爸妈妈可以淡然处之,不必理会,也可以让孩子有机会体验到 “不”的真正内涵。比如,当孩子请求“妈妈,给我讲个故事”时,妈妈可以模仿孩子的语气语调,回答“不不不”,并且行为上拒绝孩子。这样让孩子没有任何被批评的难受,但体会到了“不不不”带来的后果。
3.采用迂回的方式。比如,当孩子说自己不喝水时,可以换个说法:“好的,小真不喝水。我们就尝一尝!”当孩子不睡觉时,可以试着说:“我们不睡觉,就躺床上休息一下。”结果可能尝着尝着大半杯水就进肚子里了,躺着躺着就真的睡着了,根本用不着声色俱厉地和孩子对着干。换一个提要求的方式,让孩子和自己都有一个台阶下,事情就解决了。
孩子的举动千奇百怪,关注大人的心理,也要关注孩子的心理。和谐家庭,一路同行。
相关推荐